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教委科研基金(20080133)

作品数:15 被引量:79H指数:6
相关作者:徐文贵戴东宋秀宇朱磊朱研佳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卫生监督所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教委科研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PET/C
  • 8篇PET/CT
  • 6篇脱氧
  • 6篇脱氧葡萄糖
  • 6篇显像
  • 5篇正电子
  • 5篇正电子发射
  • 5篇淋巴
  • 4篇恶性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淋巴结
  • 3篇氟脱氧葡萄糖
  • 3篇18F-FD...
  • 2篇断层扫描
  • 2篇断层显像
  • 2篇预后
  • 2篇正电子发射断...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1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肿瘤防...
  • 1篇天津市卫生监...

作者

  • 14篇徐文贵
  • 11篇戴东
  • 6篇宋秀宇
  • 5篇朱磊
  • 5篇马文超
  • 5篇朱研佳
  • 4篇朱湘
  • 3篇许秀霞
  • 3篇杨笑一
  • 2篇顾慧
  • 2篇张莹
  • 2篇门晓媛
  • 2篇程娟
  • 2篇张利卜
  • 2篇周颖
  • 2篇王健
  • 1篇刘炳旺
  • 1篇刘建井
  • 1篇汪娇
  • 1篇党娜

传媒

  • 5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N分期和M分期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N分期和M分期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3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且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的114例患者资料,MCC分期Ⅱ~Ⅳ期,分别研究PET/CT、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N分期及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将PET/CT、PET、CT显像结果分别作两两比较,数据行2x2列x2检验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PET/CT、PET、CT在N分期中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4%、94.7%、88.6%,PET/CT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CT、PET、CT在M分期中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8.2%、93.9%、83.3%,PET/CT及PET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T/CT能够为恶性黑色素瘤提供更准确的肿瘤分期,尤其在N、M分期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顾慧徐文贵宋秀宇戴东朱磊王健
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黑色素瘤
^(18)F-FDG PET/CT对瘤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静脉栓塞在临床中很常见,也是影响病人生存质量和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静脉栓塞可分为良性栓塞和恶性栓塞,良性栓塞多为血栓栓塞,临床可采取溶栓治疗;恶性栓塞相对少见,即瘤栓,继发于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肝癌、肾癌、肺癌、胰腺癌等,在淋巴瘤和肉瘤中也曾有报道[1],
张利卜徐文贵宋秀宇戴东朱磊朱湘马文超
关键词:瘤栓静脉栓塞病人生存质量血栓栓塞溶栓治疗
^18F-2-脱氧-D-葡萄糖PET/CT显像在评估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探讨治疗前18F 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2005年4月至2011年10月临床可疑胰腺癌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06例患者资料,分析PET/CT显像及其他预后相关因素与患者生存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PET/CT显像在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SUVmax值≤7.6)与B组(SUVmax值>7.6)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03.0±22.7)d与(141.0±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PET/CT分期患者之间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UVmax值和PET/CT分期是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治疗前的^18F FDG PET/CT分期及肿瘤原发部位的SUVmax值在评估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指导临床尽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提高疾病的治疗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较大意义.
刘建井徐文贵戴东张凯朱研佳张莹
关键词:胰腺肿瘤预后
^(18)F-FDG PET/CT半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CT、PET及PE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最短径>0.5cm(A标准)、最短径>1.0cm(B标准)及最长径>1.0cm(C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图像上,以淋巴结出现异常18 F-FDG摄取浓聚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D标准),SUVmax>1.93(E标准)、TSUVmax/NSUVmax>3.11(F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CT图像上,将结合CT图像A标准及PET图像E标准确定的G标准为判定以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标准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颈部阳性淋巴结与阴性淋巴结在最长径、最短径、SUVmax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种标准中,PET(E标准)及PET/CT(G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吻合度,与单纯CT比较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不同PET及PET/CT诊断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 PE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杨笑一许秀霞徐文贵戴东朱磊
关键词:淋巴结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不同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恶性黑色素瘤转移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在恶性黑色素瘤转移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2例AJCC分期中ⅢⅣ期临床无症状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及确诊后6周内的影像学资料,分别计算各检查方法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特异度及准确率,对影像学可疑转移病灶均行病理组织学活检或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或予以排除.结果 82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别行超声、胸部X线平片、头CT、胸部CT、腹部及盆腔CT、头MRI、PET及PET/CT影像学检查,其中每例患者均行头CT、胸部CT、腹部/盆腔CT,PET,PET/CT检查,总检查次数为548次,其中未发现转移病灶次数为400次(73.0%),发现或可疑转移病灶次数为148(27.0%)次,其中,84(15.3%)次证实为真阳性.影像学总体真阳性率及假阳性率比值为1.3:1(84:64),其中,传统影像学(除PET及PET/CT外)、PET、PET/CT的真阳性率及假阳性率比值为分别为1:1.5(30/46)、2.4:1(24/10)、3.8:1(30/8),特异度分别为77.5%(237/306)、89.6%(43/48)、90.9%(42/44),准确率分别为69.5%(267/384)、81.7%(67/82)、87.8%(72/82).除PET/CT与PE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13)外,PET与传统影像学、PET/CT与传统影像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T及PET/CT较常规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恶性黑色素瘤转移中具有明显优势.
