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科技局立项课题(200608129)
-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廖敏清周佳霖罗仁忠高胜利更多>>
- 相关机构:乐从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听力筛查不通过婴幼儿的听力评估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对2次听力筛查不通过耳进行听力评估,分析其ABR与鼓室导抗图的特征,探讨听力筛查不通过耳的客观听觉状况及听力筛查和评估干扰因素。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07年11月因进行耳声发射(OAE)新生儿听力筛查2次筛查未通过而转诊到儿童听力中心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在48 d^6个月,共94例(144耳)。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按首次听力评估时的月龄分为~3个月及~6个月组,并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鼓室声导抗和蹬鼓肌反射等客观听力测试。结果:①2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鼓室导抗曲线仍以单峰A型为主(77耳,53.4%);双峰次之(23耳,16.0%);单峰Ad型(20耳,13.9%);单峰As型(16耳,11.1%);B型图亦占有一定的比例(6耳,4.2%)。②其ABR以正常及轻度异常为主(分别为44.4%及40.3%),中度、重度及极重度异常比例相对较少(分别为8.3%、2.1%及4.9%),且随着年龄增长,轻度异常比例增加,中度及以上异常比例下降。③ABR正常组单峰A型鼓室图有32耳(50%),考虑存在假阴性结果。正常及轻度听力异常者B型曲线比例分别为4.7%和3.4%,高于中度及以上异常者。结论:中耳因素及低龄婴幼儿听觉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完善是导致听力筛查未能通过的比较重要的原因,同时,226 Hz的鼓室声导抗在评估婴幼儿中耳疾病时存在较大的假阴性,因此在对2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进行听力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的影响。
- 肖社平廖敏清吴婉文劳乐生高胜利周佳霖罗仁忠
- 关键词:听力筛查鼓室导抗图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