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5BJB024)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守明赵小平李杰韩雪冰赵贺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合作文化与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被引量:4
- 2008年
-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指在某一特定产业形成相互联系的公司与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在我国南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集群成长模式已成为我国许多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主流模式。但是,我们发现不同地方的集群有不同的表现,即有的集群会创新增长,有的集群会慢慢衰落。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成长和衰退的原因,如是否嵌入国际价值链,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强弱等,但从合作文化角度的分析还不是很充分,本文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研究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问题,希望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有所裨益。
- 陈守明李杰
- 关键词:产业集群发展合作文化一村一品地方经济
- 大学对知识型产业集群的嵌入性和知识转移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在前人对产业集群中知识转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学对知识转移的间接影响模型,运用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集群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产业集群和集群中的企业越来越成熟后,大学对产业集群的关系嵌入性有巨大的影响,并且,集群嵌入性的增强会促进产业集群中的知识转移。
- 陈守明赵小平
- 关键词:知识转移嵌入性结构方程模型
- 大学在产业集群知识转移中角色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从节点的层面进行分析,本文提出并检测了一个关于在产业集群中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理论框架。我们假定:(1)大学是一个知识库,集群中其他大部分的公司能从大学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2)从大学溢出的知识同以下因素是正相关的:大学知识的价值、接收公司的吸收能力、知识传输渠道的存在以及是否丰富。我们从在环同济产业集群中运营的企业和与这些企业有商业关系的大学教师、研究生收集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数据完全支持或部分支持我们提出的理论框架中的元素。
- 陈守明赵小平赵贺
- 关键词:知识转移产业集群实证研究
-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带的实证研究
- <正>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一般的工业和制造业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集聚动力主要是生产系统,而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的集聚的动力可能是获取当地化和相对不流动的隐性知...
- 陈守明张志鹏
- 文献传递
- 知识密集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相关性:基于上海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以往研究表明,高技术的服务业的发展是因为知识密集制造业外包的结果,反过来富有竞争力的高技术服务业也能促进知识密集制造业的发展,两者存在理论上的产业关联性。我们应用上海市“两业”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密集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支持了理论假设。
- 陈守明韩雪冰孔德洋
- 关键词:高技术服务业
-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带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模型。然后,基于知识密集型的环同济设计产业集群的调研数据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间亲密的关系和企业浓厚的学习文化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企业较强的吸收能力、企业间较近的组织距离对产业集群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有较大促进作用;知识的模糊性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有阻碍作用;中等的知识距离比较远的知识距离更有利于产业集群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
- 陈守明张志鹏
- 关键词:产业集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 外部联系与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被引量:4
- 2009年
- 经典的产业集群理论认为,地方根植性,或者说集群内企业的内部联系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在综述国外产业集群外部联系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外部联系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业集群的知识更新和产业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的观点,并用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产业集群的案例加以印证。最后,提出了地方政府要帮助集群建立全球联系管道的政策建议。
- 陈守明李杰
- 关键词:产业集群服务业知识密集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