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764)

作品数:17 被引量:153H指数:7
相关作者:田纪春刘宾兰进好田宾朱占玲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小麦
  • 5篇QTL
  • 5篇QTL定位
  • 5篇DH群体
  • 4篇粒重
  • 3篇性状
  • 3篇千粒重
  • 3篇籽粒
  • 2篇永久F2群体
  • 2篇上位性
  • 2篇胚芽
  • 2篇胚芽鞘
  • 2篇株高
  • 2篇小麦株高
  • 2篇小麦籽粒
  • 2篇胁迫
  • 2篇灌浆
  • 2篇矮孟牛
  • 2篇QTL定位分...
  • 2篇QTL分析

机构

  • 15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泰安市岱岳区...
  • 1篇河西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济南市农业信...

作者

  • 15篇田纪春
  • 5篇兰进好
  • 5篇刘宾
  • 4篇朱占玲
  • 4篇田宾
  • 4篇谢全刚
  • 4篇王文文
  • 3篇袁倩倩
  • 3篇韩淑晓
  • 3篇王晖
  • 3篇李卓坤
  • 2篇肖静
  • 2篇陈佳慧
  • 1篇任凤山
  • 1篇郭栋梁
  • 1篇冯永军
  • 1篇刘源霞
  • 1篇师翠兰
  • 1篇于海霞
  • 1篇赵善仓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山东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面粉色泽(白度)与DArT标记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面粉色泽(白度)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4个环境中检测了109份矮孟牛姊妹系及其衍生系的面粉色泽(白度)参数,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其与覆盖小麦基因组的971个DArT(Diversity Array Technology)标记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7个DArT标记与面粉色泽显著关联,4个标记与白度显著关联(P≤0.001)。标记wPt-1196和wPt-669693在多个环境中与色泽a*和b*关联,且效应值较大。该研究结果为小麦面粉色泽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参考信息。
于海霞肖静田纪春
关键词:小麦矮孟牛
小麦籽粒灌浆特性与千粒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普通小麦杂交组合(01-35×6044)经过"一粒传法"所得的187个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的田间试验,借助相关软件对小麦千粒重与籽粒灌浆速率等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平均灌浆速率与千粒重间的相关性最为密切,其相关系数、偏回归系数、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最高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次之;各个不同时期灌浆速率中,第1、4、5期灌浆速率与千粒重相关性较高,偏回归系数、直接通径系数较大。小麦籽粒灌浆特性中的平均灌浆速率、最高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以及籽粒形成前、中期的灌浆速率对千粒重均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对千粒重的影响,揭示灌浆速率与千粒重间的相关性,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刘源霞王文文张保望兰进好
关键词:小麦重组近交系灌浆特性千粒重
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基部节间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小麦基部节间长度和茎秆直径是鉴评小麦抗倒伏性的重要指标。以两个主栽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为亲本获得的含有168个株系的DH(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于3个不同的环境下种植,对小麦基部第一节间长度(L1)、基部第二节间长度(L2)、基部第二节间直径(Di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H群体的上述3个性状均表现出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并接近于正态分布。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第二节间直径与一、二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三者关系极为密切。3个环境中,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间的相关性都是最高的,相关系数达0.833**。与正常播种相比,晚播条件下,基部第二节间长度与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基部第二节间直径间的相关系数明显变小(0.583**<0.650**,0.263**<0.408**),而基部第一节间长度与基部第二节间直径间的相关性没有明显变化(0.304**≈0.309**)。
崔勇谢全刚刘宾张晗田纪春
关键词:播期小麦基部节间
小麦胚芽鞘长、幼苗根长的QTL定位被引量:7
2010年
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构建的DH群体的168个株系及亲本为材料,在正常发芽和20%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条件下测定小麦幼苗的胚芽鞘长、根长。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分析幼苗胚芽鞘长、幼根长的QTL。两种处理条件下共定位了8个控制胚芽鞘长加性QTL,其中位于染色体2A、4B和4D上的QCl2A、QCl4B和QCl4D在两种处理条件下均被检测到,可解释6.10%~16.31%的表型变异。两种条件下共定位了10个控制幼根长加性QTL,其中位于染色体6A上Xgwm82和Xwmc553区间的QRl6A在两种处理下均被检测到,可分别解释8.26%和9.74%的表型变异。在检测到的18对控制胚芽鞘长、根长的上位性互作位点中,大多数互作属于非等位QTL间的非加性QTL位点之间互作。因此在小麦材料的早期抗旱性筛选、分子育种时要同时考虑加性QTL和非加性QTL位点间的上位性互作。
李卓坤袁倩倩师翠兰陈俊男韩淑晓田纪春
关键词:小麦DH群体上位性
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粒重QTL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对小麦不同发育时期灌浆速率及千粒重进行动态QTL初步定位,并进行遗传分析,通过01-35×6044杂交得F1代,后经连续多年"一粒传法"获得F9代重组自交系,利用Mapmaker/version3.0计算标记间距离并绘制遗传图谱,结合田间表型数据采用WinQTLCart2.5软件的方法研究小麦不同发育时期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定位情况及其效应。结果共检测到13个小麦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这些QTL大部分是位于2A染色体上,部分位于6A、5A、4A染色体上。其中千粒重QTL2个,可解释表型变异的9%和33%;平均灌浆速率QTL3个,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18%;最高灌浆速率QTL1个,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1%;最高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QTL1个,解释7%的表型变异;第一、四时期各1个,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2%和16%;三、五时期各2个,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8%~9%和9%~10%。通过对不同时期小麦灌浆速率和粒重QTL定位,探索了控制灌浆速率的基因表达的时空特性,为灌浆速率及千粒重的QTL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
