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3084)
- 作品数:19 被引量:190H指数:8
- 相关作者:祝慧凤万东谢鹏罗勇刘珂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梓醇对大鼠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神经元树突生长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观察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peri-infarction cortex,PIC)锥体神经元树突生长及突触素p38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脑卒中后神经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57只清洁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5、10 mg·kg-1)组和胞磷胆碱(0.5 g·kg-1)对照组。开颅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于造模后24 h开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梓醇或胞磷胆碱,每日1次,连续7d。术后1、4、7和15 d采用角落实验评估神经缺失功能恢复状况;术后1 d和15 d磁共振成像测量脑梗死体积;术后15 d,断头取脑,Golgi-Cox染色显示PIC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PIC区突触素p38蛋白表达。结果梓醇各剂量组和胞磷胆碱组术后7 d和15 d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术后1 d、15 d,各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梓醇中剂量组PIC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分支数和树突棘密度均比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胞磷胆碱组明显增加(P<0.05);梓醇各剂量组PIC区突触素p38表达均比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胞磷胆碱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梓醇可增强局灶脑缺血大鼠PIC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可塑性,上调突触素p38表达,促进神经缺失功能恢复。
- 万东祝慧凤罗勇谢鹏
- 关键词:梓醇突触素
- 梓醇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感觉运动皮质轴突再生限制性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梓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对侧感觉运动皮质轴突再生限制性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剂量分别为1、5、10 mg.kg-1)和胞磷胆碱(剂量为0.5 g.kg-1)对照组。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24 h,首次经腹腔注射梓醇进行干预,每天1次,连续7 d。于造模后15 d断头取脑,制备脑片和脑组织匀浆,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对侧感觉运动皮质Nogo-A及其受体NgR蛋白表达。结果 Nogo-A阳性细胞被Cy3标记,胞质和突起呈红色,细胞核未见红色荧光。假手术组可见少量Nogo-A阳性细胞,模型组Nogo-A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梓醇中、高剂量组Nogo-A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和胞磷胆碱组明显减少(P<0.05)。NgR阳性细胞被FITC标记,具有神经元形态特征,胞质和突起呈绿色,细胞核未见绿色荧光。假手术组可见少量NgR阳性细胞,模型组NgR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稍增加(P>0.05);梓醇呈剂量依赖性下调NgR表达,中、高剂量组NgR阳性细胞数均比模型组和胞磷胆碱组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分析与免疫荧光原位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梓醇下调脑缺血大鼠感觉运动皮质Nogo-A及其受体NgR蛋白表达,有助于改善轴突再生限制性微环境。
- 万东祝慧凤罗勇谢鹏
- 关键词:梓醇轴突再生
- 2种原代培养方法对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为明确不同培养方法对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成熟时间、形态特征、纯度及活力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DMEM培养基加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基法或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基法原代培养新生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元纯度及活性.结果显示,2种方法培养的神经元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DMEM培养基加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基法相比,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基法培养的神经元成熟更早,数目更多,纯度更高,活力更强(p<0.05).结果提示,原代培养的大脑皮质神经元部分生物学特性受培养方法直接影响;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基法所得神经元纯度与活性较高,这为实验目的导向的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选择提供了借鉴.
- 王静欢张志敏邱炳勋万东祝慧凤
- 关键词: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活性鉴定
- 梓醇调控自噬和凋亡促进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被引量:7
- 2018年
- 探讨梓醇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后调控凋亡和自噬相关分子的机制,采用0.01 mmol,0.1 mmol,1 mmol的梓醇预处理PC12细胞2h后,再用250μmol/L H_2O_2损伤细胞12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设置梓醇低、中、高3个剂量组(0.01 mmol,0.1 mmol,1 mmol),自噬抑制剂3MA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组,采用荧光单标检测LC3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Bcl2/Bax,LC3Ⅱ/Ⅰ和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梓醇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了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的存活,并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的LC3Ⅱ/Ⅰ,Bcl2/Bax升高蛋白水平表达,降低了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随着梓醇浓度的增加,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减少,而LC3Ⅱ/Ⅰ和Bcl2/Bax的表达在升高.得出梓醇通过恢复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Bcl2/Bax,LC3Ⅱ/Ⅰ的平衡能够保护PC12细胞免于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
- 王园刘珂邱邴勋祝慧凤王涛万东
- 关键词:梓醇PC12细胞凋亡自噬
- 梓醇对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抗衰老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梓醇对正常皮质神经元的抗衰老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24 h SD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正常组、梓醇低(0.1 mg·L^(-1))、中(1 mg·L^(-1))、高(10 mg·L^(-1))剂量组。上述培养基中的神经元培养至13 d,显微观察7~13 d的各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7~13 d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免疫荧光分别检测13 d各组神经元pS6和Map-2表达以显示细胞的内在活性和轴突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13 d各组细胞GAP-43、p-S6、PI3K、pPI3K、Akt、p-Akt、m TOR、p-m TO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梓醇给药各组均能延缓神经元的衰老,促进神经元的存活,提高神经元的细胞活力(P<0.05);诱导神经元内在活性,促进p-S6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促进轴突生长(P<0.05)。且不同浓度的梓醇均能促进13 d的神经元GAP-43、p-S6、PI3K、p-PI3K、Akt、p-Akt、m TOR、p-m TOR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梓醇具有抗大脑皮质神经元衰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增强神经元生长活性有关。
