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41012)

作品数:6 被引量:191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华强王顺洪贾建民范春梅郝辽钢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地震
  • 4篇汶川地震
  • 2篇心理健康
  • 2篇应急
  • 2篇应急管理
  • 2篇灾害
  • 2篇突发性灾害
  • 2篇民众
  • 2篇风险感知
  • 1篇地产
  • 1篇地产市场
  • 1篇地震对
  • 1篇心理
  • 1篇信心
  • 1篇灾民
  • 1篇灾区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重灾
  • 1篇重灾区

机构

  • 6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李华强
  • 4篇范春梅
  • 4篇王顺洪
  • 4篇贾建民
  • 3篇郝辽钢
  • 1篇赵江明

传媒

  • 3篇管理评论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管理世界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重灾区与非重灾区民众风险感知对比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5.12汶川地震及所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给灾区民众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感知,导致人们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文章通过实际调研数据,对比分析重灾区和非重灾区民众的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对地震的熟悉性、可控性程度,以及伴随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应对行为反应。文章最后总结了对比分析结果,并提出地震风险感知与应急沟通方面可资借鉴的建议。
贾建民李华强范春梅郝辽钢王顺洪解洪
关键词:汶川地震风险感知心理健康
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以5·12汶川地震为例被引量:157
2009年
突发性灾害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灾害所导致的巨大风险感知是引发人们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反应的核心中介变量,是应急风险管理应考虑的中心问题。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基于重灾区的实际调研数据,分析重灾区公众在地震中的风险感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险感知理论模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风险感知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应对行为的作用机理,并为政府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和应急反应策略制定提供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李华强范春梅贾建民王顺洪郝辽钢
关键词:突发性灾害汶川地震风险感知心理健康
地震对房地产市场消费行为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从消费者行为的视角,研究了地震感知风险对房地产市场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震感知风险对房地产市场消费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具有负向影响;地震感知风险越高,消费者越可能感觉为现有商品房付出了过高的价格;地震感知风险通过感知价格间接引起后悔感,这种后悔感对感知价值具有负向影响;地震感知风险通过感知价值间接负向影响房地产消费者的再购与推荐意向。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并为灾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范春梅李华强贾建民
关键词:地震房地产感知风险
汶川地震对成都城市品牌及民众信心影响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论文研究了汶川地震如何影响成都城市品牌和民众信心,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并通过现场调研获得的数据验证了该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发现:汶川地震给成都城市品牌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越大,成都城市品牌价值就越低,城市品牌信心也就越低,进而导致民众对成都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越低以及对自己家庭未来收入信心越低;恢复并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以达到恢复并提升城市品牌信心的目的,最终恢复并提升民众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对家庭未来收入的信心,会有助于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郝辽钢赵江明
关键词:汶川地震城市品牌信心
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恐惧心理及其应急管理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突发性灾害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使人们经历了巨大的恐惧心理过程。本文以汶川特大地震的实际调研数据为例,研究了突发性灾害中不同人群的恐惧心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受灾区域中风险感知、无助感和恐惧心理对公众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并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突发性灾害中公众恐惧心理的应急管理政策建议。
李华强王顺洪范春梅贾建民
关键词:突发性灾害恐惧应急管理
汶川地震都江堰灾民需求调研及满意度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以都江堰灾区的受灾群众为对象,通过问卷调研获得他们的各项需求和满意度情况,运用因子分析,归纳出反映灾区居民需求的五因子模型,包括援助需求、生存及心理需求、重建需求、工作需求和生活条件需求,并采用聚类分析,将灾区居民划分为三种群体,即生活紧迫型、改善条件型和关注未来型。结合调研分析结果和灾区居民的意见采集,为政府救灾和重建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李华强王顺洪贾建民范春梅
关键词:汶川地震公共需求满意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