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08G145)

作品数:18 被引量:69H指数:6
相关作者:彭瑞云高亚兵王水明赵黎董霁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武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微波辐射
  • 8篇微波
  • 5篇猕猴
  • 3篇代谢
  • 3篇代谢产物
  • 3篇心脏
  • 2篇代谢酶
  • 2篇单胺
  • 2篇单胺类
  • 2篇递质
  • 2篇电图
  • 2篇血脑
  • 2篇血脑屏障
  • 2篇生理
  • 2篇生理功能
  • 2篇猕猴属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
  • 2篇脑电

机构

  • 18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作者

  • 18篇彭瑞云
  • 16篇高亚兵
  • 14篇王水明
  • 13篇董霁
  • 13篇赵黎
  • 11篇徐新萍
  • 9篇李杨
  • 9篇王丽峰
  • 9篇王少霞
  • 8篇姚斌伟
  • 7篇李翔
  • 5篇常公民
  • 3篇王长振
  • 3篇张静
  • 2篇苏镇涛
  • 2篇胡向军
  • 2篇宋薇
  • 2篇王晓民
  • 1篇高荣莲
  • 1篇李扬

传媒

  • 14篇军事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年份

  • 1篇2012
  • 16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多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肌细胞半胱天冬酶-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抗辐射中药复方安多霖对微波辐射后大鼠心肌细胞半胱天冬酶(caspase)-3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将140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安多霖0.75 g/(kg.d)、1.5 g/(kg.d)及3 g/(kg.d)预防组。预防组每日1次灌胃给予安多霖溶液,连续给药2周。给药结束后即刻30 mW/cm2微波辐射大鼠1次,辐射时间为15 min。于停药后7 d和14 d,采用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大鼠心脏细胞caspase-3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停药后7和14 d,辐射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3主要位于胞浆,其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0.75 g/(kg.d)安多霖预防组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与辐射对照组相似;1.5 g/(kg.d)和3 g/(kg.d)安多霖预防组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比辐射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30 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增强;给予安多霖1.5和3 g/(kg.d)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肌caspase-3表达升高有降低作用;安多霖对微波辐射引起心脏损伤的预防作用可通过下调caspase-3表达来实现。
张静彭瑞云王水明高亚兵王少霞赵黎徐新萍董霁姚斌伟
关键词:安多霖微波心脏损伤半胱天冬酶-3
极短期微波辐射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极短期微波辐射是否具有雄性生殖损伤效应。方法二级雄性Wistar大鼠75只,经平均功率密度为0、2、5和11 mW/cm2微波辐射10 s,于辐射后1、7、14和30 d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睾酮浓度,SCA精子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附睾精子活力参数,光镜观察睾丸组织结构和附睾精子畸形率改变。结果 5和11 mW/cm2微波辐射后7 d,大鼠血清睾酮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2和11 mW/cm2微波辐射后14 d,大鼠附睾精子畸形率明显增加(P〈0.05);各组于辐射后7~30 d出现睾丸生精上皮层疏松,生精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生精小管腔内精子减少或空虚,蛋白水肿液积聚等;辐射后30 d,血清睾酮、附睾精子活力参数及精子畸形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2~11 mW/cm2微波极短期辐射可导致可恢复性的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损伤。
王水明彭瑞云高亚兵常公民姚斌伟王少霞赵黎李杨徐新萍
关键词:微波睾丸精子
静磁场辐射对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静磁场辐射对大鼠心脏生理功能与组织结构的影响,为静磁场辐射损伤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20只Wistar雄性大鼠置于600 mT的静磁场中,每天辐射12 h,连续7 d。大鼠于辐射后7 d和14 d检测心率和心电图变化后活杀,取心肌组织入10%甲醛缓冲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心脏组织结构改变。结果 600 mT静磁场辐射后7 d,大鼠心电图显示心率显著下降(P<0.01),P波时程以及T-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0.01);辐射后14 d,大鼠心率以及R-H较辐射前显著下降(P<0.01),而T-H较辐射前显著升高(P<0.05)。600 mT静磁场辐射后7 d,大鼠室间隔及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嗜酸性变、肌纤维凝聚,核固缩;心肌纤维呈波浪状排列;血管扩张、淤血,管腔内见血浆蛋白和红细胞混杂,示血栓形成;辐射后14 d,上述病变进一步加重。结论 600 mT静磁场辐射可对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造成损伤,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心脏血液循环障碍,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并在辐射后2周内呈加重趋势。
