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3030204)

作品数:7 被引量:81H指数:5
相关作者:杨梅学万国宁王学佳李琼梁小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3篇降水
  • 2篇冰川
  • 1篇对流参数化
  • 1篇遥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元数据
  • 1篇云参数
  • 1篇山脉
  • 1篇土壤
  • 1篇七一冰川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序列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青藏高原夏季
  • 1篇青藏高原中部
  • 1篇温度
  • 1篇夏季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杨梅学
  • 3篇王学佳
  • 3篇万国宁
  • 2篇陈晓磊
  • 2篇贺建桥
  • 2篇梁小文
  • 2篇吴红波
  • 2篇李琼
  • 2篇吴玉伟
  • 2篇张伟
  • 1篇周剑
  • 1篇李真
  • 1篇王宁练
  • 1篇罗小青
  • 1篇陈安安

传媒

  • 6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昆仑山求勉雷克塔格冰川春季表面温度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2013年春季在青藏高原昆仑山求勉雷克塔格冰川上取得的冰川表面温度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该冰川表面温度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冰川表面(粒雪)温度在晴天时较多云或阴雪天时偏低,这可能与晴天时冰川表面吸收的部分热量用于粒雪消融而不是粒雪层升温有关;晴天时该冰川表面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其递减率值为0.58℃·(100m)-1,较自由大气的气温递减率值略偏低;晴天时,冰川表层粒雪层厚度对其表面温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二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粒雪层厚度每增加10cm,其冰川表面温度会升高约0.46℃.结合青藏高原其他冰川表面温度的观测结果,揭示出当冰川表面存在消融时其表面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小,一般只有几度.
王宁练贺建桥吴红波李真
关键词:青藏高原
两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影响的模拟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分析了Tiedtke和Emanuel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并利用JRA-25资料和NCEP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夏季降水呈南多北少分布,空间变化复杂;降水主要由对流产生,且有明显的逐日和逐月变化趋势;Tiedtke方案模拟的降水强度和分布范围较Emanuel方案和验证资料偏小,但对对流降水日变化模拟较好。对流层中下层大气的干湿状况对降水影响显著;垂直运动和水汽输送受地形影响大,高原中部、东部及西北部地区均有净的水汽输入;高原东南端的强上升运动区可伸至对流层中上层,其余地区垂直运动尺度较小;祁连山地区高层空气下沉、低层空气上升,是造成该地区降水较周边地区偏多的原因之一。本次试验还表明基于质量通量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高原地区虽具有一定适用性,但Tiedtke方案需很大改进,尤其是对小尺度对流活动的改进,从而提高其模拟能力。
罗小青杨梅学王学佳万国宁陈晓磊梁小文
关键词:积云对流参数化青藏高原降水
青藏高原气温序列的均一性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气象观测资料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对气象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与订正能够提高气候变化研究的精度和准确性.利用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1961-2010年65个气象站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PMFT方法对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与订正.结果表明:高原平均气温资料均一性状况较差,有32个站被检测出存在间断点,占总数的49%.用订正后均一的气温数据分析得出,高原1961-2010年年平均气温的升温率为0.32℃·(10a)-1,春、夏、秋、冬季的升温率依次为0.24℃·(10a)-1、0.26℃·(10a)-1、0.32℃·(10a)-1及0.48℃·(10a)-1,略小于用原始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研究还发现,数据均一与否对高原整体气候变化分析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局地尺度的气候变化分析结果影响较大.鉴于高原的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特征,因此,未来在对高原进行气候变化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时,气象数据均一性的检验与订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数据均一性检验的精度,未来应加强气候资料均一性检验技术的研究并尽可能详尽地收集台站的元数据信息.
梁小文杨梅学万国宁王学佳李琼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温均一性元数据
2000-2013年木孜塔格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以祁连山七一冰川为例,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建立了通过单波段(近红外波段)阈值法提取雪线的方法,并结合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将此方法应用到2000-2013年木孜塔格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的估算中,结合茫崖气象站暖季气温(9、7、8月份的平均气温)和6-8月降水量数据,探索粒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波段阈值法可较为准确地估计冰川的雪线位置,2000-2013年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呈波动变化,在2006年达到最大值(海拔5 678 m).气温升高是冰鳞川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气温上升1℃可导致粒雪线高度升高约83 m.
陈安安陈伟吴红波张伟吴玉伟
关键词:遥感气象因子七一冰川
CLM3和SHAW模式在青藏高原中部NMQ站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那曲地区NMQ站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7月26日的观测资料作为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3.0和水热耦合模式SHAW的大气强迫,在青藏高原中部季节冻土区进行了单点模拟研究.在参照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两个陆面模式的模拟结果对比发现:SHAW模式和CLM3.0模式模拟的向上短波辐射和向下长波辐射值基本相近或重合,但两个模式均未考虑新雪存在对向上短波辐射的影响,以及青藏高原日冻融循环过程中潜热释放对向上长波辐射的影响.此外,SHAW模式和CLM3.0模式均能模拟各层土壤温度的逐日变化,均是上层土壤的模拟效果较下层好;相比SHAW模式,CLM3.0各层土壤温度的模拟值更接近于实测值.对土壤含水量的模拟而言,60cm以上(包括60cm)SHAW模式和CLM3.0模式各有其优缺点,60cm以下SHAW模式的模拟结果要好于CLM3.0,尤其是土壤冻结和消融时段的模拟结果.
陈晓磊杨梅学万国宁王学佳罗小青梁小文
关键词:土壤温度含水量
山脉走向对降水中δ^(18)O垂直递减率的影响——以黑河流域上游祁连山区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准确定量计算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垂直递减率对水文、古气候及古海拔高度重建等研究有重要意义.使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上游祁连山区3个站点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降水中δ^(18)O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青藏高原北缘气候特征受西风环流控制,水汽的主要运移路径与祁连山脉走向基本平行,导致降水过程中缺乏水汽沿海拔爬升的过程,以及存在广泛的水汽混合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祁连山区海拔1 600~3 300 m之间降水中δ^(18)O在年尺度和季节尺度上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高程效应,其年均值为-7.1‰.结果说明除水汽来源外,山脉走向与主要水汽运移轨迹之间的空间关系也是影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特征的重要因素.最后,讨论了青藏高原降水δ^(18)O垂直递减率的区域变化特征.
贺建桥张伟周剑吴玉伟
关键词:降水Δ18O
TRMM 3B43降水数据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30
2016年
应用1998-2013年气象台站实测的降水数据以及2013年6-9月使用雨量桶收集的数据对TRMM 3B43 V7降水数据在黄河源区的精度从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台站、以及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进行评价.检验发现,TRMM 3B43数据对年和四季降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估或低估,对于年降水、秋冬季降水表现为高估,而对春夏季降水表现为低估.同时,TRMM 3B43数据在位于半湿润区的气象站点的降水数据质量优于半干旱区的气象站点的数据质量.除此以外,对TRMM降水在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的精度评估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TRMM降水的相对偏差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坡度的升高,TRMM降水的相对偏差呈增加趋势;TRMM降水在东北坡、东坡和东南坡的偏差相对较小,而在西坡、南坡、北坡、西南坡的偏差相对较大.
李琼杨梅学万国宁王学佳
关键词:TRMM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