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840008)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 相关作者:陆树程冯李杨佳丽陆扬孙庆民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被引量:1
- 2012年
- 哲学抽象意义上的社会和谐状态可能存在于诸种社会形态当中,但是以往阶级社会中只可能出现一种偶然、低级的社会和谐状态。与此相反,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以及社会主义对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具有必然性的、高级而全面的和谐态势。在唯物史观视阈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并不仅仅是一种应对当前中国诸多矛盾的即时策略。
- 陆树程崔昆
- 关键词: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必然性
- 为什么是“可行能力”——论厚的正义理论的合理性与优越性被引量:2
- 2018年
- 阿玛蒂亚·森批评罗尔斯将"资源"作为平等的对象,他主张使用"可行能力"这一概念来替代"资源"。森反对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认为无论是对正义的理解还是处理正义问题的方法都应当纳入更多信息,从而形成了"可行能力"这一同时包含事实与价值的"厚的概念",也提供了可行能力理论这样一种"厚的正义理论"。从森的正义理论看,其一,我们要处理的是厚的人性图景和世界图景;其二,达到中立性的途径不应当是"封闭的中立性",而是"开放的中立性";其三,在追寻和探索正义的过程中不应当单独地使用内容单一的自利能力("理性"),而应当运用综合考虑各种各样信息的能力(理智),从而得到以消除不正义为目的的多元正义方案。
- 于莲陆树程
- 关键词:理智
- 论资本的出场、在场和退场被引量:5
- 2013年
- 在唯物史观视阈中,资本的出场、在场和退场具有历史必然性。资本在创造无数人间奇迹的同时也产生无穷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与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必然使资本走向衰落。在特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资本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或者消极作用。资本仍然在场的中国,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资本的积极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的中国经济;另一方面则要在制度正义的思维框架下,在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相统一的基础上,有效遏制资本的消极作用,逐步实现资本退场,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共同富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 孙庆民
- 关键词:唯物史观资本共同富裕
- 论马克思“生态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马克思"生态人"思想的出场,是伴随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私有制导致的人的异化生存状态以及全球化过程中资本逻辑运作下产生的生态危机、人的发展危机的批判而来的。马克思"生态人"思想从核心理念、根本前提、内在要求、行为范式等四个方面确定了"生态人"的应然状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生态人"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刻认识废除私有制的必然性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诉求具有积极意义。
- 郁蓓蓓孙昃怿陆树程
- 关键词:异化
- 全球发展视阈中的敬畏生命观被引量:2
- 2017年
- 随着生命科技、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交融,人类生命的状态已经或正在从"天择时代"走向"人择时代",传统的生命观受到巨大冲击。"天择时代"的生命观是以生命神圣为核心的敬畏生命观。"人择时代"的生命观是以人的主体性发挥为核心的敬畏生命观。这种人的主体性发挥既可能造福于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道择时代"的敬畏生命观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追寻人类的共同福祉为价值诉求。对"人择时代"、"天择时代"生命观的扬弃,必然会走向"道择时代"的生命观。"天择时代"—"人择时代"—"道择时代"是生命观发展的主轴。
- 陆树程李佳娟尤吾兵
- 关键词:敬畏生命主体性
- 论西方生命神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9
- 2015年
- 西方生命神圣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奴隶制形成时期,但现代生命伦理语境中的生命神圣思想源于基督教。生命神圣思想在西方历史上产生过消极影响,但在现代生命伦理领域,生命神圣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生命伦理原则,并与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的发展相辅相成,成为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前提与基础。生命神圣思想充分彰显了医学人道主义,在倡导尊重自我和他人生命的同时,成为当下人们处理各种生命伦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参数。
- 陆树程杨佳丽冯李
- 关键词:基督教生命价值观
- 从共同富裕走向自由全面发展——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理解被引量:7
- 2013年
- 在唯物史观视阈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是在一定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步探索、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如果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共同富裕,那么就当下中国出现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现象而言,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就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务之急。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富带后富,保持贫富之间的适度张力,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而从长远来看,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必将达到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全人类的共同富裕与自由全面发展。
- 陆扬
- 关键词:唯物史观社会主义本质公有制共同富裕自由全面发展
- 中国新现代化论
- 2012年
-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与当代中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在新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以知识化改造、引导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现代化。中国新现代化是在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多向互动过程中,不断变革生产方式,进而步入新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一、新全球化时代背景论中国新现代化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必须以新全球化时代背景为分析探讨的逻辑起点。
- 陆树成
- 关键词:知识化工业化
- 雾霾防治的唯物史观向度
- 2018年
- 雾霾的爆发严重危害着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它已成为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唯物史观看,雾霾的爆发主要与人们认知能力相对局限违背自然规律、对社会主要矛盾把握不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对人民群众力量认识相对不足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等因素有关。雾霾的防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立和合共生、敬畏生命、美丽中国的雾霾防治理念,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整治雾霾走向预防雾霾,从而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黎春虹杨静
- 关键词:唯物史观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