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ycx-sw-333)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晶更多>>
相关机构:德州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中国人
  • 2篇人口
  • 1篇情景分析
  • 1篇县域
  • 1篇县域单元
  • 1篇粮食安全
  • 1篇国家粮食安全

机构

  • 3篇德州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张晶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县域单元的中国人粮关系及其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基于县域尺度的1980年、1990年、2000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人口粮食匹配曲线、基尼系数等指标,分析计算中国县域尺度的人口粮食关系,揭示中国县域人-粮关系及其演变规律,旨在为统筹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00年我国人口粮食匹配不均衡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集中趋势增强,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人口粮食匹配区域差异增大,在粮食整体尚不充裕的前提下,粮食的区域分工和调配对实现国家层面上的粮食安全作用重要;2)我国人口粮食匹配经历了一个由"低水平的相对均衡-较高水平的不均衡-相对低水平的更不均衡"变化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粮食整体水平较低且人口匹配不均衡的阶段,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一旦粮食产量减少就会导致广大区域大量的粮食亏缺;3)1980-2000年我国贫困地区人粮矛盾趋于缓和,但在整体上仍处于粮食亏缺状态,贫困地区粮食安全问题较为严重。1980至2000年粮食生产大县持续粮食盈余,且余粮量整体成增长趋势,为提高我国粮食供给、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张晶
关键词:人口县域
中国人粮关系的区域差异和国家粮食安全被引量:20
2009年
基于粮食需求供给指数构建人粮关系分级评价标准,从全国、分省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7年中国人粮关系演变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建立粮食生产变化模型,对主产区近年粮食生产变化的原因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层面上1949—2007年,中国人粮关系趋于改善,目前人粮关系处于低水平的紧平衡状态;②省域层面上1980—2005年,粮食盈余省份增多,粮食亏缺省份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但粮食主产区供应能力尚不稳定;③近15年粮食主产区单产提高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增产起决定作用,播面减少对粮食增产的压力较大,提高主产区粮食供给要在稳定播面的基础上提高单产。
张晶
关键词:人口粮食安全
2035年中国人粮关系情景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该文以2035年作为典型年份,研究根据耕地、复种、粮作比例、播面单产、人均消费需求等不同条件组合,讨论不同情景下中国分县的粮食产量和人口承载力,向国家层面汇总,对2035年中国人粮关系的未来前景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不同情景下中国人口-土地-粮食的互动关系,为中国人粮关系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耕地、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播面单产组合下,我国2035年人口承载力在8.79亿人和16.98亿人之间,不同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方式对中国是否能实现人、粮平衡具有较大的作用。
张晶
关键词:情景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