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CM015)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潘芳刘德祥江虹李颖王一赫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时程温和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程温和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温和应激刺激建立不同应激时程动物模型,以血清皮质醇和旷场行为作为应激状态的指标,观察不同时程温和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影响。结果:温和应激第7天,海马神经元肿胀、淡染、排列稀疏;应激第14天,细胞萎缩,间隙增大,细胞层次变稀、中断;应激第21天,出现大量细胞坏死。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数在应激7天组、14天组和21天组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8+比率在应激7天组、14天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趋势为CD3+、CD4+T淋巴细胞数和CD4/CD8+比率均在应激7天降低,应激14天时为最低水平,应激21天回升。旷场行为在应激7天、应激14天、应激21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应激14天旷场运动得分最高。血清皮质醇水平在应激7天组和14天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应激21天时回落。结论:温和应激7天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和稳态失衡,明显紊乱出现在应激14天,持续至应激21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应激的指标之一。
- 王一赫江虹李颖潘芳刘德祥
- 关键词:应激海马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
- 慢性应激对不同月龄大鼠前额叶皮质、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不同月龄大鼠行为、前额叶皮质、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知性应激建立动物模型,观察2月龄和15月龄48只Wistar大鼠的行为学、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细胞形态学及BDN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青年应激大鼠水平运动、直立次数均明显减少,这一变化在老年应激组更明显。应激组糖水偏爱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并持续到应激结束后一周;老年应激组的糖水偏爱百分比低于青年组。应激组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神经细胞呈程度不同的损伤现象,且老年应激组的损伤较青年组严重。应激组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BDNF表达明显下调,老年应激组下调明显。应激后一周,青年应激组BDNF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知性应激引起老年大鼠明显的行为学改变,提示老年大鼠对应激的反应性和耐受性降低。应激导致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细胞的变性、萎缩和死亡及BDNF表达下降,这一变化在老年组更为明显。
- 王一赫江虹冀永娟李颖樊淑娟潘芳刘德祥
- 关键词:应激前额叶纹状体
- 青少年期创伤性应激对大鼠成年后情绪和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青少年期创伤性应激经历对大鼠成年后HPA轴功能、情绪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健康青少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和应激组(stress group),每组12只。采用不可回避的足底电击建立创伤性应激模型。采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和水迷宫评估大鼠行为学改变;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测试HPA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酮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型受体(CRF1)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出现明显的焦虑样行为和对环境的探索性降低,表现为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和直立次数均减少(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停留时间减少和粪粒数增加(P<0.05);学习能力降低,表现为第二天水迷宫实验逃离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应激组HPA轴功能失调,血浆皮质酮水平不被地塞米松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海马CRF1受体表达下调(P<0.05)。结论:青少年期经历的创伤性应激导致焦虑水平升高、学习与记忆功能受损,引发HPA轴功能失调。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海马CRF1表达下调有关。这可能是个体成年后更易出现应激相关的情绪与认知障碍的原因。
- 尹世平李楚婷路翠艳雷震刘德祥江虹潘芳
- 关键词: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