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705)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袁正伟李慧顾卉范洋单立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蛋白
  • 2篇电泳
  • 2篇胎鼠
  • 2篇脊柱
  • 2篇脊柱裂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组
  • 1篇羊水
  • 1篇隐性脊柱裂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原核
  • 1篇原核表达
  • 1篇原核细胞
  • 1篇增强型绿色
  • 1篇增强型绿色荧...
  • 1篇脂肪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袁正伟
  • 3篇顾卉
  • 3篇李慧
  • 2篇周凤华
  • 2篇单立平
  • 2篇范洋
  • 1篇侯阿娜
  • 1篇佟宇鑫
  • 1篇李丹妮
  • 1篇高飞
  • 1篇王维林
  • 1篇刘彤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隐性脊柱裂脊髓内NOS1、脂肪及尼氏体含量的组织学分析
2010年
目的检测隐性脊柱裂(SBO)胎鼠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1(NOS1)、脂肪及神经元内尼氏体含量,探讨SBO发病机制。方法建立SBO胎鼠动物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测定脊髓内NOS1阳性细胞数量,油红O染色观察脊髓内脂肪含量,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脊髓神经元内尼氏体含量及神经元形态。结果SBO胎鼠脊髓中NOS1阳性神经元增多,神经元总数减少,细胸质内尼氏体减少或缺失,光密度值下降(P<0.01),脂肪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BO胎鼠腰骶段脊髓中NOS1分泌增多,尼氏体含量减少,可能是SBO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理学基础之一。
侯阿娜袁正伟王维林
关键词:脂肪组织尼氏体
大鼠羊水双向电泳样品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羊水样品2-d电泳的不同处理方法,以建立相对简单、重复性好、检出效率高的2-d电泳方法。方法提取孕17天正常大鼠单水,分别采用三氯乙酸一丙酮沉淀法(方案1)、三氯乙酸一丙酮沉淀法联合白蛋白和IgG去除试剂盒(方案2)及超滤膜浓缩法联合白蛋白和IgG去除试剂盒(方案3)三种方法处理羊水,之后进行双向电泳分离、胶体染色、软件分析和质谱检测。结果方案1、2和3分别检测到的蛋白点为253±28、749±32和782±27个,方案1与方案2和方案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2与方案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方案1、2和3检测的相对分子质量〉50000蛋白点分别为57±14,45±13和41±14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案1、2和3检测的相对分子质量〈50000蛋白点分别为196±29,702士35,735±29个,方案1与方案2和方案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2与方案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超滤膜和去除高丰度蛋白预处理羊水标本可去除高丰度蛋白,提高低丰度蛋白含量,是研究羊水蛋白组的有效方法。
单立平李慧范洋周凤华顾卉袁正伟
关键词:蛋白组羊水质谱双向电泳
先天显性脊柱裂胎鼠羊水蛋白谱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采用2-D/质谱电泳方法,比较孕17d正常组胎鼠和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显性脊柱裂胎鼠羊水蛋白表达谱的变化,筛查先天性显性脊柱裂相关羊水标记物。方法孕10d大鼠,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胃管灌饲的方法建立先天显性脊柱裂动物模型24只(脊柱裂组),正常对照组9只(正常组)。孕17d晨,麻醉孕鼠,显微镜下获取每个胎囊的羊水及胎鼠,并检查胎鼠畸形情况。提取羊水蛋白质,merck试剂盒去除高丰度白蛋白和IgG,行2-D、胶体染色、图像扫描分析及质谱检测,Western—blot进一步验证2-D结果。结果鉴定出6种蛋白质(其中1种蛋白质可能对应多个蛋白点):甲胎蛋白(AFP)、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信号识别颗粒受体B亚基(srprb)55kDa、srprb 77kD、α-1抗蛋白酶及载脂蛋白A4(Apo A4)。其中,Apo A4和Srprb 77kDa在脊柱裂组表达下调,而TF、Srprb 55kDa和α-1抗蛋白酶在脊柱裂组表达上调。46个蛋白质点被鉴定为AFP及其片段,11个AFP蛋白点在脊柱裂组表达降低,35个蛋白点在脊柱裂组表达升高。通过Western-blot共发现69kDa、52kDa、36kDa、24kDa和14kDa5种分子量的AFP片段,其中69kDa的AFP在脊柱裂组和正常组含量均为最高。脊柱裂组与正常组比较,AFP上调42%,而Apo A4下调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羊水中6种蛋白质与显性脊柱裂畸形发生有关,进一步研究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可以为了解脊柱裂的发病机制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单立平李慧范洋周凤华顾卉袁正伟
关键词:椎管闭合不全电泳蛋白质组学
GST-LMO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构建GST-LMO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以人胎脑文库为模板,用PCR方法法扩增出LMO1基因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通过BamH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分别将其定向插入pGEX-5X-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5X-2-LMO1及其截短突变体,通过酶切电泳鉴定和DNA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入E.coli BL21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酶切电泳及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5X-2-LMO1及其截短突变体,并用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了GST-LMO1全长及各个截短突变体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LMO1全长及其截短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了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为LMO1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前提基础。
顾卉佟宇鑫刘彤李慧李丹妮袁正伟
关键词:质粒原核表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先天性脊椎裂胎鼠脊髓中的分化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先天性脊椎裂胎鼠脊髓中的存活与分化,探寻细胞替代治疗先天性脊椎裂的方法。方法用贴壁培养法进行大鼠MSC原代培养并传代,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第3代骨髓MSC。将转染的MSC注射到先天性脊椎裂胎鼠的脊髓中。母鼠孕20 d时取先天性脊椎裂胎鼠的脊椎,固定脱水后做冷冻切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脊髓中EGFP阳性MSC中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骨髓MSC中CD90阳性细胞占99%,CD44阳性细胞占95%,不表达CD34。腺病毒-EGFP转染骨髓MSC的转染率为61%。致畸组显性脊椎裂胎鼠占64.3%。移植的MSC存在于脊髓表面或进入脊髓中,部分细胞变为长梭形或多角形。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到脊髓中的MSC可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Nestin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GFAP。结论带有EGFP的MSC经细胞移植后能在胎鼠脊髓内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高飞袁正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