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052)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刘玲英柴家科杨靖郁永辉胡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烧伤
  • 5篇脐带间充质干...
  • 4篇间充质
  • 4篇间质干细胞
  • 3篇增殖
  • 3篇人脐
  • 3篇人脐带
  • 3篇脐带
  • 2篇脂多糖
  • 2篇脂多糖类
  • 2篇人脐带间充质...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旁分泌
  • 2篇细胞增殖
  • 2篇内毒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刘玲英
  • 7篇柴家科
  • 3篇段红杰
  • 3篇胡泉
  • 3篇郁永辉
  • 3篇杨靖
  • 2篇侯玉森
  • 2篇尹会男
  • 2篇褚万立
  • 1篇马丽
  • 1篇庄淑波
  • 1篇王一贺
  • 1篇罗红敏
  • 1篇冯瑞
  • 1篇李晓
  • 1篇胡晓红

传媒

  • 3篇中华损伤与修...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度烧伤后ALI的展望被引量:4
2017年
重度烧伤常伴发多器官损伤,急性肺损伤(ALI)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常在重度烧伤早期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则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对于重症烧伤后ALI的治疗仍停留在液体复苏、对原发部位处理、通气支持及抗感染等方面。近年研究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多种原因引起的ALI有较好的疗效,但对重度烧伤引起ALI的疗效鲜有报道。通过回顾有关干细胞治疗ALI的机制研究,展望hUCMSCs对重度烧伤后ALI的治疗前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王宇胡晓红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严重烧伤诱导过度炎症反应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复习目前国内外关于严重烧伤诱导过度炎症反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讨其相关治疗措施,并进行分析总结。严重烧伤诱导过度炎症反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液体复苏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细胞治疗以及低温治疗、高压氧治疗、血液净化治疗、营养支持等其他治疗措施,这些治疗措施均能从不同的角度发挥抗炎作用。因此,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合理地运用上述治疗措施,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冯瑞刘玲英
关键词:烧伤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药物治疗细胞治疗
MSCs来源exosomes促进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MSCs来源exosomes(MSCs-exosomes)促进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分析MSCsexosomes临床应用的潜能和未来研究方向。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MSCs-exosomes促进组织损伤修复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Exosomes是MSCs旁分泌的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囊泡,可在细胞间传递功能性蛋白、RNA和micro RNA,通过抑制凋亡、促进增殖等方式在多种疾病导致的组织损伤中发挥修复作用。结论MSCs-exosomes是治疗组织修复损伤的研究新热点,针对MSCs-exosomes生物学功能、细胞间转运和治疗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李晓刘玲英柴家科
关键词:MSCSEXOSOMES旁分泌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处理后的人脐带MSCs上清液对HUVEC凋亡、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体外观察100 ng/m L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处理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SCs,h UCMSCs)上清液对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 cells,HUVEC)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HUVEC增殖情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UVEC形态;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法(acridineorange/ethidium bromide,AO-EB)、Hoechst检测HUVEC凋亡情况。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加入100 ng/m L Ang-Ⅱ处理后的h UCMSCs上清液组HUVEC增殖速度在各时间点显著快于其他两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加入100 ng/m L Ang-Ⅱ处理后的h UCMSCs上清液组HUVEC的形态最佳且凋亡数最少。用各组细胞上清液对HUVEC培养24 h、48 h、72 h后,AO-EB、Hoechst染色结果显示:加入100 ng/m L Ang-Ⅱ处理后的h UCMSCs上清液组,在各个时间点HUVEC出现凋亡细胞或死亡细胞的数最少。结论:100ng/m L Ang-Ⅱ预处理后的h UCMSCs上清液可以促进HUVEC增殖、抑制HUVEC凋亡。
杨靖柴家科刘玲英尹会男胡泉
关键词:HUVEC增殖
