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697)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魏来韩进超潘孝本高燕彭丹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乙型
  • 3篇细胞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HEPG2....
  • 2篇病毒复制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凋亡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细胞定位
  • 1篇核心蛋白
  • 1篇肝细胞
  • 1篇冈田酸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潘孝本
  • 3篇韩进超
  • 3篇魏来
  • 2篇高燕
  • 1篇王茜
  • 1篇季颖
  • 1篇彭丹丹
  • 1篇朱凌
  • 1篇管文莉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在HepG2.2.15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及转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HepG2.2.15细胞内HBV核心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转移,了解核心蛋白的入核机制。方法2%二甲亚砜或(和)1μmol/LBay414109处理HepG2.2.15细胞4d;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BsAg和HBcAg在细胞内的定位;Westernblot检测胞质和胞核中的HBcAg水平;选择性PCR检测胞核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水平。结果二甲亚砜处理提高了胞质和胞核内的HBcAg表达及核内的cccDNA水平;Bay414109处理后胞质中HBcAg水平下降但胞核中HBcAg水平上升,cccDNA水平下降;联合应用二甲亚砜和Bay41—4109处理后HBsAg在胞质内呈条索状分布,胞质中HBcAg水平下降,但胞核内HBcAg明显上升,cccDNA水平下降。结论HepG2.2.15细胞中存在HBV核心颗粒入核障碍,游离核心蛋白易于通过核孔,二甲亚砜可促进核心蛋白进入细胞核,并有助于cccDNA的形成。
潘孝本韩进超魏来彭丹丹高燕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病毒核心蛋白质类
磷酸酯酶抑制剂冈田酸对HepG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
2007年
目的初步鉴定可能与HBV核心蛋白去磷酸化有关的磷酸酯酶。方法以磷酸酯酶2A抑制剂冈田酸(OA)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2.15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对照组)、10、20、30ng/ml的OA(OA10ng组、OA20ng组、OA30ng组),每组各设5孔。在培养0、2、4、6d时分别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HBsAg浓度,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拷贝数。取培养2d时的各组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HBcAg异质性,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BcAg亚细胞定位。结果OA10ng组、OA20ng组各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HBsAg浓度、HBVDNA拷贝数分别与对照组相应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培养2d时HBcAg电泳条带、亚细胞定位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异常。OA30ng组在培养2、4、6d时细胞培养上清液HBsAg浓度(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各时间点(分别为385.9±43.1vs510.2±63.3、346.5±39.6vs484.6±59.4、295.1±32.8vs467.2±52.9,P值分别为0.028、0.022、0.016);在培养2d时细胞培养上清液HBVDNA拷贝数(ml-1)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6.71±6.07vs6.34±5.72,P=0.022),而在培养4、6d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各时间点(分别为5.80±5.19vs6.29±5.68、4.75±4.15vs6.25±5.58,P值分别为0.008和0.005);在培养2d时HBcAg电泳条带明显增宽,约20%的HepG2.2.15细胞的细胞核内HBcAg红色荧光信号明显增强。结论短时间、高浓度的OA处理可提高HBVDNA的复制水平和核心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提示磷酸酯酶2A可能参与了HBV核心蛋白的去磷酸化过程。
潘孝本季颖朱凌王茜管文莉韩进超魏来
关键词:DNA复制
高水平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诱导肝细胞QSG-7701凋亡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高水平的HBV复制对QSG-7701细胞可能产生的致病效应。方法采用磷酸钙沉淀方法转染质粒pUC18-HBV1.2(实验组)和空质粒pUC18(对照组)至QSG-7701细胞,细胞计数观察细胞生长曲线。转染后4d,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V DNA水平;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内的HBsAg表达;电子显微镜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Oliga信号传导基因芯片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对照组细胞转染6d后细胞数量增加(8.3±1.2)倍,凋亡细胞极少见。实验组在转染后6d细胞数量仅增加(1.1±0.2)倍,HBsAg阳性细胞35.4%±6.7%,细胞凋亡占15.2%±4.3%。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析显示与细胞生长和凋亡相关的部分基因如CASP3(2.7981)、CASP7(2.2643)、3.Apr(3.5013)、CDC2(0.4380)、MAPK6(0.4447)和MAP3K2(0.2785)等表达水平发生显著改变。结论高水平的HBV复制明显抑制QSG-7701细胞生长,并诱导部分细胞发生凋亡。
潘孝本韩进超高燕魏来
关键词:肝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