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803092)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3
相关作者:毛毅敏孙瑜霞娄源杰朱迎伟王同生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肺栓塞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疾病
  • 2篇肺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同型
  • 1篇血清同型半胱...
  • 1篇血栓
  • 1篇氧化性应激
  • 1篇应激
  • 1篇院外康复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栓塞患者
  • 1篇缩血管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机构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孙瑜霞
  • 4篇毛毅敏
  • 2篇朱迎伟
  • 2篇娄源杰
  • 1篇张英民
  • 1篇王同生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肺血栓栓塞患者DNA氧化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及病情缓解后肺血栓栓塞(PE)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DNA氧化损伤情况。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彗星试验)检测35例急性PE患者(试验组)及3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PBMCsDNA损伤程度;菲罗啉比色法检测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C);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改良Hafeman直接测定法(DNTB)检测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试验组病情缓解后血浆TAC、GSH.PX活性均较急性期明显升高[(6.86±1.21)kU/L比(5.18±1.13)kU/L、(165.25±41.96)kU/L比(137.23±38.52)kU/L],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5±1.44),(189.92±51.32)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病情缓解后血浆MDA含量较急性期明显降低[(5.58±1.89)μmol/L比(7.26±2.25)μmol/L],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71±1.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病情缓解后PBMCsDNA损伤程度(29.01±6.75)较急性期(42.13±8.01)明显减轻,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12±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病情缓解后及急性期PBMCsDNA损伤均与血浆TAC呈负相关(r=-0.695,P〈0.01;r=-0.536,P〈0.01)、与血浆MDA含量呈正相关(r=0.513,P〈0.01;r=0.628,P〈0.01);试验组病情缓解后及急性期血浆TAC均与MDA含量呈负相关(r=-0.534,P〈0.01;r=-0.486,P〈0.05)、与GSH.PX活性呈正相关(r=0.512,P〈0.01;r=0.497,P〈0.01)。结论PE患者急性期体内氧化/抗氧化失衡,存在氧化应激及其介导的PBMCsDNA损伤;PE患者病情缓解后,氧化应激及其介导的PBMCsDNA损伤减轻。
朱迎伟毛毅敏孙瑜霞
关键词:肺栓塞氧化性应激DNA损伤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的关系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与检验资料,并根据血清Hcy水平分为105例高Hcy水平组(Hcy≥15.31μmol/L)与95例低Hcy水平组(Hcy<15.31μmol/L)。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并采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对Hcy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死亡的关系进行判断。结果:在随访期间内,共40例(20.00%)患者发生死亡,高Hcy水平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0.48%,显著高于低Hcy水平组的8.42%,且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年龄、肌酐水平、肌钙蛋白T峰值、深静脉血栓史等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分析后,Hcy≥15.31μmol/L、深静脉血栓以及心率等均是影响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清Hcy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死亡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预测该疾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因子,应引起临床重视。
张英民毛毅敏孙瑜霞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急性肺栓塞
非显性因素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6
2012年
目的探讨非显性因素所致COPD急性加重(AECOPD)发生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并研究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因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208例,年龄50-82岁,平均(62±12)岁。入院24h内进行CT肺动脉造影及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合并肺栓组69例和无肺栓塞组139例。均检测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和内皮素-1。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的比较采用)(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者占33%(69/208);合并肺栓塞组和无肺栓塞组卧床≥7d者分别占21.7%(15/208)和13.7%(19/208),双下肢不等粗≥1cm者分别占34.8%(24/208)和15.1%(21/208),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分别占37.7%(26/208)和12.2%(17/208),晕厥者分别占11.6%(8/208)和0.06%(9/208),心电图表现为SIQⅢTⅢ综合征者分别占11.6%(8/208)和0.04%(5/208),PaCO:下降≥5mmHg(1mmHg=0.133kPa)者分别占27.5%(19/208)和9.3%(13/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32~6.79,均P〈0.05)。合并肺栓塞组D-二聚体水平[(760±152)μg∥L]高于无肺栓塞组[(253±56)μg∥L],内皮素-1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5.4ng/L(1.6~6.9ng/L)]高于与无肺栓塞组[1.8ng/L(1.3-4.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46和-2.532,均P〈0.01)。卧床97d、双下肢不等粗≥1cm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COPD合并肺栓塞的危险因素(OR值为2.31~3.24,均P〈0.05)。结论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易合并肺栓塞。卧床时间长、双下肢不等粗和深静脉血栓是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因素。
王同生毛毅敏孙瑜霞娄源杰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栓塞内皮缩血管肽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外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其疗效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COP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COPD患者院外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其疗效,探讨对COPD患者康复治疗的教育监督机制。方法选取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6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调查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实验组出院后给予每周两次的电话随访,以督促指导患者的体能锻炼、生活方式、规律用药等,并给予随时的健康教育,入院时及预定实验时间后(出院12 w)分别利用St George呼吸疾病询问表(SGRQ)观察COP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BODE〔体重指数(BMI)、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距离〕指标的测量。结果实验后实验组疾病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者均高于实验前(均P<0.01)。实验后实验组SGRQ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者均明显低于实验前(P均<0.01)。与实验前BMI比较,实验后实验组轻度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实验前FEV1%比较,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均无明显提高(P均>0.05);实验后实验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者均低于实验前(均P<0.01);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实验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系统教育加康复锻炼、基本药物治疗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能明显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朱迎伟毛毅敏孙瑜霞娄源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锻炼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