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TQGB2011021)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卢景宁杨红肖开银彭民浩彭金波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超声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异甘草酸镁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造影
  • 1篇射频
  • 1篇射频消融
  • 1篇射频消融治疗
  • 1篇鼠肝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彭民浩
  • 4篇肖开银
  • 4篇杨红
  • 4篇卢景宁
  • 3篇彭金波
  • 2篇彭涛
  • 1篇陈滨

传媒

  • 1篇药物与人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鼠边缘性体积供肝肝移植模型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体积供肝的大鼠肝移植模型,探索边缘性体积供肝大小的适宜范围,为研究小肝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提供一种易于复制的小动物模型。方法将192只大鼠随机分为全肝移植组、半肝移植组、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及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每组48只,分别建立全肝、半肝、小体积供肝和超小体积供肝的大鼠肝移植模型。移植术后,4组各抽取24只大鼠用于观察存活率;抽取12只大鼠于移植术前,移植术后5、15、30、45及60min测定门静脉压力;另12只大鼠于术后24h测定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全肝移植组的7d累积生存率为100%(24/24),半肝移植组为87.5%(21/24),小体积供肝移植组为37.5%(9/24),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均于术后48h内死亡。全肝移植组术中开放门静脉后,60min内其门静脉压力稳定;半肝移植组大鼠在开放门静脉后,其门脉压力虽有小幅升高,但仍保持相对稳定;而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和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开放门静脉后,其门静脉压力均显著升高,15min时均达到高峰,之后该2组的门静脉压力开始回落,至45~60min时逐渐稳定。供肝的体积大小与开放门静脉后5(r=-0.942)、15(r=-0.947)、30(r=-0.900)、45(r=-0.825)和60min(r=-0.705)时的门静脉压力均呈负相关关系(P〈0.001)。肝移植术后24h,全肝移植组和半肝移植组ALT水平均低于小体积供肝移植组及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P〈0.05),且小体积供肝移植组ALT水平低于超小体积供肝移植组(P〈0.05)。供肝体积的大小与大鼠移植术后的ALT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85,P〈0.001)。结论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中,供肝与受体标准肝脏体积比(Gv/sLV)的安全界限为50%,GV/SLV为30%~35%的供肝可视为边缘性体积供肝,小于30%的供肝可视为超小�
卢景宁彭民浩杨红肖开银陈滨
关键词:肝移植小肝综合征
异甘草酸镁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n=36),异甘草酸镁治疗组(T+RI组,n=36只)。T+RI组在门静脉阻断5min前应用异甘草酸镁(0.2mg/kg)预处理。2组分别于术后第6、12、24h各处死12只大鼠,经下腔静脉采血5mL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查血清TNF-α、IL-1β、IL-6等指标。结果:T+RI组各个时间点血清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能够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减轻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具有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卢景宁杨红彭民浩肖开银彭金波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缺血再灌注损伤
人工腹水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膈顶部原发性肝癌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人工腹水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膈顶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腹水辅助超声引导RFA治疗膈顶部HCC的22例患者25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参照Seldinger穿刺技术并进行改进,用5-F动脉鞘管置入肝与腹膜之间的膈顶部建立人工腹水,使得膈顶部肿瘤显示清楚或穿刺路径完全暴露。并对人工腹水辅助下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8.0%(22/25)病例成功建立人工腹水,膈顶部病灶位置及范围得以完全显示并显示穿刺路径。所有患者注入的人工腹水均于术后3天内完全自行吸收。本组未发生腹腔内出血、腹膜炎、血胸、气胸等严重的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一月增强CT/MR随访复查提示所有病灶消融完全,无肿瘤局部残留。结论建立人工腹水后可使得原位于超声盲区无法进行RFA治疗的膈顶部肿瘤得以清楚显示,拓宽了RFA治疗适应证;人工腹水辅助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膈顶部HCC安全、简易、可行,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卢景宁杨红彭民浩肖开银彭涛彭金波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细胞癌
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诊断小于2cm肝细胞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乙肝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高危人群中诊断<2 cm HCC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对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进行B超筛查,其中对<2 cm肝占位的77例患者86个病灶行CEUS和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EUS与CECT检查诊断<2 cm 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CEUS和CECT在诊断<2 cm 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0%、88.6%、84.9%和76.2%、90.9%、83.7%,分别比较两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对CECT检查不能确定的2个病灶显示出典型的HCC增强模式,最终该2个病灶经病理诊断为HCC。结论对于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CEUS在诊断<2 cm HCC的效能上与CECT检查一致;CEUS对乙肝相关HCC高危人群的随访及部分可疑病灶的诊断较CECT检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卢景宁彭民浩肖开银彭涛彭金波杨红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病毒超声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