血管紧张素Ⅱ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凋亡、增殖和旁分泌的影响,筛选适宜浓度Ang-Ⅱ预处理h UCMSC。方法 照笔者单位实验室建立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h UCMSC,取3-8代h UCMSC接种于培养板,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100 ng/m L Ang-Ⅱ组、500 ng/m L Ang-Ⅱ组及1000 ng/m L Ang-Ⅱ组,后3组分别于含有100ng/m L、500 ng/m L及1000 ng/m L Ang-Ⅱ的培养基、空白对照组使用不含有Ang-Ⅱ的培养基培养,各组于培养24、48、72 h后分别于倒置显微镜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融合的情况,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S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含量。结果 培养24、48、72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类似,均呈长梭形,少数细胞呈多角形,100 ng/m L Ang-Ⅱ组细胞的融合率分别为40%-45%、70%-80%、90%-95%,融合速度显著增加。AO/EB结果显示:仅100 ng/m L Ang-Ⅱ组与空白对照组未出现凋亡细胞或死亡细胞。CCK-8的结果同样显示100 ng/m L Ang-Ⅱ组细胞增殖速度显著快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为100 ng/m L Ang-Ⅱ组所处的增殖周期(S)期细胞数量的比例显著增加。ELISA检测结果是100 ng/m L Ang-Ⅱ组细胞的VEGF、b FGF、HGF含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结论 100 ng/m L Ang-Ⅱ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的功能,这可能与其使h UCMSC大量分泌VEGF、b FGF、HGF有关。
杨靖刘玲英尹会男柴家科
关键词:脐带间质干细胞细胞增殖旁分泌
内毒素/脂多糖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体外观察不同浓度LPS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足月剖宫产健康胎儿的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实验选用第3代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及0.1、1.0、10.0、100.0μg/mL LPS干预组,各LPS干预组细胞培养液中添加对应浓度的LPS,对照组细胞培养液中不添加LPS。对LPS干预组细胞,刺激12、24、48h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每组每时相点样本数为5),数据以吸光度值表示;刺激24h采用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每组样本数为4),并采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每组样本数为5)。对照组细胞于相同时相点行相应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结果(1)刺激12h,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t值为-1.67~1.33,P值均大于0.05)。与对照组比较,0.1、1.0、10.0μg/mL LPS干预组刺激24、48h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增高(t值为-l3.42~17.34,P〈0.05或P〈0.01),其中以1.0μg/mL LPS干预组最明显;100.0μg/mL LPS干预组刺激24、48h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8.64、17.34,P值均小于0.01)。(2)AO-EB染色显示,对照组和0.1、1.0、10.0μg/mL LPS干预组未见明显细胞凋产,100.0μg/mLLPS干预组可见明昆细胞凋亡。(3)流式细胞仪显示,对照组及0.1、1.0、10.0、100.0μg/mL LPS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O.6)%、(2.6±0.7)%、(2.9±0.8)%、(3.1±0.4)%、(25.1±2.7)%,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2.19,P〈0.01)。0.1、1.0、10.0μg/mL LPS干预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近(t值分别为1.22、0.57、-0.14,P值均大于0.05),100.0μg/mL LPS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侯玉森柴家科刘玲英段红杰郁永辉胡泉褚万立王一贺罗红敏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脂多糖类细胞增殖
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5年
外泌体是由细胞内涵体分泌的小囊泡,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外泌体可通过受体介导的交互作用直接刺激靶细胞,或通过向靶细胞转移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膜受体、蛋白质、m RNA和micro RNA等方式发挥其生物学功能。随着相关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目光投向了利用外泌体进行疾病的诊断、预后及治疗临床应用。本文就其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做简要综述。
李晓刘玲英柴家科
关键词:外泌体细胞学生理病理
棕色脂肪与烧/创伤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4年
人体内存在棕色脂肪组织(BAT)和白色脂肪组织(WAT)。BAT因其细胞内含有大量Hb和血卟啉,使细胞呈棕褐色而得名。很多学者认为BAT只存在于小型哺乳动物体内和人体婴幼儿时期,近年来证实其在成年人体内也普遍存在,并且在机体调节能量代谢和内分泌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庄淑波柴家科段红杰
