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010RKE18037)

作品数:4 被引量:306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华军杨骞赵浩孟佩刘正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财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省际
  • 2篇泰尔指数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省际面板
  • 1篇省际面板数据
  • 1篇省际数据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收敛性
  • 1篇碳排放
  • 1篇面板数据
  • 1篇节能
  • 1篇基尼系数
  • 1篇二氧化碳排放
  • 1篇STIRPA...
  • 1篇SWOT分析
  • 1篇

机构

  • 3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山东财政学院

作者

  • 3篇刘华军
  • 2篇杨骞
  • 1篇赵浩
  • 1篇刘正林
  • 1篇孟佩

传媒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当代财经
  • 1篇统计研究
  • 1篇科学与管理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被引量:192
2012年
分别以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作为碳排放指标,对1995~2009年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实证研究不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大于人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三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八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均GDP、产业结构是造成碳排放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
杨骞刘华军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泰尔指数STIRPAT模型
中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基于1995-2009年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2
2012年
通过利用IPCC的方法,估算1995-2009年中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我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并按照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进行了结构分解;同时借鉴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检验方法,对我国碳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看,中国碳强度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且差异主要是来自于四大区域内部,其中中部地区对碳强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对碳强度总体差异的影响正在逐步加大。(2)运用面板数据和横截面数据的估计结果均显示1995-2009年中国碳强度的地区分布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也无明显的σ收敛特征。以上结论表明中国碳强度水平不会自动降低到"稳态",政府对碳减排的政策干预将是必不可少的。
杨骞刘华军
关键词:泰尔指数收敛性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被引量:96
2012年
本文采用IPCC的方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省际层面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Dagum(1997)提出的基尼系数及其按子群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其演变态势。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呈增大趋势,但并不明显;利用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对地区差异贡献率增加,地区内差距贡献率变化不明显,超变密度贡献率呈下降态势。
刘华军赵浩
关键词:基尼系数
山东省节能SWOT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省节能环境分别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山东省节能环境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为资源、能源种类丰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劣势主要是环境污染仍然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型经济仍在延续、社会认知度低等。机会主要表现为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各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市场的需求,经济区发展战略对节能的联动效应,吸引外商投资能力进一步增强等方面。威胁主要有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能源的需求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节能管理工作开展不平衡,对于外贸产品的输出受到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等。
刘正林孟佩
关键词:节能SWOT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