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HFB030740)
- 作品数:6 被引量:78H指数:4
- 相关作者:曾小平吕传汉汪秉彝王卫标余如玉更多>>
- 相关机构:余姚市实验学校贵州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初中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校本化研究——“握手问题”教学案例被引量:3
- 2009年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反思我们的教学策略,不难发现,我们太注重教学生解答现成的数学问题,只重视结果和答案的准确性,而很少或不够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更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鉴于此,设计"握手问题"的教学,通过解决"买单程车票"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去探索这类数学问题的规律性,形成对"握手问题"的本质的理解,形成这类数学问题的知识链,掌握这类数学问题的解题关键.同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敢问、会问和善问.
- 鲍建立
- 关键词:握手数学情境化归思想
- 初中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校本化研究——“图形面积等分”教学案例被引量:5
- 2009年
-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从创设切分等积矩形饼的情境,提出矩形面积等分方法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想象推广,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如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等分的方法,从而引发新的情境,继而产生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借以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应用数学方法的能力.
- 王卫标
- 初中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校本化研究——“用同边长的正多边形拼地板”教学案例被引量:4
- 2009年
- "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教学,重点探究用同边长的正多边形围绕一点能够密铺的若干种情况,突出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形"的探索到"量"的深化,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以不同层次的问题来驱动教学,直至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走出教室,课后继续思考.使学生逐步认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郑建元
- 关键词:正多边形数学情境
-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对数学探究学习的思考被引量:26
- 2009年
-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有效的启发指引下进行自主建构的数学探究学习,它以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实践探索出的探究学习模式有"质疑—挑战"、"猜想—论证"、"感悟—发现"、"探索—讨论"等.发挥探究学习作用的途径主要有:结合数学学科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发现;不急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坚持以鼓励为主的积极评价方式.
- 曾小平汪秉彝吕传汉
- 关键词:数学探究数学情境
- 初中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校本化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数学发展史表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发展过程的基本模式.数学问题起源于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沃土.余姚市实验学校于2003年开始实验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经过5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校本化的"敢问、会问、善问"的"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校本化的"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师生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王卫标张淼余如玉
- 关键词:数学情境
- 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被引量:46
- 2006年
- 教育观念的偏差、教学方式的单一、教育评价的片面、问题意识的淡薄,造成了我国初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欠缺.在数学教学中,应探讨培养初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具体对策,比如:营造宽松和谐的问题环境;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教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具体方法.
- 曾小平吕传汉汪秉彝
- 关键词:数学问题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