王文文兰进好田纪春
关键词:小麦灌浆速率千粒重QTL
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苷组成分析被引量:37
2010年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配以串联质谱技术和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进行分离与鉴定,揭示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苷组成成分。【方法】小麦籽粒花色苷用90%甲醇水溶液(含0.5%甲酸)超声波提取,SPEC18柱净化处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提取物进行母离子扫描,初步确定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种类,用全扫描、子离子扫描,多反应检测技术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组分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蓝、紫粒小麦籽粒中含有14种不同种类的花色苷类化合物,且不同的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种类与含量不同。【结论】明确了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组分与含量,建立了应用质谱快速分离与鉴定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方法。
赵善仓刘宾赵领军郭栋梁毛江胜郭长英任凤山王宪泽田纪春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花色苷
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粒重性状QTL的动态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6044×01-3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小麦粒重性状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花后子粒灌浆的7个不同时期,两个试验点共检测到16个与粒重性状相关的QTL。其中开花后20d检测到的单穗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上,解释率达12%,遗传效应超过10;两环境下控制千粒重QTL在7个时期均被检测到。花后的各个时期均能在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定位到千粒重QTL。其中花后10d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解释较大的表型变异,达到18%。Qtl8、Qtl13和Qtl14均定位在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的同一位置,共同解释11%的表型变异。花后20d和花后25d均检测到1个QTL,位于2A染色体的Xgwm372-Xgwm95标记区间的不同位点,均能解释4%的表型变异。花后40d检测到1个QTL,位于1D染色体的Xwmc93-Xgpw2224标记区间,解释1%的表型变异。从连锁群的位置上看,控制千粒重的QTL主要集中在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这是一个控制千粒重QTL的富集区域,以期进行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
王晖兰进好田纪春
关键词:小麦RIL群体
基于QTL定位分析小麦株高的杂种优势被引量:16
2010年
为探讨小麦株高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基础,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杂交F1经染色体加倍获得的DH群体168个株系为材料,构建了一套含168个杂交组合的"永久F2"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3个环境中进行了基于QTL定位的株高杂种优势分析,共检测到3个加性效应位点、2个显性效应位点、4对上位效应位点(包括加性×加性、加性×显性、显性×加性和显性×显性)和20个杂种优势位点。位于2D、4D和5B2染色体上的QPh2D、QPh4D和QPh5B2在3个环境中同时被检验到,受环境影响小,表达稳定。在2D染色体上相近的区域定位出多个杂种优势位点,其中QPh2D-2和QPh2D-7可解释杂种优势表型变异的29.77%和55.77%。在7D染色体的Xwmc273.2-Xcfd175之间定位出同一个杂种优势位点Qph7D-2。结果表明,在2D、4D和7D染色体上这些区域存在一些对小麦株高的杂种优势起重要作用的位点。
李卓坤谢全刚朱占玲刘金良韩淑晓田宾袁倩倩田纪春
关键词:小麦株高QTL
小麦整穗发芽的QTL定位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研究小麦穗发芽的抗性水平,揭示其遗传机理,并筛选抗性较强的家系用于育种实践,利用黄淮海地区主要推广的两个小麦品种花培3号/豫麦57构建的DH群体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Network2.0软件,对3种环境下的小麦整穗发芽进行了QTL定位分析。3种环境条件下分别检测到3、3、2个与整穗发芽相关的加性QTL位点,这些位点分别位于1B、2B、4A和5D染色体上,总共可解释23.28%、21.83%和11.55%的表型变异。在所有检测到的QTL位点中,只有qPhs5D.1位点在3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剩余位点只能在单独一个环境中检测到。3种环境条件下分别检测到2对、1对和2对上位性位点,总共可解释8.01%、9.50%和21.67%的表型变异,不同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上位性位点均不相同。结果表明,小麦整穗发芽的遗传同时受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控制,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朱占玲田宾刘宾谢全刚田纪春
关键词:小麦DH群体QTL分析
小麦产量性状与粒重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以小麦6044×01-35杂交后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对其产量性状与粒重性状予以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单穗粒重与穗长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穗数、行总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为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粒重和单穗粒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对穗粒重贡献最大的是单株粒重、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单株粒重对单穗粒重有促进作用,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单株穗数对单穗粒重的负效应最高。
王晖陈佳慧王文文兰进好田纪春
关键词:小麦产量性状单穗粒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