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卫勤课题项目
-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6
- 相关作者:洪加津吴桂荣叶汉深何仕辉谢栋更多>>
- 相关机构:解放军421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十一五”军事医学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执行海上救护任务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与干预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执行海上救护任务医务人员抗晕船干预前后身心状态变化。方法在干预前、后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艾森克个性测量问卷(EPQ),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对五批次执行海上救护任务的26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同时测定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和皮质醇(cortisol)水平。结果晕船病的发生率干预前为81.2%,干预后为55.3%,其中晕船症状明显减轻的人数占90.3%;干预后EPQ精神质(P)分、神经质(N)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自责、退避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01~P〈0.05),与干预前比较,TT3、cortisol水平显著性降低(P〈0.001)。结论综合性抗晕船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晕船的发生率,减轻晕船症状,提高身心舒适感。
- 曾伟杰吴桂荣刘一梅谢栋洪加津
- 关键词:海上救护晕船身心健康干预
-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贯通性颅脑火器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贯通性颅脑火器伤动物模型。方法成年杂种犬40只,采用国产"54"式军用手枪,7.62mm手枪弹,枪口距犬额部10cm远处,冠状方向射击,制作颅脑贯通性火器伤模型。致伤后随机分为二组,即常温常湿组(对照组)气温(Ta)(22.0±0.5)℃,相对湿度(RH)50%和高温高湿组(Ta)(39.0±0.5)℃,RH(80%~85%),每组20只。Powlab/8sp生理记录仪动态监测体温、呼吸(R)、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监测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变化。结果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组伤情明显重于对照组,表现为生命体征紊乱,使呼吸明显加快,循环、体温调节功能衰竭;缩短了动物生存时间,增加动物的死亡率。结论该动物模型对观察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早期伤情变化特点是可行的、合理的,适应于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的早期病理生理研究,并为该类创伤的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
- 谢培增朱红胜徐如祥余俐周赤龙王松青刘健肖现杨小霞
- 关键词:高温高湿环境颅脑火器伤动物模型
- 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亚低温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早期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犬颅脑火器伤的疗效。方法选杂种犬60只,制作出高温高湿环境下(气温39℃±0.5℃,相对湿度80%~85%)颅脑火器伤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犬。亚低温组在术中采用静脉内输入1.2℃±0.34℃冷冻生理盐水,输液量为体重的5%,术后采用降温毯降温,体温控制在33~35℃,持续48h。对照组按常规治疗。Powlab/8SP生理记录仪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和记录两组动物的生存率,分析比较二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亚低温组动物生命体征平稳,死亡率40%(12/30);对照组动物生命体征紊乱,死亡率70%(21/30),两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可以降低动物的死亡率。
- 谢培增朱红胜何强华周赤龙王松青刘健
- 关键词:高温高湿环境颅脑损伤火器伤亚低温
- 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的治疗效果,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0只成年杂种犬,制作出高温高湿环境下[Ta(38.0±0.5)℃,RH80%一85%]犬颅脑火器伤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只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只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拉地尔、B-七叶皂甙钠、亚低温等综合治疗法。对两组动物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液流变学、颅内压监测和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TCD显示血流速度接近正常;血液粘滞度与对照组比较降低(P<0.01)。在综合治疗3 h后颅内压明显下降。治疗组7 d内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乌拉地尔具有中枢性降温作用,B.七叶皂甙钠可减缓脑水肿的进程,亚低温可降低颅内压和改善脑组织氧代谢,综合治疗对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犬颅脑火器伤具有显著疗效。
- 周赤龙谢培增徐如祥朱红胜樊龙中何强华王松青王萍
- 关键词:颅脑火器伤高温高湿环境乌拉地尔Β-七叶皂甙钠亚低温
- 卫生运输船医疗总体布局合理设置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卫生运输船医疗布局的合理设置。方法根据目前医院船的实际情况,设置两种医疗布局模式,实施模拟演练,由参演医护人员和专家评估筛选适合卫生运输船的医疗布局模式。结果专家和多数医护人员选择了模式二的医疗布局。结论模式二的医疗布局符合卫生运输船伤员救治的特点,比较简单实用。