徐新萍李杨王少霞高亚兵赵黎董霁姚斌伟彭瑞云
关键词:静磁场心脏生理功能
静磁场辐射对大鼠外周血细胞、血清代谢酶和血浆递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静磁场连续辐射对大鼠外周血细胞、血清代谢酶和血浆递质的影响。方法二级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静磁场辐射组,静磁场强度为600 mT,每天辐射12 h,连续7 d,于辐射后7 d、14 d和30 d活杀取材。采用Sysmex 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酸(谷草转氨酶,AST,GO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采用HPLC检测大鼠血浆中氨基酸和单胺类递质的改变。结果 600mT静磁场辐射后7 d,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PLT)显著减少(P<0.01),辐射后14 d,红细胞(RBC)显著升高(P<0.05)。辐射后7 d和14d,大鼠血清AST和LDH显著减少(P<0.01),辐射后14 d,CKMB显著减少(P<0.01)。辐射后7 d,大鼠血浆犬尿喹啉酸(KYNA)和谷氨酸(Glu)含量显著降低(P<0.01),NE和5-HT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 600mT静磁场连续辐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和PLT减少、RBC增加,血清代谢酶AST、LDH和CKMB减少,血浆氨基酸和单胺类递质代谢紊乱。
赵黎彭瑞云高亚兵王丽峰王少霞王水明李杨徐新萍董霁
关键词:静磁场外周血代谢酶递质
伊文思蓝灌注染色技术在微波辐射致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应用伊文思蓝(EB)灌注法并结合脑组织EB含量测定,检测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变化,为研究微波辐射致大鼠BBB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提供简便、快速、精确和灵敏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10、30和100 mW/cm2微波辐射5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辐射后1、3和7 d活杀前0.5 h尾静脉注入2%EB,脑组织冰冻切片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EB在大鼠海马BBB通透性变化,并采用化学比色法对脑组织中EB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EB在405 nm波长激发状态下呈鲜艳明亮的红色荧光,正常脑组织中,EB仅局限于血管腔内,未见透过血管壁渗出至管腔外。10~100 mW/cm2微波辐射后3~7 d大鼠海马脑组织BBB通透性增加,脑组织中可见大小不一的光斑,边界模糊,呈片状,血管周围可见弥散的红色荧光;与假辐射组相比,辐射组于3~7 d内海马组织EB含量均明显升高。结论应用伊文思蓝灌注后结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脑组织中EB含量的测定可准确检测微波辐射后BBB通透性的改变,值得推广应用。
高亚兵李翔王水明王丽峰赵黎董霁姚斌伟彭瑞云
关键词:血脑屏障伊文思蓝
脑组织灌注固定脱水后去除冰晶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微波辐射致脑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后脑组织灌注固定脱水后3种去除冰晶的方法及其应用,寻找冰冻切片防止冰晶形成的最佳方法。方法二级雄性Wistar大鼠12只,采用30 mW/cm2微波辐射后6 h用1%戊巴比妥钠(3 ml/kg)麻醉,4%多聚甲醛50-80 ml,灌注10-15 min,开颅取海马组织,于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24 h后置于20%-30%的蔗糖溶液中,4℃过夜,待其沉底后取出,分别采用直接OCT胶包埋、液氮骤冷复温5 min OCT包埋及异戊烷-液氮速冻复温5 min OCT包埋处置,冰冻切片,Timms染色,光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改变及冰晶产生情况。结果直接OCT胶包埋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切片平整,出现较多、较大的冰晶网眼,细胞结构出现变形。液氮骤冷防冰晶法见大鼠海马组织结构完整,冰晶网眼较少且较小。异戊烷-液氮速冻防冰晶法大鼠海马组织未见冰晶组织,结构完整。结论异戊烷-液氮速冻防冰晶法是最佳的脑组织冰冻切片防冰晶方法,可客观反映微波辐射后脑组织结构变化。
姚斌伟高亚兵董霁乔思默左红艳王丽峰王水明彭瑞云
关键词:脑组织灌注固定冰冻切片
微波辐射对动物本能行为学影响技术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运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建立微波辐射对动物本能行为学影响的新技术方法。方法 Wistar大鼠9只,猕猴9只,观察微波辐射前后动物的活动情况,包括抬头、晃动、转身等累积运动时间,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判断。结果比较距微波辐射源不同距离的猕猴和大鼠在微波辐射后活动度,包括抬头和晃动的累积运动时间有所变化,其余观察指标未见异常。结论此方法可适时监测微波辐射对动物本能行为学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王晓民王长振徐新萍王德文彭瑞云
关键词:生物特征识别微波行为学技术方法
