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056) 作品数:14 被引量:186 H指数:9 相关作者: 王礼茂 李红强 郎一环 余慧超 李岩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安徽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主部署创新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政治法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更多>>
Carbon Emission Transfer by International Trade:Taking the Case of Sino-U.S.Merchandise Trade as an Example 被引量:6 2010年 中美两国均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双边贸易额巨大。由于两国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能源综合效率和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使得通过中美商品贸易,美国将大量的碳排放转移到了中国。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结合经济、能源与贸易3个系统,建立了基于国际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模型,并分别测算了1997与2002年中美商品贸易中各相应部门的碳排放转移量。研究表明:(1)1997与2002年,基于中美商品贸易的中国产业部门通过出口转移到美国的载碳量分别达到4010.13×104 与5056.21×104 t C,分别占中国相应产业部门载碳总量的6.61%与8.33%;而美国产业部门出口到中国商品的载碳量仅为290.65×104与335.61×104 t C,相应的仅占美国产业部门载碳总量的 0.53%与 0.66%;(2)1997 与 2002 年,中美商品贸易的碳转移总量分别达 3719.75×104与4719.60×104 t C,其中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业是主要的碳转移部门。(3)1997与2002年,通过国际商品贸易,美国分别有相当于其相应部门碳排放总量的6.77%与9.32%的碳被泄露到了中国,中国为美国的碳减排做出了很大的潜在贡献,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应该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有效的气候与环境友好型技术援助。 余慧超 王礼茂中国风电减排CO_2的成本测算及其时空分异 被引量:7 2010年 以风电并网利用为主的风能资源快速开发和利用已产生了显著的能源替代、CO2减排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等良性效应,开展中国风电减排CO2成本测算及其时空分异的探究对于准确认识风能在能源系统中地位、明确风电发展方向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具有重要作用。在明确风电电价测算方法和构建风电减排CO2成本测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中国典型风电项目技术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通过学习曲线模型分析,测算了不同风能等级区、不同省份不同时期的中国风电减排CO2成本。结果表明,在当前水平下,中国在风能极丰富区、丰富区、较丰富区、一般区、贫乏区风电减排CO2的成本分别为120元/t、182元/t、243元/t、367元/t、737元/t;不同省份减排成本差异很大,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783元/t和39元/t,且呈现出沿海省份减排成本低于内陆省份,减排成本空间分布与风能资源存在一定错位的现象。在2008~2050年期间,中国风电减排CO2成本呈持续下降趋势,预计在2020年风电开始具备与常规火电竞争的能力。 李红强 王礼茂关键词:风电 CO2 减排成本 时空分异 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油气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及其地缘政治影响 被引量:15 2009年 中国周边国家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周边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国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与周边的东亚、东南亚、中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油气领域的合作和竞争,并分析了其地缘政治影响,主要结论包括:①东亚主要是中日之间的能源竞争,竞争态势近期有进一步加剧之势,中远期如果不考虑钓鱼岛领土争端的因素,两国在海外的油气争夺会趋于缓和;②东南亚的油气合作取决于南海领土争端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只要争端不成为地缘政治操作的工具,南海的油气合作才有可能;此外,中国需要在南海首先开发起来,然后才能谈得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否则只能是"搁置争议、别人开发";③中亚应成为中国周边油气合作的重点,中亚地缘上与中国接壤,进一步向西可延伸到中东、里海,中亚是中国平衡俄罗斯能源影响的重要因素,只有与中亚的合作进展顺利,才有效牵制俄罗斯能源地缘政治工具的作用发挥;④俄罗斯不是一个十分可靠的能源合作伙伴,只能是中国能源的重要补充,不能作为主要依靠。 王礼茂 李红强关键词:石油 天然气 地缘政治 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进:中国力量的变化、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13 2009年 近些年来,中亚因其丰富油气资源和独特地缘战略地位引发了激烈的大国博弈,揭示和探究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对于理解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各国对中亚战略调整和制定中国利用中亚能源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中亚油气资源及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地位的基础上,以中国在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力量变化为主线,并结合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刻画了各演进阶段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和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局势,阐释了中国对中亚能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中国力量在格局演变中的变化。最后,从中亚能源出口国、进口国和输送过境国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李红强 王礼茂关键词:演进过程 油气资源 中美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研究 被引量:40 2009年 中美两国均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双边贸易额巨大。