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133)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黄晓晖李琳张平黄继汉张广民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预算内科研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阿司匹林
  • 2篇心脉
  • 2篇血栓心脉宁
  • 2篇药代
  • 2篇药代动力学
  • 2篇药物
  • 2篇华法林
  • 2篇META分析
  • 1篇单次
  • 1篇单次给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多次给药
  • 1篇多糖
  • 1篇心绞痛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浓度
  • 1篇药代动力学研...
  • 1篇药物联用
  • 1篇药物相互作用

机构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吉林华康药业...
  • 1篇合肥合源药业...

作者

  • 10篇黄晓晖
  • 4篇张平
  • 4篇李琳
  • 3篇黄继汉
  • 2篇刘传贵
  • 2篇王钦
  • 2篇唐海沁
  • 2篇陈纭
  • 2篇李俊
  • 2篇解雪峰
  • 2篇张广民
  • 2篇张炜
  • 1篇许杜娟
  • 1篇李家斌
  • 1篇方会慧
  • 1篇姚成增
  • 1篇王夏芹
  • 1篇裘福荣
  • 1篇吴婷妮
  • 1篇李谨

传媒

  • 6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安徽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司匹林抑制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MMP-9表达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及其机制研究。方法:MTT法检测LPS诱导RAW264.7细胞作用下,阿司匹林对细胞毒性的影响。Q-RT-PCR检测MMP-9 mRNA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MP-9、p38MAPK及磷酸化p38(Phospho-p38,P-p38)蛋白表达。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SB)阻断p38MAPK通路后,分别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MP-9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阿司匹林呈剂量依赖性抑制MMP-9基因和蛋白表达。与LPS组相比,阿司匹林可明显抑制P-p38MAPK蛋白的表达,而p38MAPK总蛋白无明显变化。抑制p38MAPK通路后,MMP-9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结论:阿司匹林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中MMP-9表达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进而发挥其抗AS药理作用。
张平沈陈林李琳张炜姚成增黄晓晖
关键词:阿司匹林基质金属蛋白酶巨噬细胞
罗西维林注射液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罗西维林注射液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10、20、40 mg 3个给药序列交叉给药,单次或多次静脉滴注罗西维林注射液后,用LC-MS/MS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罗西维林的浓度,用DAS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试验药物10,20和40 mg后,罗西维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309.83±138.81)、(701.42±226.91)和(978.73±108.53)ng/m L;V分别为(276.50±128.52)、(274.88±114.71)、(384.13±149.85)L;CL分别为(20.23±10.73)、(18.68±4.20)和(20.13±5.73)L/h;AUC0-t分别为(578.17±280.59)、(1 082.70±245.93)和(2 058.48±628.33)ng·m L-1·h。48 h尿液中罗西维林的累积排泄百分率(Ae)分别为(0.83±1.35)%、(0.48±0.28)%和(0.39±0.37)%。健康受试者多次静脉滴注试验药物20 mg后,罗西维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ss为(79.85±9.09)ng/m L;CLss为(7.97±2.55)L/h;AUCss为(1 188.38±201.79)ng·m L-1·h。蓄积因子R为(4.18±1.43)%。结论:静脉滴注罗西维林注射液10~40 mg,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体内过程未明显偏离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每天2次连续给药在体内有轻度蓄积,试验药物原型从尿中排泄率不足1%。
刘胜利黄晓晖高署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单次给药多次给药
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用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用在大鼠体内非稳态和稳态条件下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临床合理药物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华法林组(0.2mg/kg),阿司匹林组(10mg/kg),华法林(0.2mg/kg)+阿司匹林组(10mg/kg)联用组,每组6只,给大鼠灌胃,连续6d,在第1天和第6天多个时间点取样,分析和比较非稳态和稳态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华法林药动学用二室模型描述,阿司匹林药动学用一室模型描述。在非稳态和稳态下,阿司匹林单用和联用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相似,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在非稳态下,华法林单用和联用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也类似,但在稳态下,联用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明显高于单用时的曲线,药代动力学计算结果也表明联用时的AUC和Cmax较单用时较大,且有统计意义。结论:当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用达到稳态时,阿司匹林对华法林的药动学参数有影响,增大了华法林的暴露(AUC和Cmax)。提示两药联用时,很可能增大患者的出血风险,临床上药物联用时应该注意。
黄晓晖王夏芹唐海沁王钦陈纭李谨李俊
关键词:华法林阿司匹林药物联用药代动力学
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和MEDLIN等检索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1997年1月—2013年9月,并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共1 341例患者。血栓心脉宁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提高心绞痛改善率(OR=3.19,95%CI=2.45~4.15,P<0.000 1)和心电图疗效率(OR=2.26,95%CI=1.79~2.86,P<0.000 1)。对单用血栓心脉宁与血栓心脉宁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绞痛分别进行亚组分析,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发现,心脉宁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组能更有效地提高心绞痛疗效率(OR=3.16,95%CI=2.05~4.86)和心电图疗效率(OR=2.49,95%CI=1.28~4.85)。结论: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可以提高心绞痛改善率和心电图疗效率,且血栓心脉宁和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心绞痛效果较好。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所限,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作进一步分析。
张平黄继汉张广民刘传贵李琳解雪峰黄晓晖
