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3126)
-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 相关作者:左国营王根春韩峻张学辉傅瑞春更多>>
- 相关机构: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巴西苏木素逆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研究巴西苏木素(BN)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联合杀菌效果。方法:采用色谱法从中药材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中分离BN。微量稀释法测定BN对10株临床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法和时间-杀菌曲线评价其与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联合杀菌的效果。结果:BN单用的MIC为16~32μg·ml-1,MBC为16~128μg·ml-1。BN与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合用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为0.25~2,合用效果均以协同或相加为主,无拮抗作用。同时,合用使二者的MIC值大多降低至单用的1/8~1/4,从而逆转了MRSA菌株的耐药性。时间-杀菌曲线法,结果显示BN与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合用在24 h时的活菌菌落计数下降最大分别为2.62和2.85 log10CFU·ml-1,亦均呈现协同杀菌作用。结论:巴西苏木素具有剂量依赖性协同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抗MRSA的作用,且能够逆转MRSA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
- 韩宗其左国营郝小燕王根春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 20种中草药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24
- 2013年
- 目的测定20种云南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制备20种中草药的醇提物,用琼脂打孔法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筛选,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20种中草药的醇提物中有7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在12~26 mm之间,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抑菌活性在10~26 mm之间,MIC在16~>1 024 mg.L-1之间,MBC在512~>1 024 mg.L-1之间。另外牡丹根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7 mm和18 mm,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BC为1 024/>2 048 mg.L-1。20种中草药对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结论马尾黄连、蜜桶花、石椒草、侧柏叶、田基黄、牡丹根、枇杷叶和胃友系具有强的抗MRSA活性的中草药,牡丹根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傅瑞春左国营王根春韩峻张学辉
- 关键词:中草药提取物抗菌活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
- 21种中药的体外抗菌活性筛选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 测定21种中药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筛选出抑菌活性强的药材,并进一步追踪其有效成分.方法 制备21种药材的80%乙醇冷、热提取物和其中2种药材的90%甲醇热提取物,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等4种标准菌及临床分离得到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倍比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21种中药的醇提取物中有14种对4种标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12种对耐药MRSA菌有抑制作用,尤以两面针的醇提物体外抗菌活性最高,其MIC和MBC分别为16 ~128、64~512 μg·mL-1.结论 两面针醇提物呈广谱抗菌特性,且对MRSA菌株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热提取物的效果稍优于冷提取物,且甲醇热提的效果优于乙醇.
- 王春娟左国营韩峻王根春
- 关键词:MR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