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9B030500002)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谢丹平李开明刘晓伟江栋金中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暨南大学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微生物
  • 3篇底泥
  • 3篇三苯
  • 3篇三苯基
  • 3篇三苯基锡
  • 3篇降解
  • 3篇苯基
  • 2篇微生物多样性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污染
  • 2篇离子
  • 2篇降解特性
  • 1篇氮磷
  • 1篇氮素
  • 1篇氮循环
  • 1篇底泥污染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机构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暨南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华...

作者

  • 6篇谢丹平
  • 5篇李开明
  • 4篇刘晓伟
  • 3篇金中
  • 3篇江栋
  • 2篇叶锦韶
  • 2篇李明玉
  • 2篇周伟坚
  • 1篇田云
  • 1篇龙焰
  • 1篇尹华
  • 1篇贾燕
  • 1篇秦华明
  • 1篇彭辉
  • 1篇何宝燕
  • 1篇蔡佳芮
  • 1篇黄润聪
  • 1篇金程露
  • 1篇赵航剑

传媒

  • 2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株新分离的克雷伯氏菌对三苯基锡的降解性能及离子释放规律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了克雷伯氏菌在无机盐培养基和去离子水中对三苯基锡(TPhT)的降解性能,考察了不同时间TPhT降解率与各离子释放量的变化关系,为论证有机锡的微生物降解机理提供实验依据.5.0 g.L-1菌体处理120 h后,3.0 mg.L-1TPhT在无机盐培养基和去离子水体系中的降解率分别高达77.3%和60.9%.在TPhT降解过程中,TPhT会促进菌体离子的释放,加剧菌体的内陷并增加凋亡细胞的数量.TPhT的降解率与NH4+、Na+、PO34-、SO24-、NO2-的释放在0.0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Na+、NH4+、Ca2+的释放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式.XPS分析证明菌体降解TPhT 120 h前后细胞表面元素和基团没有发生改变,但TPhT则发生了转化.
田云叶锦韶尹华谢丹平彭辉秦华明龙焰何宝燕
关键词:克雷伯氏菌三苯基锡生物降解有机锡
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城市河道受污染底泥对水体产生大的二次污染,为有效的控制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和开发有效的水体治理技术方法,本研究利用人工模拟河道在连续流条件下,对河道污染底泥的生物修复及其对水体生物修复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曝气增氧和投加底泥生物修复制剂联合处理的方式能达到好的底泥生物修复效果,能有效的提高底泥的生物降解活性(G值),削减底泥氮磷污染物的释放量,底泥G值与底泥氮、磷污染物释放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单独采用曝气增氧和投加土著微生物制剂联合实施的生物修复方法对河道污染水体均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但底泥的生物修复将对河道水体生物修复的效果产生大的影响。底泥生物修复后,对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的处理效果更加显著,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水体COD、氨氮的最大去除率由65.0%和16.30%提高到72.0%和41.0%,水体生物修复的周期由13 d缩短为6 d。
刘晓伟谢丹平李开明金中江栋李明玉
关键词:城市河道底泥污染水体污染生物修复
再力花处理河涌和湖泊水样有机污染物及离子的特性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明确河涌和湖泊水样中COD、TP、TN和阴阳离子的植物处理效果,以及含氮污染物的植物转化规律,以前期研究中选育的再力花处理了广州市某河涌和暨南大学明湖水样。结果证明,再力花能有效地促进河涌和湖泊水样中TN、CODCr和TP的去除。处理144 h后,河涌水样初始浓度为11.15 mg L-1、45 mg L-1和1.17 mg L-1的TN、CODCr和TP分别降至3.21 mg L-1、15.8 mg L-1和0.53 mg L-1;湖水初始浓度为4.50 mg L-1、36 mg L-1和0.25 mg L-1的TN、CODCr和TP分别降至2.31 mg L-1、11.7mg L-1和0.03 mg L-1。水样中的微生物和再力花均能去除NH4+,并引起水中还原态氮发生亚硝化和硝化,但是不会明显改变Cl-、SO42-、Na+、K+、Mg2+和Ca2+等离子的浓度。
谢丹平李开明金中江栋赵航剑金程露蔡佳芮黄润聪叶锦韶
关键词:河涌污染植物修复离子
三苯基锡微生物降解特性
<正>1.引言有机锡被广泛地应用于众多行业,是排放量最大的有机金属之一,已导致严峻的全球性水环境污染。某些微生物因对有机锡具有抗性或可以把有机锡作为碳源加以利用,从而成为水体有机锡降解的主力。本文利用了课题组前期筛选并保...
叶锦韶尹华田云谢丹平
三苯基锡微生物降解特性
1.引言有机锡被广泛地应用于众多行业,是排放量最大的有机金属之一,已导致严峻的全球性水环境污染。某些微生物因对有机锡具有抗性或可以把有机锡作为碳源加以利用,从而成为水体有机锡降解的主力。本文利用了课题组前期筛选并保存的三...
叶锦韶尹华田云谢丹平
溶解氧变化对底泥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13年
