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3Z546)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刘磊沈彬李微微苏青青甘雪萍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复合材料
  • 2篇复合材
  • 1篇导电织物
  • 1篇电沉积
  • 1篇电磁
  • 1篇电磁屏蔽
  • 1篇镀镍
  • 1篇短碳纤维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应力
  • 1篇应力传递
  • 1篇织物
  • 1篇碳纤维
  • 1篇球状
  • 1篇纤维
  • 1篇力传递
  • 1篇抗腐蚀
  • 1篇化学镀
  • 1篇化学镀镍
  • 1篇棒状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郑州电力高等...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篇刘磊
  • 2篇李微微
  • 2篇沈彬
  • 1篇李立明
  • 1篇仵亚婷
  • 1篇胡捷
  • 1篇苏青青
  • 1篇甘雪萍

传媒

  • 2篇材料导报
  • 1篇稀有金属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短碳纤维表面电沉积球状铜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类似"糖葫芦"结构铜短碳纤维复合增强体,并采用SEM,XPS,DSC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其形貌及表面特征进行表征,进而分析球状铜层的形成机制。实验中首先将短碳纤维在450℃下煅烧1h,然后将其均匀分散在镀液中(50g.L-1CuSO4.5H2O+10.gL-1酒石酸钠+90.gL-1柠檬酸钠+12.gL-1KNO3),调节不同电压,得到"糖葫芦状"铜短碳纤维复合增强体。经过分析,煅烧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O元素含量增加,即含氧基团-OH和C=O含量升高,这些官能团使得纤维表面的活性增加。对于电镀铜来说,外加沉积电位以及活性基团自身与镀液中Cu2+反应的共同作用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驱动力,当外加电位较低时,只有具有活性基团的位置才能发生反应沉积出铜,其他位置由于不能满足反应所需的最小驱动力而不能反应,因此形成"糖葫芦"结构。当电位增大,活性官能团的促进作用逐渐不明显,由沉积电压控制的初始形核过程占主导地位,发生均匀形核过程,表面获得均匀光滑沉积层。因此,通过控制沉积电压可以得到"糖葫芦"结构铜短碳纤维复合丝,此结构的临界电压为0.9V,电镀时间为0.5h。
李微微沈彬刘磊
关键词:复合材料电沉积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被引量:19
2010年
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介绍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总结概述了目前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进展及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探讨分析了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趋向,对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苏青青李微微刘磊沈彬
基于剪滞模型的球棒状纤维内应力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改善纤维几何形态,引入球棒状纤维,可以提升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基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中的剪滞模型,分析比较了球棒状纤维和平直纤维上的应力分布。应用MATLAB软件分析了不同部分的微元模型,得知球形微元具有分散内部应力,降低应力极值的效果。应用ANSYS软件给出直观模拟应力云图,验证了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的一致性。
胡捷刘磊
关键词:应力传递复合材料纤维
化学镀镍-铜-镍导电涤纶织物的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化学镀镍和化学镀铜组合工艺制备了电磁屏蔽导电涤纶织物,镀层由镍/铜/镍三层金属层组成。重点研究了镀层重量和织物型号等因素对镀层抗氧化能力、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镍作为铜镀层防护层,其上量越多,抗腐蚀和氧化能力越强。铜金属上量越多,表面电阻越小,电磁屏蔽效果越好,当铜上量约20g.cm-2时,表面电阻显著下降。另外织物的编制密度对电磁屏蔽效能也有影响,编制密度越大,电磁屏蔽效能略有上升。
李立明甘雪萍仵亚婷
关键词:化学镀导电织物电磁屏蔽抗腐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