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30075)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郝传明关熠谢琼虹陈靖林善锬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脏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地平
  • 1篇血浆
  • 1篇血浆醛固酮
  • 1篇肾切除
  • 1篇肾切除术
  • 1篇肾衰
  • 1篇肾衰竭
  • 1篇肾脏发育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输尿管
  • 1篇鼠肾
  • 1篇尿管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郝传明
  • 2篇张敏
  • 2篇马乐婷
  • 2篇林善锬
  • 2篇陈靖
  • 2篇谢琼虹
  • 2篇关熠
  • 1篇温东海
  • 1篇黄新忠
  • 1篇王苏容
  • 1篇任月衡
  • 1篇关楠

传媒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SIRT1在小鼠肾脏发育中的表达和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SIRT1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SIRT1基因敲除对小鼠肾脏发育的影响,探讨SIRT1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型分型方法观察SIRT1敲除后对小鼠生存率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胚龄14 d小鼠肾脏中SIRT1蛋白的表达部位;应用实时定量PCR对胚龄15d、16 d、17d、18d和出生后日龄0d、5d、9d、23 d小鼠肾脏组织中SIRT1 mRNA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观察SIRT1敲除对胚龄17d、18d和出生后4d、10 d小鼠肾脏大小的影响;离体肾脏培养观察SIRT1敲除后对肾脏输尿管芽分支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SIRT1敲除后对小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大多数SIRT1(-/-)小鼠在孕期可以存活,出生后不久死亡;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IRT1在肾脏发育早期即有丰富表达,主要表达在后肾间充质部位,输尿管芽部位表达较少;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SIRT1在胚龄17 d表达水平最高,随后明显下降,在出生后维持低水平表达;SIRT1敲除后肾脏体积减小,镜下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数目减少以及肾小球面积减小(P< 0.01);SIRT1敲除后肾脏输尿管芽分支数目明显减少,PC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SIRT1可能通过调控PCNA表达在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对肾单位发育起重要作用.
马乐婷张敏谢琼虹任明衡关熠王苏容陈靖林善锬郝传明
关键词:胚胎发育输尿管SIRTUINSIRTUIN
白藜芦醇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SV)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5/6肾切除组(Nx组,n=20)和5/6肾切除+RSV治疗组(Nx+RSV组,n=20),术后1周开始每天给予生理盐水或RSV(20mg/kg)灌胃。建模后每4周收集24h尿液检测尿蛋白含量,12周后处死大鼠,收集血和肾组织标本观察血肌酐和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连蛋白(FN)和Ⅰ型胶原(ColⅠ)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Smad3、磷酸化和乙酰化Smad3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Sirtl与Smad3的相互结合。结果Nx组在术后12周尿蛋白量[(152.14±30.49)mg/24h比(25.34±7.54)mg/24h]、血肌酐[(111.60±21.50)μmol/L比(53.90±11.59)μmol/L]和肾小球硬化指数(1.56±0.34比0.35±0.08)均显著高于Sham组(均P〈0.01),RSV治疗可显著抑制上述改变(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x组大鼠FN、ColⅠ、TGF-β和CTGF的表达高于Sham组(均P〈0.01),RSV治疗能显著抑制上述改变。Western印迹显示,Nx组大鼠磷酸化Smad3和乙酰化Smad3的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均P〈0.05),RSV治疗可显著降低乙酰化Smad3的表达(P〈0.05),但并未显著降低磷酸化Smad3的表达。免疫共沉淀研究显示Sirtl与Smad3相互作用。结论RSV可改善肾切除大鼠蛋白尿、肾功能和纤维化等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l,降低乙酰化Smad3的表达有关,提示Sirtl可能是慢性肾脏病潜在的治疗靶点。
黄新忠温东海张敏谢琼虹马乐婷任月衡关熠陈靖林善锬郝传明
关键词:肾切除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蛋白质类白藜芦醇
钙拮抗剂抑制醛固酮的机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常存在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的现象。醛固酮是盐皮质激素的主要成分,在维持机体容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但大量研究结果提示,在某些病理情况下,醛固酮可对多种器官产生有害影响,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1]。
关楠郝传明
关键词:钙拮抗剂醛固酮受体血浆醛固酮贝尼地平病理生理机制醛固酮水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