采用室内静态实验考察了溶解氧变化对底泥酶活性影响,同时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构造了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高溶解氧条件下,底泥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缺氧条件及厌氧条件(P<0.01),脱氢酶活性高于背景值;厌氧条件下脱氢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溶解氧组、缺氧组及背景值(P<0.05);缺氧条件下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溶解氧组及厌氧组(P<0.05);蛋白酶活性受溶解氧水平变化的影响较小。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表明,溶解氧变化对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溶解氧组>厌氧组>缺氧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缺氧条件及厌氧条件下,底泥微生物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对地,高溶解氧条件下微生物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程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高溶解氧组及缺氧组底泥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程度升高,厌氧组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程度降低。总之,高溶解氧条件更有利于形成底泥有机物完整的代谢循环,提高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程度。
刘晓伟谢丹平谢丹平周伟坚李开明贾燕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曝气复氧对底泥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通过分析底泥氮污染物释放规律和转化过程,以及底泥生境、氮形态变化和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规律,探讨了不同曝气复氧条件影响底泥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生物代谢、物理化学联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曝气复氧对底泥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是一个包括微生物代谢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的复杂联合作用过程。水体好氧环境的改变主要引起参与底泥氮循环的硝化、亚硝化和反硝化功能菌群群落结构的演变,对异养菌和氨化菌的影响不大,证明环境好氧条件的改变对底泥有机质生物分解产生氨氮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影响不大,主要对底泥释放的氨氮硝化、反硝化等生物转化过程产生大的影响。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底泥释放的氮素在微生物作用下主要以NH4+-N和NO3--N的形式进入试验体系,并在特定的氧化还原电位(临界值-200 mV)和pH(临界值6.70)条件下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在底泥中以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铁锰氧化态氮(IMOF-N)及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等不同形态氮相互转化,同时,在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中部分输入上覆水体。在低溶解氧组实验条件下[ρ(DO)<0.5 mg.L-1],底泥向水体输出氮总量为底泥可转化态氮的19.7%,主要为氨氮,最大释放速率达到289.13 mg.m-2.d-1,释放的质量浓度可达到18.8 mg.L-1;好氧条件下(DO饱和),底泥向水体输出氮总量为底泥可转化态氮的1.8%;好氧-缺氧条件下为11.7%,主要以N2的形式释出系统。
刘晓伟谢丹平李开明金中江栋李明玉
关键词:曝气复氧底泥氮循环微生物群落结构
投加生物促生剂对底泥微生物群落及氮磷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采用室内静态试验,考察投加生物促生剂(BE)时,底泥微生物群落特征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其对底泥氮磷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以期为河道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底泥微生物对河道修复效果有重要影响.相对于未处理组,投加BE情况下,底泥微生物FDA活性和Shannon指数分别提高了36.4%和5.1%.底泥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升高有助于TOC的降解及氮磷元素的同化.投加BE情况下,底泥TOC降解率达到13.7%,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1);底泥全氮、全磷的含量从大到小分别为投加生物促生剂组>背景值>未处理组.投加生物促生剂时氨氮、磷酸盐释放量低于未处理组,但COD释放量为25.5g高于未处理组的17.0g.底泥微生物群落是推动氮磷循环转化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群落活性及多样性的升高有助于氮磷元素的固定以及河道自净能力的提高,增强其对外来氮磷污染的耐冲击能力.
刘晓伟谢丹平谢丹平周伟坚李开明
关键词:生物促生剂微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