- 吴桂荣向仕平洪加津叶汉深何仕辉
- 关键词:卫生运输船
- 卫生运输船伤病员快速分类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研究卫生运输船接受大批伤病员后快速分类方法,旨在使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法设置三种类型的伤病员分类方法,在海上模拟伤员伤情进行分类,从演练中总结经验,找出快速分类的方法。结果按照医院船方式进行分类,平均每次通过20名伤员需39.1min;按照伤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平均每次通过20名伤员需26.4min;按照伤情是否需要医护人员处治进行分类,平均每次通过20名伤员需16.1min。结论伤员按照伤情是否需要医护人员处治模拟进行分类,速度最快,效率最高。
- 洪加津吴桂荣叶汉深肖波朱成全何仕辉谢栋
- 关键词:卫生运输船伤病员
- β-七叶皂苷钠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治疗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伤的效果。方法高温高湿环境(气温≥35℃,相对温度≥80%)下,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β-七叶皂苷钠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早期患者生命体征、颅内压(ICP)、头颅CT、经颅多普勒(TCD)变化和远期疗效,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早期患者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常率26%,心律异常率26%;伤后10d颅内压显著升高率和重型脑水肿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TCD结果血流速度接近正常;伤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残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可以降低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伤患者颅内压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使用安全,治疗过程中未见副作用。
- 谢涪增周赤龙朱红胜何强华肖现李扬杨小霞刘君谢星杨华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高温高湿Β-七叶皂苷钠
- 高温高湿环境下守岛官兵训练时脑血流和脑电生理的变化研究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守岛官兵训练前后脑血流和脑电生理的变化,为临床防治热致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从守岛官兵中随机抽取在常温常湿环境下[温度(27.40±1.37)℃,湿度(50.25±6.76)%]新兵100名为常温新兵组,高温高湿环境下(温度≥35℃,湿度≥80%)新兵100名为高温新兵组;高温高湿环境下服役2~3年的官兵100名为高温老兵组。受试者负重15kg,分次在3000m/15min,5000m/30min和10000m/45min内完成跑步训练。10000m训练后,根据受试者脑血流高低又分为脑血流增高组(24名)、脑血流降低组(46名)和脑血流正常组(230名)。训练前后行经颅多普勒血流诊断仪和脑电图仪检测。结果(1)3000m训练后3组受试官兵脑平均血流速度(Vm)较训练前均显著增高(P〈0.01),但5000m和10000m训练后,常温新兵组降低6%和16%,高温老兵组降低5%和15%,高温新兵组降低14%和31%,比常温新兵组和高温老兵组低(P〈0.01);(2)10000m训练前后3组脑电图均在正常范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0000m训练后脑血流增高组和降低组脑电图比正常血流组活跃(P〈0.01)。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10000m训练对官兵的脑血流有较大的影响,但对脑电生理无影响,老兵在此环境下则表现出较好的热耐受力和适应性。
- 周赤龙谢培增朱红胜王松青何强华林翠灵刘建
- 关键词:高温高湿环境军事训练脑血流动力学脑电生理
- 诱发电位检测亚低温对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伤的疗效
- 2006年
- 目的 通过诱发电位(EP)监测,探讨亚低温对高温高湿环境下特重型颅脑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受伤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32℃,RH≥80%)8h内入院的特重型颅脑伤(GES≤5)60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亚低温组肛温降至33℃~35℃,对照组用常规治疗。于降温前、降温过程中及复温后监测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照组在同样的时间段监测上述指标。统计分析亚低温组与对照组诱发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在治疗后SINEP的N20波变化值为(0.87±0.52)μV,对照组为(0.61±0.49)μV,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BAEP的V/I波幅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从神经电生理角度来看,亚低温对GES为3~5分的高温高湿环境下重型颅脑伤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谢培增朱红胜何强华肖现李扬刘君刘宏谢星
- 关键词:高温高湿环境亚低温诱发电位脑干
- 医务人员晕船适应和适应性消退状况的调查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调查医院船医务人员在不同出海间隔时间对晕船适应及适应性消退的影响。方法根据医务人员不同出海间隔时间,将221例出海训练的医务人员分为3组,1组间隔时间〈30d,2组间隔时间30~60d,3组间隔时间〉60d。调查分析不同出海次数及不同出海间隔时间医务人员晕船病发生情况。结果医务人员的晕船病总发生率为60.2%,出海≤5次者晕船病发生率为72.0%,明显高于〉5次者的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发生率为36.6%,2组发生率为55.1%,3组发生率为73.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务人员出海次数越少,出海间隔时间越长,晕船病发生率越高,应合理安排出海时间和周期,以取得较好的抗晕船训练效果。
- 吴桂荣曾伟杰洪加津席玉胜
- 关键词:晕船病医务人员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