关键词:血栓心脉宁心绞痛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在大鼠体内剂量优化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权重配方法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在肾性高血压大鼠体内联用的剂量优化进行定量评价。方法:根据权重配方设计,将肾性高血压大鼠分为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不同剂量组合的6个用药组,以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率作为药效指标。综合建立和应用权重配方模型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降压效应,评价两药联用在大鼠体内的降压及交互作用,分析最佳剂量配比,并做确定性实验。对权重配方原法和权重配方群体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成功建立权重配方模型及其群体模型,联用中组分重要程度为厄贝沙坦大于氢氯噻嗪,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存在协同作用,在大鼠体内的最优剂量配比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0∶1。权重配方原法和群体法在评价组分重要程度、理论优化组方及剂量优化比例等方面的结论相同,但群体法由于采用个体效应值直接计算,对权重指数等参数的计算更为精确,并提供个体间及个体内变异等信息。结论:综合应用权重配方法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定量评价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用在大鼠体内的药物相互作用规律,并提供最佳剂量配比的信息,为临床合理药物联用提供依据。
黄晓晖王钦王鲲黄继汉裘福荣唐海沁李俊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伏立康唑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了解某院伏立康唑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伏立康唑的用药合理性。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使用伏立康唑的住院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制定的合理性评价标准,对伏立康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期间共计有425例至少使用过一次伏立康唑的住院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男性占65.4%,平均住院时间27.80 d,应用最多的为呼吸科和血液科。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为95.3%,分离培养出病原菌61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样本多来源于痰。340例伏立康唑临床应用不合理,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19.06%)、药物选择不适宜(4.24%)、药物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12.24%)、用法用量不适宜(80.00%)、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2.12%)。结论临床伏立康唑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用法用量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促进伏立康唑的安全、合理使用。
方会慧许杜娟孙旭群黄晓晖
关键词:伏立康唑侵袭性真菌病合理用药
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在体肠吸收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考察阿司匹林与华法林联用肠吸收变化情况。方法:建立大鼠在体分肠段单向肠灌流模型,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阿司匹林、华法林对映体的浓度,分别计算其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定量比较单用组、联用组和诱导组中阿司匹林、S-和R-华法林的肠吸收差异。结果:与单用华法林组相比,合用阿司匹林组中S-和R-华法林的吸收无明显变化(P>0.05),阿司匹林诱导组中S-和R-华法林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吸收显著降低(P<0.05);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合用华法林组和华法林诱导组中阿司匹林在各肠段的吸收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对华法林对映体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吸收有抑制作用,且不存在立体选择性,而华法林对阿司匹林的吸收影响不明显。
李琳张炜沈陈林张平黄晓晖
关键词:阿司匹林肠吸收HPLC药物相互作用
血栓心脉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血栓心脉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纳入试验的所有中文及外文文献及其他相关文献,获取并评价有关血栓心脉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23篇文献符合入选标准,2 737例患者。临床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脂指标变化。在总有效率方面,22个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1.11,1.18)];在血液流变学方面,血栓心脉宁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全血还原黏度指标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血脂方面,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仅有1个试验有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不论是单用还是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血栓心脉宁具有提高治疗脑梗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参数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的临床研究质量较低,血栓心脉宁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还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李琳黄继汉张广民刘传贵张平解雪峰黄晓晖
关键词:血栓心脉宁脑梗死META分析
不同暴露方式下利奈唑胺联合磷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体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研究利奈唑胺联合磷霉素在不同暴露顺序、间隔下对抗菌后效应(PAE)和24 h杀菌的影响。方法测定利奈唑胺和磷霉素单独或同时暴露于金黄色葡萄球菌1 h的PAE。分别在利奈唑胺诱导PAE的起始期(Tb)、中间期(Tm)和结束期(Te)给予磷霉素暴露1 h测定PAE;调整给药顺序,即先暴露磷霉素后利奈唑胺,重复上述操作测定PAE。24 h杀菌实验分3种暴露方式,即同时暴露、先暴露利奈唑胺1 h后联合磷霉素以及先暴露磷霉素1 h后联合利奈唑胺绘制杀菌曲线。结果相较于单药PAE[利奈唑胺(1.2±0.1)h,磷霉素(1.6±0.1)h],两药同时暴露PAE为(2.9±0.1)h,二者联合为相加效应。利奈唑胺PAE相下,磷霉素的PAE明显减小甚至消失(Tb时-0.3 h、Tm时0 h、Te时0.9 h),提示产生了拮抗作用,并且越是在利奈唑胺PAE早期拮抗作用越明显;磷霉素PAE相下,利奈唑胺的PAE均无明显变化(Tb时1.2 h、Tm时1.4 h、Te时1.3 h),二者仍然表现为非时间依赖型的相加效应。24 h杀菌实验中,给药4 h出现抗菌效应的分化,持续到24 h,先暴露磷霉素的抗菌效应明显强于(相差1 log10)先暴露利奈唑胺和同时暴露方式,而后二者的抗菌效应相似。结论利奈唑胺联合磷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效学行为受到药物暴露方式的影响,先暴露磷霉素的方式而不是同时暴露可能是更优的给药方案。因此,暴露方式可能是该抗菌联合在临床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张贵军黄宏沈陈林刘艳艳谢娜江丽芳李家斌黄晓晖
关键词:利奈唑胺磷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RP-HPLC法同时测定成人血清中苦参素和阿德福韦酯的浓度方法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测定联合服用苦参素和阿德福韦酯成人血清中苦参素和阿德福韦酯含量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1.1 mL·min -1,检测波长为229 nm。结果苦参素保留时间4.6 min 左右,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125~2 mg·L -1,r =0.9992。阿德福韦酯保留时间7.3 min 左右,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125~0.75 mg·L -1,r =0.9991,苦参素和阿德福韦酯的日间、日内变异系数均在7%以下,回收率>92%。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快速,可用于苦参素和阿德福韦酯临床联用治疗的成人血药浓度的监测。
陈纭黄晓晖吴婷妮魏丽华杨海婷刘真真李冬李琳琳潘亭
关键词:苦参素阿德福韦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血清浓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