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SH017)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张领何永松文静李华斌成晨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财经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农民
  • 4篇农民工
  • 4篇民工
  • 3篇乡村
  • 2篇人社会
  • 2篇熟人社会
  • 2篇乡村治理
  • 2篇村治
  • 1篇行政
  • 1篇缘起
  • 1篇人情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迁
  • 1篇土地规模化
  • 1篇土地规模化经...
  • 1篇贫困
  • 1篇外生型
  • 1篇乡村发展
  • 1篇小组长
  • 1篇结构性困境

机构

  • 7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张领
  • 3篇何永松
  • 1篇成晨
  • 1篇李华斌
  • 1篇文静

传媒

  • 1篇浙江学刊
  • 1篇行政论坛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福建行政学院...

年份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村民小组长的中人角色何以可能——以黔东北一村民组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村民小组的和谐发展与小组长的中人角色紧密相连。既往的理论从实然性和应然性两个维度探讨了村干部角色的定位及其价值,却缺乏对村民小组长的角色分析。通过对黔东北一村民组的调查发现,村民小组长在民间事务中扮演着受邀做中和自主做中的双重角色,并尽可能地遵循调解、习俗和谨慎等原则应对相关问题。村民小组长的做中行为凸显了农村社会秩序的权威,揭示了农村传统习俗的现代影响,但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小组长的行为逻辑也需要有所调适才利于更好地引导民间纠纷。
何永松
关键词:村民小组长乡村治理
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改革之路——基于农民“乡-城”流动模式的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劳动与收益挂钩,从而解决了农民自身的激励问题,但土地的小块均分却限制了规模化经营。农民的大量外出为土地流转方式提供了条件,继而为解决规模经济创造条件。但是,土地是农民的保障基础,在农民"乡-城"流动的模式下,政府示范的家庭联产制度才是实现规模经营的最佳途径。
张领成晨
关键词:农民工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
“乡-城”流动:公共性呈现的结构性困境及其转换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公共性的实现至少需要满足如下两个条件:观念的普遍性和真实性。然而,在中国乡村社会中的语境中,公共性的呈现面临熟人社会中以父权(延伸为长老权、继而宗族权)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性困境。这一社会结构体现的不平等及其随之而来的支配关系遮蔽了观念表达的真实性和普遍性。而村民的"乡-城"流动改变了父权的支配格局,个人从这一权力体系下解放出来,言论的普遍性和真实性得到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流动消解了阻碍乡村社会中公共性呈现的社会结构。
张领
关键词:农民工熟人社会公共性乡村治理
农民工的代际变化与共同体变迁:后发外生型社会变迁的阐释被引量:4
2015年
对于落后、内聚力极强的村落共同体来说,流动是其社会文化变迁方式。从一个村庄农民工的历史来看,农民向城市流动,至少要经过三代才能实现变迁。第一代人进入城市的目的主要是履行共同体的义务;第二代在城市利用共同体的经济功能致富,成功者脱离共同体;第三代在城市出生、长大、习得城市的生活方式,在社会文化上真正实现现代化。农民工的代际变迁解释了近年来对传统复兴和消解的争论,并回应了马克思、韦伯的现代化理论的不同路径。
张领文静
关键词:农民工共同体社会变迁
公共行政的话语转型:缘起、原则和途径被引量:1
2015年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验证了公共行政的话语转型这一理路。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后现代公共行政已与既往的治理模式举手道别,进而将话语理论作为新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公共行政的话语理论运用规范研究、理性批判、隐喻表达和公共精神等原则,更是凸显了话语理论的导向功能。实现公共行政话语理论的成功转型,则依赖于"一些人的对话"方式、公共行政话语的"游戏规则"、真诚开放的话语体系和社会构建主义理念等途径。对相关要素的分析,将充实公共行政的话语体系与内容。
何永松
关键词:公共行政后现代性
“乡—城流动”:参与式扶贫与村庄发展的路径被引量:4
2015年
开发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都是政府输血式扶贫,未转化为村庄发展的内在性需求,缺乏内生性动力。农民通过"乡—城流动"的方式,积累了资金,掌握了技术,产生了回乡投资的强烈意愿,与政府反贫困形成合力,实现了非农化和结构重组的再农化,乡村得到了发展。在此意义上,"乡—城"流动是乡村内生性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参与式扶贫的实现途径。
张领李华斌
关键词:农民工乡村发展反贫困参与式扶贫城镇化
熟人社会的礼宴治理:对黔东北冉司都村的调查与反思
2015年
熟人社会是农民人情往来的主要圈子,深入研究熟人社会的礼宴,能更好地了解人情变迁的逻辑与影响。通过对黔东北冉司都村人情行为的调查发现,既往礼俗的价值已经发生异化,宴请泛滥的现象正在普遍上演。即便"人在人情在"是当地人情风俗的延续,但已有村民犯困于情面之交。要推动熟人社会的礼宴治理,必须开启制度建设、推动跨域治理模式、树立村干部的带头作用,以及弘扬优秀的传统礼俗文化。
何永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