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530300)

作品数:6 被引量:92H指数:5
相关作者:徐冰田怀玉杨萍刘雪华吴晓旭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全球变化
  • 1篇豆雁
  • 1篇预警
  • 1篇预警模型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人类可持续发...
  • 1篇肾综合征
  • 1篇肾综合征出血...
  • 1篇气象因素
  • 1篇迁徙
  • 1篇迁徙路线
  • 1篇全球气候
  • 1篇全球气候变化
  • 1篇染病
  • 1篇自然因素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出血热

机构

  • 4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长沙市疾病预...
  • 1篇美国犹他大学

作者

  • 3篇徐冰
  • 2篇田怀玉
  • 2篇刘雪华
  • 2篇杨萍
  • 1篇代翔宇
  • 1篇周森
  • 1篇林晓玲
  • 1篇刘如春
  • 1篇张锡兴
  • 1篇肖洪
  • 1篇陈田木
  • 1篇白建军
  • 1篇李瑞云
  • 1篇朱佩娟
  • 1篇蒋之犇
  • 1篇吴晓旭
  • 1篇赵暕
  • 1篇郭家良
  • 1篇金震宇
  • 1篇蔡俊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Scienc...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长沙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影响与预警模型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了解气象因素变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影响,探索应用气象因素对HFRS发病进行预警。方法收集长沙市2000--2009年HFRS病例(共2171例),同时收集同期气象数据,构建基于气象因素的长沙市HFRS传播预测模型,使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HFRS年发病率的变化趋势,采用交叉相关分析法计算气象因素[包括月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MEI)]与每月HFRS发病人数之间的时滞周期,最后采用时间序列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气象因素对HFRS传播的影响。结果2000--2009年长沙市HFRS年发病率分别为13.09/10万(755例)、9.92/10万(578例)、5.02/10万(294例)、2.55/10万(150例)、1.13/10万(67例)、1.16/10万(70例)、0.95/10万(58例)、1.40/10万(87例)、0.75/10万(47例)、1.02/10万(65例),整体呈下降趋势(Z=-5.78,P〈0.01)。模型分析显示,月平均气温[18.00℃,r=0.26,P〈0.01,1个月时滞周期;发病率比(IRR):1.02,95%CI:1.00—1.03,P〈0.01]、相对湿度(75.50%,r=0.62,P〈0.01,3个月时滞周期;IRR=1.03,95%CI:1.02~1.04,P〈0.01)、降水量(112.40mm,r=0.25,P〈0.01,6个月时滞周期;IRR=1.01,95%CI:1.01~1.02,P=0.02)和MEI(r=0.31,P〈0.01,3个月时滞周期;IRR=0.77,95%CI:0.67~0.88,P〈0.01)与HFRS月发病人数(18.10例)紧密相关。结论气象因素对HFRS发病存在明显影响,在控制变量自相关、季节性及长期趋势的影响后,长沙市时间序列泊松回归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以实现对长沙市HFRS的提前预警。
肖洪田怀玉张锡兴赵暕朱佩娟刘如春陈田木代翔宇林晓玲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气象因素
Societal response to challenges of global change and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被引量:16
2013年
It is now widely accepted that carbon emission from human activities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in global warming, and global change has a deep impac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 chang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reached a consensus that developed countries take strict actions in emission reduction, whereas developing countries take spontaneous efforts in reducing emissions under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with an agreed goal to restrict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increase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to within 2℃ of pre-industrial levels. However, there is no clear pathway to reach this goal. A number of related questions must be addressed on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research emphasis and policy measures. Here we argue that response policies to address global change issues must be based on balanced development at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and on advanc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requires consideration of harmony not onl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but also within human societies, to proper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must make equal efforts towar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toward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There should be more research support to reduce uncertainti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change.