关键词:烧伤脂代谢障碍
脂多糖预处理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内毒素耐受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脂多糖预处理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内毒素耐受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hUCMSCs(1×104个/孔)分别暴露于0、0.1、1.0、10.0、20.0、30.0、40.0及50.0-μg/ml的脂多糖24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1μg/ml脂多糖为预处理浓度,50 μg/ml脂多糖为诱导凋亡浓度,核因子(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浓度为20 μmol/L,处理时间为20 min.使用Stata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hUCMSCs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脂多糖诱导组(B组);预处理+脂多糖诱导组(C组);PDTC组(D组);PDTC+预处理+脂多糖诱导组(E组);预处理组(F组);PDTC+预处理组(G组).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 p65及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区域蛋白样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的表达.结果 0、0.1、1.0、10.0、20.0、30.0、40.0及50.0μg/ml脂多糖刺激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117.0±8.8)%、(134.7±6.9)%、(105.3±8.3)%、(99.2±8.3)%、(84.2±9.3)%、(66.4±6.6)%和(59.2±8.0)%;与0 μg/ml组比较,1.0 μg/ml组hUCMSCs的存活率明显提高(P=0.004),而40.0、50.0 μg/m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0.005、0.002).A组hUCMSCs染色质分布均匀,为弥散均匀的低强度荧光;B组细胞核呈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或颗粒状荧光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C组凋亡细胞较B组显著减少.A、B、C、D、E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0.8)%、(29.7±3.4)%、(17.8±3.0)%、(2.9±0.4)%和(23.2±2.6)%;细胞凋亡率B组显著高于A组(P<0.001),C组显著低于B组(P <0.001),E组显著高于C组(P=0.015).F组NF-κB p65、c-FLIP相对表达量(0.851 ±0.031、0.534±0.053)显著高于A组(0.220±0.021、0.049±0.009)(均P<0.001)和G组(0.418 ±0.007、0.299 ±0.061) (P <0.001,P=0.007).结论 脂多糖预处理
侯玉森柴家科刘玲英郁永辉段红杰胡泉褚万立马丽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脂多糖类内毒素类脐带
不同浓度hUCMSCs对重度烧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探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气管内给药的方法比较不同浓度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气管内移植对重度烧伤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50%面积全层烫伤大鼠模型,将75只成熟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1×10~5HUCMSCs移植组(C)、5×10~5HUCMSCs移植组(D)、1×10~6HUCMSCs移植组(E),每组15只,B组及移植组(C、D、E组)烫伤后立即液体复苏,B组烫伤后气管内滴注0.2 m L生理盐水,移植组气管内滴注不同浓度h UCMSCs,分别在移植后的天第1、3、7天留取大鼠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MPO、CD68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及肺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A组各时间点肺泡腔清晰,肺泡结构完整,偶见少量炎性细胞。烫伤后第1天,B组及移植组(C、D、E组)肺泡间隔增厚,大量红细胞漏出及炎性细胞浸润。烫伤后第3天,各组肺泡结构较前清晰,炎性细胞浸润及红细胞漏出较第一天减少,与B组相比移植组肺泡结构清晰,间隔变薄,移植组各组间改变不明显。烫伤后第7天,移植组肺组织损伤较B组明显减轻,E组损伤肺组织恢复最为明显。MPO染色显示:与A组相比,阳性细胞数在烫伤后第1天明显增加(P<0.05),但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烫伤后第3天,与B组相比,移植组阳性细胞数减少明显(P<0.05),E组阳性细胞减少明显(P<0.05);在烫伤后第7天E组阳性细胞数量较其他组显著减少(P<0.05)。CD68染色显示在烫伤后第1天各组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5),在烫伤后第3天移植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但各移植组间无明显差异,烫伤后第7天移植组阳性细胞数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E组较C、D组阳性细胞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气管内移植HUCMSCs能修复重度烧伤后损伤的肺组织,减少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浸润,且1×10~6HUCMSCs移植效果更明显。
王宇胡晓红刘玲英郁永辉柳亚男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烫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