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782)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3
相关作者:曾因明李敬远徐钢季永汪莉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徐州医学院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线粒体
  • 5篇心肌
  • 4篇肌细胞
  • 4篇复氧
  • 3篇心肌细胞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通透性
  • 3篇缺血
  • 3篇缺氧
  • 3篇线粒体通透性...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3篇复氧损伤
  • 2篇离体
  • 2篇硫氢化钠
  • 2篇后处理
  • 2篇大鼠心肌
  • 1篇低氧

机构

  • 7篇江苏省麻醉医...
  • 3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徐州市第三人...
  • 1篇南京市浦口区...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曾因明
  • 5篇李敬远
  • 3篇汪莉
  • 3篇商雄跃
  • 3篇季永
  • 3篇徐钢
  • 1篇汪昊星
  • 1篇朱珊珊
  • 1篇吴长毅
  • 1篇王俊科
  • 1篇邵海军
  • 1篇吴万军
  • 1篇庞庆丰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生理学报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道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由于很多实验结果不能通过传统的mPTP模型得到圆满的解释,最近人们逐渐接受一些新的假说:线粒体内膜存在两种胛孔道——可调控的胛孔道(regulated PT pores)和不可调控的胛孔道(unregulated PT pores),兼性蛋白簇集、CYPD及其他未明确的分子伴侣复合体构成可调控的胛孔道,当兼性蛋白簇集大量生成,分子伴侣不足以抑制其开放时,线粒体胛孔道由可调控状态变为不可调控状态。
商雄跃李敬远曾因明
关键词:线粒体凋亡坏死
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浅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浅低温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取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组(D组),25、50、100μmol·L-1丙泊酚预处理组(P1、P2、P3组)。各组均浅低温缺血55min,再常温灌注60min。D组、P1、P2、P3组在缺血前分别以含DMSO、相应浓度丙泊酚的K-H液灌注10min,再冲洗5min,重复2次。记录平衡灌注末、缺血前即刻、再灌注30、60min时的心功能指标。再灌注60min时测定凋亡细胞,提取心肌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和胞浆的细胞色素C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P3组再灌注30min、60min时左室舒张末压(LVEDP)降低、左室发展压(LVDP)升高(P<0.05或P<0.01);P2、P3组再灌注末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或P<0.01),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胞浆细胞色素C的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丙泊酚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浆,降低浅低温I/R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率,减轻心肌损伤。
汪昊星朱珊珊曾因明
关键词:丙泊酚
复灌同时环孢素A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复灌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抑制剂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Langendorff逆行灌注离体心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进入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常规灌注1.5h,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 h,CsA处理1组(CsA1组),复灌同时采用1μmol.L-1CsA灌注心肌,CsA处理2组(CsA2组),复灌10 min后采用1μmol.L-1CsA灌注心肌。结果复灌60 min后,I/R组RPP、dp/dt max、dp/dt min均有明显下降(P<0.05 vs Sham),心肌发生了严重的梗死(P<0.05),电镜下线粒体微观结构损伤严重,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量cyt C释放到胞浆。CsA1组可以明显减轻上述心肌损害(P<0.05)CsA 2组则没有心肌保护作用。结论复灌同时环孢素A处理可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再灌注后环孢素A处理则无心肌保护作用。
商雄跃李敬远曾因明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环孢素A