顾慧徐文贵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PETCT
18F-FDG PET/CT在T细胞淋巴瘤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在T细胞淋巴瘤临床再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PET/CT显像结果,评价其在临床再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方面的价值.结果 34例患者中20例分期Ⅰ~Ⅱ期者治疗后6例分期上调,9例分期下调,5例分期未改变;14例分期Ⅲ~Ⅳ期者治疗后3例分期上调,4例分期下调,7例分期未改变.34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12例达完全缓解(CR),11例达部分缓解(PR),2例处于稳定(SD)状态,9例进展(PD).34例患者中有25例至少经6个疗程化疗后行PET/CT检查,疗效较佳组的标准化摄取(SUV)值比疗效不佳组的SUV值小(分别为4.3±3.1和11.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8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治疗前后SU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至少经6个疗程化疗后PET/CT评价疗效较佳组与疗效不佳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2.7和3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 T细胞淋巴瘤治疗后行PET/CT检查对于指导临床再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有一定意义。
程娟杨笑一徐文贵宋秀宇戴东朱研佳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优势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增强CT、B超及MRI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38例临床疑似胆囊癌而在本院行PET/CT检查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46~82岁,中位年龄69岁。患者均行PET/CT、增强CT、B超及MRI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其中35例为原发胆囊癌,3例为胆囊炎。分别统计4种影像诊断方法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及诊断正确率。结果:PET/CT、增强CT、B超及MRI检查的真阳性率分别为100.0%、74.3%、60.0%、71.4%;假阴性率分别为0、25.7%、40.0%、28.6%;增强CT、B超及MRI检查真阴性率分别为66.7%、33.3%、66.7%;假阳性率分别为33.3%、66.7%、33.3%。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1%、71.1%、60.5%、68.4%。PET/CT与增强CT、B超及MRI结果比较,P值分别为0.036、0.002、0.019,均P<0.05。结论: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PET/CT较其他3种传统影像诊断方法准确率高。如将PET/CT结合增强CT检查,可使诊断正确率提高2.6%。故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汪娇徐文贵戴东朱研佳门晓媛刘炳旺
关键词:PET/CT原发性胆囊癌18F-FDG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双时相显像在胃肠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对鉴别胃肠道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65例临床怀疑胃肠道病变的患者行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以标准摄取值(SUV)作为半定量指标。两次显像的SUV最大值分别记为早期显像SUVmax和延迟显像SUVmax,计算SUVmax变化率(ASUVmax)。绘制早期显像SUVmax、延迟显像SUVmax、ASUVmax的ROC曲线,找到最佳诊断分界点,分别计算以早期显像SUVmax、延迟显像SUVmax和ASUVmax为标准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胃肠道恶性病变延迟显像的SUVmax明显高于早期显像(P〈0.001),而良性病变早期和延迟显像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1)。恶性病变组的ASUVmax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以早期显像的SUVmax〉19.2作为阳性诊断标准,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2.7%,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91.4%,阴性预测值为60.0%,准确率为76.9%。以延迟显像的SUVmax≥10.9作为阳性诊断标准,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0.5%,阳性预测值为94.3%,阴性预测值为63.3%,准确率为80.0%。以ASUVmaxt〉5.1%作为阳性诊断标准,其诊断的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90.0%,准确率为92.3%。双时相显像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次显像。结论”F.FDGPET—CT双时相显像对鉴别胃肠道良恶性病变有一定的价值,优于单次显像。
许秀霞程娟徐文贵戴东宋秀宇马文超朱磊朱湘
关键词:胃肠肿瘤脱氧葡萄糖
携带双报告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HSV1-TK-IRES2-EGFP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的表达
2012年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1-thymidine kinase,HSV1-TK)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双报告基因共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的表达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构建pHSV1-TK-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的表达。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从质粒pHSV106中扩增出HSV1-TK基因后与pMD18-T载体连接,构成重组质粒pHSV1-TK/18T。重组质粒以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和SalⅠ进行双酶切,将其插入同样双酶切处理的pIRES2-EGFP载体内;并将新构成的重组质粒pHSV1-TK-IRES2-EGFP以脂质体法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扩增的HSV1-TK基因序列正确,大小为1130bp;重组质粒载体内的HSV1-TK序列与GeneBank报告的序列完全一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有特异性绿色荧光出现,HSV1-TK的mRNA有表达。实验成功构建了pHSV1-TK-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在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能有效的表达。
吴立川杨昆刘永哲陈鹏徐文贵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阳离子脂质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PET/CT双定量分析在良恶性颈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 SUVmax及CT短径双定量分析在良恶性颈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4月~2011年9月期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82例患者的显像情况。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CT、PET、PET/CT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绘制SUVmax值及CT短径的ROC曲线,找到最佳诊断界点,分别计算单纯CT、单纯PET以及PET/CT双定量分析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等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CT短径≥0.65cm且SUVmax≥1.95,^(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良恶性颈部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9.30%、94.52%、95.15%、77.09%、85.76%,其准确度高于单纯PET或单纯CT。结论:^(18)F-FDG PET/CT双定量分析对良恶性颈部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准确性优于单纯PET或单纯CT:当CT短径≥0.65cm且SUV-max≥1.95.提示颈部淋巴结恶性可能性大。
杨笑一许秀霞徐文贵戴东马文超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PET/CT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