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60083)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子扬赵雨薇周希正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文化空间视域下汉剧进入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文化空间是地方戏曲成长发展的重要媒介,对它的拓展研究为以汉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开创了一条新思路。教育作为人类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它的重要功能。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作为地方戏曲文化空间扩展的领域,汉剧等地方戏曲作为教育课程改革的民间音乐教育资源逐渐地融入到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文化体系中,二者的有机融合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赵雨薇周希正
- 关键词:汉剧地方戏曲文化空间高师音乐教育传承创新
- 宗教与民俗双重视野下看婺剧“踏八仙”的价值——以《文武八仙》为例
- 2013年
- 凭借宗教和民俗的超越性,艺术可以突破自身的"功用"价值和时空的局限而得以不断传承发展。对戏曲进行宗教性、民俗性研究极为重要,对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婺剧传统演出剧目《文武八仙》,蕴含丰富的宗教、民俗要素,从宗教和民俗双重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陈子扬
- 关键词:婺剧宗教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 婺剧徽戏生角唱法对民族男高音训练的借鉴被引量:5
- 2013年
- 徽戏是浙江省代表性地方剧种——婺剧中应用最广泛的声腔体系。对徽戏中生角行当唱法在用嗓特点、发声方法、咬字、共鸣等方面进行研究,对现代民族男高音演唱的提高,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民族男高音作为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的演唱技法,要想真正体现本民族特色,展现地域文化魅力,在借鉴西洋唱法的同时,更应该从本土的传统戏曲唱法中吸取养料和精华。与此同时,这也必将推动传统戏曲这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整理和研究保护工作,实现戏曲塑造民歌灵魂,民歌反哺戏曲提升的良好发展格局。
- 陈子扬
- 关键词:婺剧徽戏声乐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