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981352)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陆彬熊素彬王建张洁陆燕蓉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四川省肿瘤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尿嘧啶
  • 2篇嘧啶
  • 2篇聚乳酸
  • 2篇氟尿嘧啶
  • 1篇植入
  • 1篇制剂
  • 1篇杀伤
  • 1篇释药
  • 1篇体外释药
  • 1篇肿癌
  • 1篇瘤体
  • 1篇瘤体内
  • 1篇抗癌
  • 1篇抗癌效应
  • 1篇缓释
  • 1篇缓释制剂
  • 1篇肺癌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四川省肿瘤研...

作者

  • 3篇陆彬
  • 2篇熊素彬
  • 1篇黄孝忠
  • 1篇林苹
  • 1篇陆燕蓉
  • 1篇张洁
  • 1篇王建

传媒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5-FU-PLA微球的肺癌杀伤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生物可降解抗癌药 5 FU PLA微球的释药特点 ,鉴定其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方法 采用恒温振荡透析法和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5 FU PLA微球的药物释放特性 ;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时相 5 FU PLA微球对人和小鼠肺癌、胃癌、肝癌等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  5 FU PLA微球的半数释放期 (t 1/ 2 )为 10 .4天 ,释放过程未表现出爆破效应 ( 2 4小时释放 19.4% )。 5 FU PLA微球对肺癌等细胞株有较强杀伤活性 ,其中肺癌和胃癌较肝癌更为敏感 ;5 FU PLA微球的肿瘤杀伤活性与作用时间和释药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5 FU PLA微球的抗癌药物分布均匀 ,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 ,微球制备和释放过程对 5 FU的药效无影响。 5 FU PLA微球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的杀瘤活性。本研究为 5 FU PLA微球用于肺癌等肿瘤的介入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陆燕蓉林苹陆彬王建张洁黄孝忠
关键词:抗癌效应肿癌
植入瘤体内的氟尿嘧啶微球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为提高抗癌疗效 ,制备可植入瘤体内的氟尿嘧啶微球。方法 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 ,O W型乳化挥发法制备氟尿嘧啶微球 ;考察了微球性质、体外释药及植入实体瘤Lewis肺癌的抑瘤效果。结果 微球载药量为(10 30± 0 2 0 ) %,包封率为 (6 8 3± 1 5 ) %;外观圆整光滑 ,为物理包载 ;突释很少 ,体外释药t1 2 较原药延长约 16 8倍 ,属扩散 溶蚀机制 ;抑瘤率可达 6 0 6 %,降低了毒副作用。结论 O W型乳化挥发法制备的氟尿嘧啶聚乳酸缓释微球 ,植入瘤体内杀灭肿瘤细胞将可能成为肿瘤化疗的有效方法。
陆彬熊素彬王建
关键词:氟尿嘧啶聚乳酸瘤体缓释制剂
氟尿嘧啶微球的体外释药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的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的规律与机理。方法 :考察了 6种因素对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的影响及微球释药前后的形态变化 ;以P <0 .0 5、相关系数R愈大愈好、残差平方和 (SUM )愈小愈好为判断标准 ,对累积释药曲线进行零级、一级、Higuchi、Ritger Peppas、扩散 松弛、Hixson Crowell和扩散 溶蚀 7种释药模型的拟合。 结果 :投药量、PVA浓度、相体积比及粒径对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影响显著 ,而振荡速率、60 Co灭菌及 4℃ ,2 5℃放置 3个月均对体外释药几乎无影响。释药后微球粒径增大 ,大多呈网状结构 ,并有少量聚乳酸碎片。经处方优化的微球 ,扩散 溶蚀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结论 :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以药物扩散和材料降解为主。
熊素彬陆彬
关键词:氟尿嘧啶聚乳酸体外释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