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SH007)

作品数:9 被引量:85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松綦群高张凌云李平光李寿山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居住
  • 3篇人口普查
  • 3篇人口普查数据
  • 3篇普查数据
  • 3篇乌鲁木齐
  • 3篇居住空间
  • 3篇城市
  • 2篇族人
  • 2篇民族人口
  • 2篇居住分异
  • 2篇居住空间分异
  • 2篇空间分异
  • 2篇城市土地
  • 1篇新疆绿洲
  • 1篇土地集约利用
  • 1篇土地利用
  • 1篇驱动力
  • 1篇住房
  • 1篇自相关
  • 1篇族群

机构

  • 8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篇李松
  • 6篇綦群高
  • 3篇张凌云
  • 2篇杜宏茹
  • 2篇李平光
  • 2篇张小雷
  • 2篇刘洋
  • 2篇李寿山
  • 1篇刘晨
  • 1篇郭路明
  • 1篇张洁
  • 1篇王鑫

传媒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人口研究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西北人口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乌鲁木齐市居民住房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83份问卷的调查被引量:12
2015年
以乌鲁木齐主城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1983份调查问卷,构建了包含居民社会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心理特征四类16个影响因素在内的Logit模型,对民族城市居民住房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1)居民的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特征是影响其住房选择行为的核心因素,其中年龄、户口、居住时间、家庭收入、宗教信仰、拥有自有住房意愿对住房选择行为影响显著;2)自有住房群体中,处于生命周期中后期居民偏多;家庭收入高、拥有自有住房意愿、非农户口的居民买房的可能性大;居住时间越久,购买住房可能性越大;3)租住群体中,居民家庭收入比较低,居住时间较短,农村户口居民较多;无宗教信仰的居民选择租住的可能性更大;4)住房市场特殊地时空性在多方位、深层次地影响人们的住房选择行为,传统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等因素对住房选择影响显著作用在变弱。
李平光李松王鑫綦群高
关键词:LOGIT模型乌鲁木齐
新疆民-汉族群人口居住空间分异演变分析——基于1982-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2015年
新疆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丰富而多样,各民族和睦相处是建设和谐新疆的基石,民族居住分异现象不容忽视。本文运用本地化指数,依据1982—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维—汉、哈—汉、回—汉、蒙-汉、柯-汉人口居住空间分异发现,新疆民-汉民族人口空间分异指数处于下降趋势,人口空间分异度由到小的顺位为柯—汉>蒙—汉>哈—汉>>维—汉>回—汉;新疆南疆地区维—汉、回—汉、柯—汉分异度较高,北疆地区蒙—汉人口分异度较高,东疆地区哈—汉分异度较高。建议通过实施多样化的居住区设计促进民族融合,根据民族比例和构成,发展"嵌入式居住模式"解决新疆当前的民族分异困难。
李松刘洋卢梦迪綦群高
关键词:民族人口居住分异
新疆主要民族空间分布格局演变——基于1982~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被引量:15
2015年
文章利用Arcgisl0.0软件,运用Moran’s I指数法,从全局和局部两个层面上分析新疆主要民族分布格局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新疆主要民族的Moran’s I指数大于0,表明主要民族人口分布存在聚集和分散现象。以天山为界,维、汉民族人口在南北疆有明显的区域分异,北疆地区汉族人口集聚度较高,南疆地区维吾尔族聚居度较高。1982~2010年,新疆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人口的分布格局变化不明显,而回族人口分布格局变化明显。在多民族地区以民族间空间交流为基础,通过实施文化、经济和空间融合性规划设计,有利于引导区域间的民族融合;同时,开展区域性“社会规划”,优化布局区域性的教育、医疗、交通、社会服务等公共资源,为有序实现民族空间的融合提供保障。
李松张凌云刘洋綦群高
关键词:民族人口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乌鲁木齐市民族居住格局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由此带来的社会阶层分化,居住空间分异、隔离、极化是当前学术界热点命题之一,而乌鲁木齐市是一个拥有49个民族的多民族特大城市,民族文化差异显著,民族居住格局现象不容忽视。文中利用Arcgis10.0软件,运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Getis-ord G*热点图方法,从全局和局部两个层面上研究了乌鲁木齐市民族居住格局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全局Moran's I指数都为正,且都大于E(I),说明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高度聚居区;通过局部Getis-ord G*热点图发现: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乌鲁木齐市东南部,回族主要聚居在乌鲁木齐市北部,哈萨克族主要聚集在乌鲁木齐市南部。
张凌云李松张洁綦群高
关键词:居住空间空间自相关居住空间分异
新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驱动力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是城市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新疆城市是绿洲城市典型代表,其土地利用景观演变过程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将1995—2010年新疆18个绿洲城市作为研究序列和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标、均匀性指标、优势性指标,分别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多元度、复杂度、稳定度、垄断度;并从21个影响土地利用景观演变的因素中,通过统计相关性筛选出4个主导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15年间新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呈现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复杂、多变态势;土地利用景观均匀性演变过程呈现螺旋性上升,城市间差异较大;城市土地景观分异性依然存在,但趋于下降。②新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复杂、多元,同时南北疆各城市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的影响,差异性较大,城市空间扩张和生态退化对土地利用景观的变化呈现双向递推模式发展,同时受城市空间外部扩展的挤压和生态退化的内部侵蚀的作用。③城市土地产出效益,土地经济投入效益和城市扩张成为影响新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演变主要因素,表明人文因素成为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性演变的主导动力。
李松张小雷李寿山杜宏茹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
新疆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基于耦合机制,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Arc GIS10和SPSS21进行了新疆16个城市2005年以及2012年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时空分析。结果发现:(1)7年来,新疆地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参数指标随时间在不断增加,新疆地区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异较大,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另一类城市如石河子、哈密、阿勒泰等土地集约水平有较大程度提高,第三类城市如阿图什、喀什、和田等集约水平不高,但略有提升。(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与城市化进程交互作用,相互促进,但两者并非同步发展;新疆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动态变化的,两系统间耦合关系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劣化。(3)通过耦合协调性分析发现,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不相匹配而且呈现地域性特征,且与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空间响应关系。
李平光李松郭路明刘晨綦群高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化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居住分异测度及变化分析——基于1982-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被引量:7
2015年
乌鲁木齐天山区作为典型的多民族集聚区,研究其居住分异规律有助于优化城市居住空间,指导各民族融合聚居。基于人口普查资料结合实地调查,运用局部分异指数对维-汉、回-汉、哈-汉居住分异进行测度。分析发现,汉族与维、回、哈族之间存在分异现象,北部汉族人口集聚区居住分异指数大于南部少数民族集聚区,但居住分异演变呈现北部趋缓,南部加剧的规律。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汉族人口在某一街区人口比重越大,民-汉居住分异度越大,民族人口在某一街区比重越大,民-汉居住分异度越小。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民-汉居住分异度变化呈现显著关系。
李松张小雷李寿山杜宏茹张凌云
关键词:居住空间分异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城市边缘区居住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在利用景观紊乱度界定城市边缘区范围基础之上,构建乌鲁木齐城市边缘区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乌鲁木齐城市边缘区居住环境满意度调查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来加权求和,对乌鲁木齐城市边缘区的居住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以建设优质的居住环境为目标,结合城市规划提出了乌鲁木齐城市边缘区居住建设的优化方向及具体措施。
卢梦笛李松王立业巴.潮鲁梦綦群高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居住环境乌鲁木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