硫氢化钠后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线粒体渗透性转换的影响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后处理对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线粒体渗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le transition,MPT)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缺氧/复氧组(H/R)和硫氢化钠后处理组(H/R+NaHS)。H/R组为缺氧2h后复氧2h。H/R+NaHS组为缺氧2h后,给予1×10-6mol·L-1NaHS后处理0.5h,再复氧1.5h。两组分别于缺氧前、缺氧2h、复氧0.5h、1和2h,应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指示剂孵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结果缺氧2h内细胞活力明显下降,MPTP开放,Δψm下降。在复氧初期两组细胞损伤会进一步加剧,但H/R+NaHS组在NaHS后处理后,细胞活性(45%±3.7%)下降幅度明显小于H/R组(36.5%±1.8%,P<0.05);MPTP荧光强度(52%±5.7%)和Δψm荧光强度(47.2%±5.1%)也明显高于H/R组(40%±5.4%,33.4%±5.0%,P<0.05)。到复氧2h时,两组细胞损伤均不再加重,但H/R+NaHS组各项指标仍然明显好于H/R组(P<0.05)。结论硫氢化钠后处理可以有效调控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线粒体渗透性转换,阻止MPTP开放,抑制Δψm下降,从而减轻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
汪莉徐钢季永曾因明
关键词:硫化氢后处理
复氧前后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对心肌细胞低氧/复氧损伤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复氧前后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对心肌细胞低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48h后按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氧/复氧组、复氧前处理组和复氧后处理组,分别在复氧前、后10min给予1μmol/L环胞菌素A,复氧50min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PT,复氧120min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Cyt C释放。结果与低氧/复氧组比较,复氧前处理组细胞MPT明显减弱,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减轻,线粒体Cyt C释放显著减少。而复氧后处理组与低氧/复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氧前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可以减轻心肌细胞低氧/复氧损伤,复氧后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不能产生细胞保护作用。
商雄跃李敬远曾因明
关键词:肌细胞低氧线粒体膜
内源性硫化氢参与缺血后处理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33
2008年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Sprague Dawley(SD)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平衡20min,全心缺血30min,复氧灌注60min,在复灌即刻给与短暂停灌15s/复灌15 s循环4次造成心肌缺血后处理模型。预先给予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nthionine-γ-lysase,CSE)抑制剂炔丙基甘氨酸(L-propargylglycine,PAG),以及给予PAG后加用外源性硫化氢供体NaHS后处理,观察它们对缺血后处理的影响。记录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冠脉流出量(CF);检测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CSE活性、硫化氢的含量以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缺血/再灌注组LVDP下降、冠脉灌流液中LDH活性明显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增加(vsControl组,P<0.05)。缺血后处理组LVDP升高、冠脉灌流液中LDH活性下降、心肌梗死面积缩小(vsIR组,P<0.05)。PAG加缺血后处理组心肌CSE活性及H2S生成下降、并且逆转了缺血后处理的作用,而外源性硫化氢供体NaHS后处理组H2S生成回升、LVDP升高、心肌梗死面积缩小(vsIR组,P<0.05)。结论内源性硫化氢参与大鼠心肌缺血后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徐钢季永汪莉曾因明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胱硫醚-Γ-裂解酶
线粒体通透性增高过程中新的参与者被引量:1
2007年
应激时,线粒体通透性增高可导致位于线粒体膜间的致凋亡因子释放入细胞质,胱天蛋白酶(caspase)激活,以及细胞死亡.但线粒体通透性增高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通透性增高过程需要Bcl-2家族蛋白中促凋亡Bax亚家族蛋白,主要是Bax和Bak的激活;该家族中其它蛋白可对Bax和Bak进行调节.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其它非Bcl-2家庭蛋白的蛋白质包括抑制因子和激活因子,也可对线粒体通透性增高过程进行调节.此外,应激时线粒体脂质重新分布,对于线粒体膜通透性增高过程也起重要作用.