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 change creates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is will facilitate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 use structure, improve and restore ecological functioning of the earth environment, transform production modes and ways of living in human society, and promote harmonic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at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XU GuanHuaGE QuanShengGONG PengFANG XiuQiCHENG BangBoHE BinLUO YongXU Bing
关键词:人类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变化对人类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影响被引量:47
2013年
在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加速全球变化的驱动下,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模式也在发生改变.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许多传染病的暴发和传播.气温、降水、湿度和光照等气象要素通过影响病原体、宿主和疾病的传播媒介,从而改变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极端气候事件引起的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会直接对人类造成伤害并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地表生态系统包括下垫面类型和植被分布也会间接对传染病的暴发产生影响.人类活动也是影响传染病传播的间接动力.其中,国际化、普遍化的旅行以及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所造成的人口流动是传染病大规模传播的根本原因;快速城市化伴随的城市基础设施滞后以及城市边缘传染病的高风险将改变传染病及其造成死亡的模式;农业侵占、森林砍伐等土地利用变化,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疾病暴发并改变了许多地方病的传播方式;飞速发展的航空、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不但加快了疾病传播的速度,也扩大了疾病传播的范围.另外,频繁的经济贸易增加了传染病暴发的可能性,为病原体远距离扩散、新型病毒随牲畜贸易沿途扩散等提供了途径.
吴晓旭田怀玉周森陈丽凡徐冰
关键词:全球变化传染病自然因素
豆雁在中国的春季迁徙路线及迁徙停歇地被引量:9
2015年
掌握禽流感病毒携带者豆雁(Anser fabalis)的迁徙路线对于全面理解候鸟在禽流感疫情传播与扩散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3月至4月在江西省鄱阳湖南矶山保护区,利用卫星跟踪法对3只豆雁个体的迁徙路线进行研究,仅有1只个体成功传输数据。数据经Google Earth和Excel软件处理后,结果显示:该只豆雁由江西鄱阳湖出发,途经安徽、江苏、山东、天津等省市到达河北秦皇岛,5月被发现死于山海关,迁徙总距离约1 500 km,有5个停歇地;两相邻停歇地之间最短距离为20 km,最长为700 km;停留时间最短为1 d,最长为14 d;约68%的停歇位点地物类型为农田;飞行高度平均值为15 m,最大值为407 m。
郭家良刘雪华杨萍徐冰
关键词:豆雁迁徙路线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利用球面距离的Ripley'K函数,分析了全球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早期疫情的点空间分布模式。同时,通过对比2000-2008年甲型流感病例数据,分析不同纬度国家2009年甲型H1N1流感新增病例数的时间序列特征及其与国家入境人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早期疫情呈聚类分布,其L函数值最大值区间与65个全球城市的最大值区间相同。78.5%的病例分布在全球城市周围600km半径内。时间序列特征总体上类似于历年甲型流感,但是北回归线以北部分国家在6、7月非甲型流感流行季节仍有大量病例出现。并且北回归线以北国家冬季暴发集中在第45周到第48周之间,早于历年甲型流感流行时间。进一步分析认为,全球城市是本次流感国际传播网络的关键节点。国际旅行是流感传播的重要途径,并在本次流感大流行前期主导着流感跨国传播方向。同时不同纬度的环境条件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重要影响。
蒋之犇白建军白建军蔡俊李瑞云金震宇
关键词:流感大流行
基于SPOT-VGTNDVI的玛纳斯县植被覆盖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文中利用1999-2007年SPOT-VGT归一化植被指数,分析了天山北坡玛纳斯县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气温和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从年间变化看,1999-2007年间,玛纳斯县NDVI的多年平均值为0.17,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表明玛纳斯县的生态环境有改善的趋势。从季节变化看,县平均NDVI年内季节变化明显,变化幅度在0.02~0.33之间,3月份开始上升较快,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2)从空间变化分布看,县域植被覆盖度均呈上升趋势,平原区和沙漠区的植被覆盖增加较大,可以看出县域在城镇绿化、基本农田保护、农田林网和防护林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3)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县域植被的重要气候因子,气温与月NDVI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0071,降水与NDVI成指数相关,指数为0.1203。
杨萍刘雪华
关键词:NDVI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