微波长期辐射对大鼠尿液中氨基酸和单胺类代谢产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微波长期辐射对大鼠尿液中氨基酸和单胺类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辐射组及2.5、5.0、10.0mW/cm^2微波辐射组,每天6min,每周辐射5d,持续1个月;于辐射后1、14d和2个月时用代谢笼收集24h尿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检测辐射后尿液中氩基酸和单胺类代谢产物含量。结果2.5mW/cm^2微波辐射后,大鼠尿液中天冬氨酸(Asp)含量于辐射后1d和2个月时明显减少,与0mW/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氨酸(Gly)含量于辐射后1d时明显降低[(127.02±11.28)μg/ml],与0mW/cm^2组[(160.46±20.73)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含量于辐射后2个月时明显降低,与0n·W/c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0mW/cm^2微波辐射后,大鼠尿液中Asp、Gly、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含量于辐射后2个月时明显降低,与0mW/c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犬尿喹啉酸含量于辐射后14d时增加,2个月时明显降低,与0mW/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mW/cm^2微波辐射后,大鼠尿液中Asp含量于辐射后14d时明显降低[(12.34±4.28)μg/ml],与0mW/cm^2组[(20.58±3.67)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y于辐射后1d明显降低[(115.46±13.94)μg/ml],与0mW/cm^2组[(160.46±20.73)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HT含量于辐射后14d和2个月时明显降低,与0mW/c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长期辐射可引起氨基酸和单胺类递质代谢紊乱。
王丽峰胡向军彭瑞云王水明高亚兵董霁赵黎李翔高荣莲苏镇涛
关键词:微波氨基酸类生物源单胺类
电磁辐射致脑损伤与防护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引量:5
2011年
随着电磁波在通讯、医疗、工业、军事和家庭等各个领域的应用,电磁辐射已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之中,其对健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发现,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可引起脑、生殖、心血管、免疫和眼等的损伤,其中对脑的危害备受关注。本文就电磁辐射致脑损伤效应、机制和防护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电磁辐射生物效应和防护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彭瑞云
关键词:电磁辐射脑损伤
Occludin在微波辐射致大鼠血脑屏障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长期低剂量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组织中Occludin的表达及其在微波辐射致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56只二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2.5、5、10mW/cm2辐射组(每组39只),分别采用0、2.5、5、10mW/cm2微波辐射,5次/周,6min/次,持续1个月。于辐射后6h及7、14、30、60、180d活杀大鼠(每组每个时间点5只),取海马组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海马血脑屏障结构改变;另取各组动物分别于6h及7、30d(每组每时间点3只)用2%伊文思蓝灌注后活杀大鼠,取海马组织,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Occludi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2.5、5、10mW/cm2微波辐射后7、14、30d,大鼠海马组织内血管周间隙增宽,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模糊、增宽,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对照组海马组织中伊文思蓝局限于血管腔内,5、10mW/cm2组于辐射后6h均可见伊文思蓝弥散至血管外周,辐射后7d时更加显著,30d内未见恢复,且病变随辐射剂量增加呈加重趋势。5、10mW/cm2组大鼠海马中Occludin蛋白表达分别于第14天(P<0.05)和第7天(P<0.01)时开始降低,第30天时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第60天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2.5、5、10mW/cm2组海马中Occludin mRNA表达在辐射后6h和7d时无明显改变,14d时显著下降(P<0.01),30d时降至最低值(P<0.01),60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2.5、5、10mW/cm2微波长期辐射可导致大鼠海马血脑屏障结构破坏,通透性增加,病变程度与辐射剂量有关;海马组织中Occludin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微波辐射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的病理生理过程。
李翔彭瑞云胡向军王水明高亚兵王丽峰董霁赵黎常公民王晓民苏镇涛
关键词:OCCLUDIN微波血脑屏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