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M2036)
- 作品数:3 被引量:49H指数:3
- 相关作者:徐柏才巴玉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被引量:21
- 2011年
-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求。当前,此项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做好此项工作,要具有工程思维、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实现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工程化、战略化和特色化。
- 徐柏才
- 关键词:工程化特色化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生活的互融机制被引量:13
- 2011年
- 在大学生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生活,又要解决大学生在生活中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入融问题,即建立互融机制。所谓互融机制,是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生活互融起激发、制约、规范、调节、控制作用的因素之间的联系方式。它包括需求驱动的引发机制、竞争与协同合力的运行机制、行为升华的发展机制、和谐效益的评价机制。
- 徐柏才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生活
- 关于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四个认同”教育的探讨被引量:15
- 2011年
- "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具体体现和必然选择,也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在民族院校开展深入有效的"四个认同"教育,既是民族院校办学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民族院校的"四个认同"教育任重道远,需要精心规划、不断创新,要充分认识到"四个认同"教育的重要作用,尽快建立起系统的"四个认同"教育内容体系和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用有效的教育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维护民族团结。
- 巴玉玺
- 关键词:民族院校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