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067)

作品数:22 被引量:318H指数:11
相关作者:赵传燕赵军魏伟王旭峰南忠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GIS
  • 4篇遥感
  • 4篇植被
  • 4篇流域
  • 4篇河流域
  • 4篇RS
  • 3篇水分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黄土高原
  • 3篇反演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石羊河流域
  • 2篇景观
  • 2篇景观利用
  • 2篇降水
  • 2篇黑河流域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兰州大学
  • 9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宜宾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12篇赵传燕
  • 7篇魏伟
  • 7篇赵军
  • 5篇王旭峰
  • 4篇南忠仁
  • 4篇冯兆东
  • 2篇李守波
  • 2篇王红
  • 2篇程国栋
  • 2篇卢强
  • 1篇冯翠芹
  • 1篇孙美萍
  • 1篇孟宝
  • 1篇张勃
  • 1篇牛博颖
  • 1篇艾廷华
  • 1篇别强
  • 1篇任皓晨
  • 1篇彭守璋
  • 1篇孙建国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甘肃林业科技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地下水时空分布模拟研究-FEFLLOW模型应用被引量:11
2009年
从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水文循环出发,确定影响地下水变化的重要补给排泄项,根据水文地质结构对研究区水力传导系数和给水度进行确定,并获得研究区参数分区。通过运行FEFLLOW模型,得到任意时段研究区地下水水头的空间分布。利用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验证并进行参数调整。结果表明:(1)15个观测点平均误差约为0.59 m,最小平均误差为0.18 m,最大平均误差1.09 m;(2)地下水的空间变化为以东西河为中心向两侧加深,研究区南部岩石山地和北部东西居延海之间地下水位较深,其它区域地下水位在1~4 m之间;(3)从模拟初始(1990年),研究区每年水量都处于一种负均衡状态,2000年之后略有改观,2003年出现了正均衡。但不同区域地下水年际变化的趋势不同,研究区内上下游的水位有上升趋势,而中游绿洲区水位以下降趋势为主。
李守波赵传燕冯兆东
关键词:黑河下游地下水FEFLOW
GIS、RS支持下的石羊河流域景观利用优化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选择干旱内陆河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该流域过去20 a间在生态环境自然演替和人类活动干涉下的景观格局特征。从整体上看,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利用向非均匀化方向发展,说明区域内各景观类型间的比例差异进一步增加,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景观整体的影响。依据累积耗费距离理论,采用最小累积阻力表面(MARS)和耗费表面(MCR)模型,借助表面扩散技术,研究了该流域景观结构紧密性和生态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构建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来加强生态网络的空间联系,最后提出景观利用优化方案。
魏伟赵军王旭峰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石羊河流域
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冠层叶面积指数的反演方法被引量:34
2009年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构参数。随着空间精细化模型的发展和基于过程的分布式模拟技术的应用,对LAI的区域估算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估算手段。该项研究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鱼眼镜头法和经验公式法对林冠层LAI进行了测定,观测值分别为1.03~3.70、0.48~2.26和2.27~8.20,显然,仪器测定值偏低。针对针叶的集聚效应导致仪器测定值偏低的现象,利用跟踪辐射与冠层结构测量仪(TRAC)测定的青海云杉林聚集系数计算调整系数,对鱼眼镜头法获取的LAI值进行订正。根据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反演青海云杉林的植被指数与LAI的关系,最后获得了较合理的该地区林冠层LAI的空间分布图。
赵传燕沈卫华彭焕华
关键词:青海云杉
天祝草原景观格局分析及景观利用格局优化被引量:23
2008年
运用遥感、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天祝草原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ETM+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通过计算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维数等指标,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形状及景观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草地与林地构成了研究区景观的主体,草地是整个景观的基质;研究区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从山谷到山顶依次按照城乡居民及工矿地—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的分布顺序。据此分析,以物种保护为目标种,利用最小阻力表面(MCR)和耗费表面模型,借助表面扩散技术,构建了生态上较为安全的格局优化途径。格局优化法在水平关联的方向上为景观规划指出了一条生态学途径,是对传统的以适宜性评价为主导的生态规划方法的有益补充。
赵军魏伟冯翠芹
关键词:土地利用GIS
黄土高原祖厉河流域潜在植被分布模拟研究被引量:40
2007年
植被空间分布格局深受环境影响,分析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的中心问题。论文从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问题出发,引出植被恢复的参照标准-潜在自然植被。依据气象站和雨量站观测资料,建立气温降水与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的统计方程,以GIS为技术支撑,对两大环境变量进行空间化。通过野外观测取样,结合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界定祖厉河流域不同草地覆盖度的生境空间。根据生境空间边界函数,对整个流域内的潜在草地植被分布进行模拟。草地分布现状与潜在草地分布对比发现,低覆盖草地由北向南扩展,占潜在中覆盖草地面积的37.39%,占潜在高覆盖草地面积的34.98%。中覆盖草地也在此向南部区域和北部山地扩展,占潜在高覆盖草面积的11.51%。高覆盖草地收缩到南部和北部山地狭小地带,仅占其应有区域的4.84%。