由于两国在基础设施、技术、能源综合效率和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使得中美商品贸易中存在碳排放转移。论文采用投入产出法的思想,结合经济、能源与贸易三系统,建立了基于国际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模型,并分别测算了1997年与2002年中美商品贸易中各相应部门的碳排放转移量。研究表明:①1997年与2002年,基于中美商品贸易的中国部门载碳量分别达到4010.13×104t碳与5056.21×104t碳,占中国相应部门载碳总量的6.61%与8.33%;而美国部门载碳量仅为290.65×104t碳与335.61×104t碳,仅占美国部门载碳总量的0.53%与0.66%;②1997年与2002年,中美商品贸易的碳转移总量达3719.75×104t碳与4719.60×104t碳,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业是主要的碳转移部门;③1997年与2002年,通过国际商品贸易,美国分别有相当于其相应部门碳排放总量的6.77%与9.32%的碳被泄露到了中国,中国为美国的碳减排做出了很大的潜在贡献,美国等发达国家应该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有效的气候与环境友好型技术援助。 余慧超 王礼茂关键词:商品贸易 中国低碳能源发展潜力及对国家减排贡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科学评估低碳能源发展潜力及对实现国家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目标的贡献,对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和明确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价值。论文设置了中国低碳能源的两种发展情景,并从总量、分品种和分领域评价了两种情景下低碳能源的发展潜力和减排潜力。在此基础上,系统评估了两种情景下中国低碳能源对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贡献率。评估结果表明:1)发展低碳能源对于完成国家减排目标至关重要,在平稳、较快和高速经济增长3种方案下,通过发展低碳能源对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最低贡献为12.58%,最高则可达30.25%;2)经济增长速度越快,低碳能源对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贡献越低;3)若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则一方面要加大对低碳能源的投入,同时则需大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碳生产率,控制碳排放总量的快速增加。 李红强 王礼茂关键词:低碳能源 CO2 减排目标 能源和地缘政治的互动模型 被引量:12 2011年 运用系统分析法,第一步建立了能源出口国—过境运输国—进口国的能源利益体双循环模型,第二步建立了以跨国公司、政府、国际组织为载体的地缘政治体双循环模型,最后将两者叠加,得出能源与地缘政治的互动模型。认为:出口国、进口国、过境运输国分别通过提供国际公共品、获取能源的手段、受控制程度来影响地缘政治体系;跨国公司、政府、国际组织分别以投资、外交主动权、国际话语权作用于能源体系。从而形成能源和地缘政治的互动。 陈枫楠 王礼茂关键词:能源 地缘政治 互动机制 能源作物的推广模式和替代效应初探——以云南省双江县膏桐推广种植为例 被引量:4 2009年 能源作物的推广模式和替代效应是我国发展生物液体燃料实现能源替代的关键影响因素。以云南省双江县生物柴油能源作物——膏桐的推广为例,总结并提出了当前膏桐推广的3种模式,剖析了3种模式的运作特点,并对不同推广模式下的农户净收益进行了测算。选择净收益现值作为判别指标,选择玉米、甘蔗等作为潜在被替代作物,对膏桐推广的替代效应展开辨识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膏桐的整体替代效应较弱,且主要集中于对玉米的替代。 李红强 王礼茂关键词:能源作物 膏桐 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态势及中国的政策响应 被引量:33 2008年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未来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多极化趋势。对格局演变影响力较大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主要有美国、OPEC、俄罗斯等,他们共同控制着石油世界。发展中消费大国的影响力正在成长,已经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应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中国需要制订石油地缘政治战略规划,应对"一超多极"格局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以多元化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减少对个别地区的依赖,分散风险,应对石油供应安全风险;充分发挥中国地缘政治优势,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加强与亚太地区主要石油消费国(日、韩、印)的合作,共同应对石油供应安全挑战;加大深海油气、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对未来油气资源短缺。 郎一环 王礼茂关键词:石油 地缘政治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安全 被引量:28 2008年 稳定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石油进口中存在的过分依赖海路、航线单一等问题是能源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是威胁国内能源稳定供应的潜在隐患。本文根据1993年以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来源数据,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进口石油线路周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石油地缘政治态势,并对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和中亚等重点区域运输线路的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对中国石油运输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安全方面的确存在过度依赖海运和马六甲海峡航道的风险,但目前情势是可控的;作为新兴的石油消费市场,中国对既有的国际石油产销格局的影响并不必然构成冲击,可以通过协调国家关系,以良好的参与者姿态逐渐融入国际石油市场;中国未来较为理想的石油运输格局是形成东部沿海、西北、东北和西南四个能源进口方向,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海陆并重"、风险分散的进口运输格局。 李岩 王礼茂关键词:地缘政治 石油进口 运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