- 王静欢刘珂万东祝慧凤
- 关键词:梓醇皮质神经元抗衰老轴突生长PI3K/AKT/MTOR
- 梓醇上调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和TrkB蛋白表达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梓醇促神经修复作用分子基础。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剂量分别为1、5、10 mg.kg-1)和胞磷胆碱(剂量为0.5 g.kg-1)对照组。开颅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24 h,首次经腹腔注射梓醇或胞磷胆碱进行干预,每日1次,连续7 d。于造模后15 d断头取脑,制备脑片和脑组织匀浆,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结果 BDNF阳性细胞被Cy3标记,具有神经元的形态特征,胞质和突起呈现红色,细胞核未见红色荧光。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阳性细胞数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梓醇1、5、10 mg.kg-1剂量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且梓醇5、10 mg.kg-1剂量组明显高于胞磷胆碱组(P<0.05)。TrkB阳性细胞被FITC标记,具有神经元形态特征,胞质和突起呈现绿色,胞核未见绿色荧光。TrkB阳性细胞数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梓醇5 mg.kg-1剂量组较模型组和胞磷胆碱组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荧光原位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梓醇上调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有助于模型大鼠神经缺失功能恢复。
- 万东祝慧凤罗勇谢鹏
- 关键词:梓醇酪氨酸激酶受体B
- 梓醇对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构筑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4年
- 目的结合神经行为学评价,研究地黄梓醇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构筑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梓醇组,每组6只。采用开颅电凝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6h予梓醇进行干预(5 mg·kg-1,ip,qd×7d)。术后1、4、7、14 d采用平衡木漏脚率及肢体不对称应用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末次评分后麻醉,灌注明胶墨汁显示血管,取脑组织切片,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分别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结果 (1)术后1d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时点平衡木行走足滑落次数明显增加,肢体不对称使用率为63.3%(P<0.01);术后4 d,梓醇组大鼠肢体不对称使用率下降为51.7%,与模型组58.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7、14 d,大鼠的健侧与患侧应用次数差值缩小,肢体不对称使用率分别为31.7%和13.3%,与模型组58.3%和5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均未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2)脑缺血后14 d,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微血管稀疏,变短,丢失42.4%(P<0.01),神经元数目减少66.5%(P<0.01)、胞体固缩、尼氏小体淡染,数目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2.3倍(P<0.01)、胞体肥大、分支增多增粗;与模型组相比,梓醇组微血管分布密集(P<0.01),神经元数目增多29.3%(P<0.05),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减少20.2%(P<0.05),胞体体积较小,接近于正常、分支数目不如模型组多。结论梓醇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引起的神经血管单元病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 谭灵莉崔丹丹祝慧凤万东任杰
- 关键词:梓醇脑缺血神经行为学肢体
-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脑血管新生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1年
-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是哺乳动物调节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体液性生长因子。新近研究表明EPO具有神经保护和修复功能,其发挥脑保护效应有两条路径:即神经保护和血管新生。该文主要综述了EPO的血管新生效应和机制:EPO能够通过血脑屏障(BBB);EPO促进脑血管新生,效应与VEGF相当,但不增加BBB通透性;EPO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到外周循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促进新生血管成熟为功能血管;EPO分泌具有可调控性。
- 祝慧凤徐晓玉万东张芬王红利薛莉君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血脑屏障VEGF
- 评估急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肠源性指标被引量:2
- 2021年
-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2018年我国脑卒中死亡人数达157万,占居民死因的第三位。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345.1/10万,患病率为1596/10万,2017年因脑卒中所致伤残调整寿命年达2010/10万人,跃居中国全年龄组伤残调整寿命年主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流行病学特点,疾病负担重[1~3]。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及时、动态、准确地评估,并调整治疗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 罗思宇(综述)祝慧凤万东
- 关键词:脑卒中病情评估
- 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对内皮细胞及其连接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4
- 2016年
- 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及益气中药黄芪有效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的保护机制进行归纳总结。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均可通过上调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相关蛋白表达、下调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表达来增加内皮细胞连接的完整性,还可通过抑制细胞内皮素(ET)分泌、增加NO释放、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生成中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保护内皮细胞功能。而黄芪黄酮则主要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保护内皮细胞。黄芪有效成分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涉及p38 MAPK/NF-κB、Rho/ROCK、PI3K/Akt、VEGF/Ang-1等信号通路多个关键性靶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TJ和CAM抑制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调控上,少有涉及缝隙连接(gap junctions,GJ)的保护作用研究。
- 刘珂邱炳勋邹利俸珊祝慧凤万东
- 关键词: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