邵海军李敬远吴长毅曾因明
关键词:BCL-2BAXBAK脂质
异氟烷对原代培养的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活力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在原代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上观察异氟烷(isoflurane,Iso)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心肌细胞活力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的影响。方法1d-3d龄SD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48h后,建立H/R模型。将培养细胞按孔随机分为5组(n=6),在缺氧期予Iso和苍术苷(atractyloside,Atra)处理:①Normal组:在37℃的CO2培养箱中孵育细胞5h(95%空气+5%CO2);②H/R组:缺氧(95%N2+5%CO2)3h,复氧(95%空气+5%CO2)2h;③Atra组:缺氧3h,缺氧期给予20仙的Atra,复氧2h;④Iso0.4组:缺氧3h,缺氧期给予0.4mmol/L Iso,复氧2h;⑤Atra+Iso 0.4组:缺氧3h,缺氧期给予0.4mmol/L Iso和20μmol/LAtra,复氧2h。复氧50min后,以Calcein-AM染色心肌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 T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开放;复氧2h后,MTT法测定心肌细胞活力。结果复氧2h后,Normal组、H/R组、Atra组、Iso0.4组、Atra+Iso0.4组吸光度分别为0.442±0.010、0.417±0.006、0.413±0.007、0.462±0.011、0.452±0.008,Normal组、Iso0.4组、Atra+Iso0.4组明显高于H,R组、Atra组(P〈0.01);H/R组吸光度与Atr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氧50min后,Normal组、Iso0.4组、Atra+Iso0.4组Calcein保留在线粒体内,胞浆荧光强度较弱;H/R组、Atra组Calcein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胞浆荧光强度较强。结论①缺氧期Iso处理可以明显抑制心肌细胞MPTP开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保存细胞活力;②缺氧期给予Atra不能逆转Iso的心肌保护作用。
吴万军庞庆丰曾因明
关键词:异氟烷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外周苯二氮受体激动剂Ro5-4864抑制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被引量:3
2007年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导致线粒体氧化应激性损伤。近年研究认为,位于线粒体外膜的外周苯二氮(?)受体(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PBR)参与了线粒体的重要生理功能。本研究在心肌细胞线粒体水平探讨激动PBR能否抑制Ca2+诱发的MPT。分离Sprague-Dawley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将PBR激动剂Ro5-4864 (50、100、200μmol/L)和线粒体孵育,利用150μmol/L Ca2+诱发MPT,部分线粒体在与100μmol/L Ro5-4864孵育前5 min加入MPT孔道开放剂苍术苷(atractyloside,ATR)。采用分光光度法观察线粒体膨胀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o C)释放;利用荧光探针JC-1在激光共聚集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50、100、200μmol/L Ro5-4864均显著抑制Ca2+诱发的520 nm处线粒体吸光度的下降,而且抑制Ca2+引起的线粒体Cyto C释放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但ATR可阻断Ro5-4864的上述作用。结果提示,PBR激动剂可抑制大鼠心肌MPT,保持线粒体Cyto C含量和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减轻线粒体损伤。PBR的激活可能成为减轻心肌细胞应激性损伤及心肌保护的新方法。
李敬远王俊科曾因明
关键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硫氢化钠后处理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硫化氢供体——硫氢化钠(NaHS)后处理对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ormal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后处理组(HPC组)和硫氢化钠后处理组(H/R+NaHS组)。4组均为缺氧2 h后复氧2 h,并取5个时间点(缺氧前、缺氧2 h和复氧后0.5 h、1 h、2 h)检测下列指标:①心肌细胞存活率;②乳酸脱氢酶(LDH)活性;③丙二醛(MDA)含量;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缺氧2 h时,H/R组、HPC组和H/R+NaHS组各个指标检测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缺氧后处理和NaHS后处理后,HPC组和H/R+NaHS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0.5±2.2)%、(66.2±2.5)%,比H/R组显著升高〔(61.3±1.8)%,P(0.05)〕;同时HPC组和H/R+NaHS组LDH活性分别为(36.2±1.3)U.L-1、(39.5±1.5)U.L-1,显著低于H/R组〔(44.6±1.7)U.L-1,P(0.05〕;HPC组和H/R+NaHS组MDA含量分别为(0.905±0.033)mmol.g-1、(0.986±0.042)mmol.g-1,也明显低于H/R组〔(1.120±0.045)mmol.g-1,P(0.05〕;而HPC组和H/R+NaHS组SOD活性分别为(16.9±1.0)U.L-1、(15.9±1.2)U.L-1,却明显高于H/R组〔(13.3±1.5)U.L-1,P(0.05〕。在2 h复氧期内,HPC组和H/R+NaHS组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始终明显高于H/R组,而LDH活性和MDA含量始终明显低于H/R组(P(0.05)。结论NaHS后处理可以提高心肌细胞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有效减轻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
汪莉季永徐钢曾因明
关键词:后处理心肌细胞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