赵传燕冯兆东南忠仁李守波
关键词:植被盖度地理信息系统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截留对降水的分配效应被引量:35
2007年
为了评估青海云杉林的水源涵养服务功能,选择祁连山西水林区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定位监测了在2006年中共83次降水事件的截留分配效应,观测期降水总量为394.2 mm,林冠截留、茎流和穿透水量分别是139.1、1.96和253.1 mm,林冠截留率、茎流率、穿透率分别为35.28%、0.50%和64.22%,当林外降水量>0.8 mm时才观测到林内穿透雨,而大于13.60 mm时,才观测到树干茎流。林冠对降水的截留分配与降水量、降水形态以及林分特征密切相关。冠层截留量、茎流量和穿透量与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冠层截留率与降水量呈负相关,而茎流率和穿透率呈正相关;林冠对降雪的截留强于降雨,而降雨的穿透量强于降雪,同一降水事件下树干茎流量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加。青海云杉林冠的几何形态结构(枝叶的分布与排列)不利于形成树干茎流。
张学龙罗龙发敬文茂王顺利王荣新车宗玺
关键词:茎流林冠截留
RS、GIS支持下高寒草原退化过程中土壤流失及治理模式仿真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GIS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空间离散化为25 m×25 m的栅格;在对土壤流失方程RUSLE进行实例化的基础上根据各算法生成各因子栅格图,借助GIS地图代数运算,实现了该区的土壤流失估算。研究区2002年土壤流失轻度以上面积为1203.5743 hm2,占研究区总流失面积的18.02%。总土壤流失总量为91397.506 t/a,年平均流失模数为1369.0705 t.km-2.a-1,按照流失等级划分标准,属于轻度流失。对该区三种治理模式-加速治理型、传统经营型和稳步发展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过程与土地利用和治理强度密切相关,轻度与中度侵蚀面积有明显的滞后增加趋势,加速治理型模式是促进该区农牧业发展和水土保持良性循环的最佳模式。在RS、GIS支持下可以掌握土壤流失面积和流失量,为高寒草原退化过程中土壤流失模拟控制研究提供了方法和科学依据。
魏伟赵军王旭峰
关键词:土壤流失高寒草原RSGIS
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被引量:13
2007年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多世代演替共存,分布占祁连山3个垂直气候带,主要由湿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4种类型组成,6个林型即湿性灌丛林、藓类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调查研究表明,各类森林枯落物(层)的现存量,组成成分、持水率、持水量等均不相同。森林土壤矿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因森林类型而不同,并均随着土壤的深度呈某种规律性的变异。森林土壤的持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在祁连山林区,森林土壤的持水量较非林地(牧坡草地)土壤为高,在各森林类型中青海云杉林和灌丛林的持水量,较祁连圆柏林为高。
张学龙成彩霞敬文茂苗毓鑫罗龙发
关键词:水文生态效应森林土壤
中国潜在植被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32
2008年
潜在植被作为一种与所处立地达到平衡的演替终态,反映的是无人类干扰情况下,立地所能发育形成的最稳定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是一个地区现状植被的发展趋势。潜在植被的研究能够真实反映气候条件对植被形态变化的影响,是植被-环境分类与关系研究的起点,也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关键。以综合顺序分类法为基本理论基础,在GIS研究方法支持下,利用我国2348个气象台站1961~1990年30a的气候资料,对我国潜在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得出以下结论:(1)分布在我国的潜在植被类型有41类,表现出了我国潜在植被的多样性特征;从面积相对比例来看,我国潜在植被在分布面积上很不均匀,面积最大的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分布面积达到1526188km2,面积最小的炎热微干稀树草原类分布面积仅为13km2。(2)海拔0~6800m之间,是我国潜在植被主要分布的海拔界限,并且此海拔段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随海拔增加植被多样性显著下降。(3)我国潜在植被的空间分布很好的体现了三向地带性规律,而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性变化、距离海洋的远近引起水分条件变化以及由海拔高度引起的从基带向上热量和干湿变化。(4)我国潜在植被空间格局在重心分布上,主要表现为空间聚集(P1、P2、P3、P4、P5、P6)和空间线型邻接(L1、L2、L3)两个主要特征。
李飞赵军赵传燕郝君明郑佳佳
关键词:潜在植被综合顺序分类法
黄土高原西部土壤水分时空变化模拟研究——以安家坡流域为例被引量:16
2007年
土壤水作为陆地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物质与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陆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参量.选择黄土高原西部的安家坡流域,采用多点长序列观测方法,对该区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向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小流域土壤水分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得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剖面变化与时间的动态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壤湿度指数结合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旨在为黄土高原大中尺度的土壤水分模拟提供思路.
赵传燕冯兆东南忠仁
关键词:土壤水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