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206)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贾国东陈文煌邓文峰陈蔚芳雷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广西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孔虫
  • 1篇通量
  • 1篇同位素
  • 1篇珠江口
  • 1篇西部海域
  • 1篇南海北部
  • 1篇壳体
  • 1篇海水温度
  • 1篇海域
  • 1篇浮游有孔虫
  • 1篇表层海水温度
  • 1篇沉积通量
  • 1篇沉积物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央研究院

作者

  • 2篇贾国东
  • 1篇邓文峰
  • 1篇李志阳
  • 1篇张杰
  • 1篇雷菲
  • 1篇陈蔚芳
  • 1篇陈文煌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壳体氧同位素指示的冬季表层海水温度被引量:4
2016年
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值(δ18 O)是由其生长时海水δ18 O和温度决定的,在海水δ18 O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由壳体的δ18 O值估算海水温度。本文以南海北部沿岸地区9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其壳体的δ18 O值。分别以相应站点夏季与冬季表层海水的实测δ18 O值代入温度公式,估算了对应的夏季与冬季的海水温度值。然后把计算结果与World Ocean Atlas(WOA)数据库相应站点的海水温度数据作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出的夏季海水温度与WOA的夏季温度有较大差别,而计算出的冬季海水温度则与WOA的冬季海水温度基本相当。这说明δ18 Oruber记录的是该区域冬季表层海水的温度,此区域内G.ruber这一属种的生产力和沉积通量在东亚冬季风盛行期间出现了最高值。
许慎栋陈文煌邓文峰贾国东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表层海水温度南海北部
百余年来珠江口及邻近西部海域有机碳来源及其埋藏记录被引量:2
2012年
对珠江口外和粤西沿海的两个具百余年沉积历史的柱状样进行了基于支链与类戊二烯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GDGT)化合物比值的BIT(branched and isoprenoid tetraether)指标分析,该指标指示的是沉积有机质中陆源土壤来源有机质的相对输入贡献。结果发现,BIT值在两个柱状样中都小于0.26,显示水生有机质是沉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BIT时间序列在两个柱状样中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大约在1940年代以前,BIT保持在相对稳定的高值,此后表现出逐渐下降趋势,1990年以来下降趋势显著。这一下降趋势表明,半个多世纪以来沉积有机质中陆源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是持续减少的,或者水生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是持续增加的。在分析了陆源和水生有机碳沉积通量变化序列的基础上,认为水生生产力对沉积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持续增大是BIT指数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水生有机碳输出通量半个多世纪来的上升趋势及其与广东省GDP变化趋势的相似性表明,陆地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导致了沿海水域营养化水平的不断升高。
雷菲李志阳张杰陈蔚芳贾国东
关键词:有机碳沉积通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