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KZCX2-YW-BR-22)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马颖钊张寅生郭燕红张艳林高海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水
  • 1篇冻融
  • 1篇冻融循环
  • 1篇水热
  • 1篇水热条件
  • 1篇水热状况
  • 1篇水文环境
  • 1篇探地
  • 1篇探地雷达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热
  • 1篇土壤水热状况
  • 1篇坡面
  • 1篇坡面尺度
  • 1篇羌塘高原
  • 1篇热平衡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张寅生
  • 3篇马颖钊
  • 2篇郭燕红
  • 1篇翟建青
  • 1篇高海峰
  • 1篇张艳林
  • 1篇马宁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坡面尺度冻融循环与水热条件空间分布被引量:13
2015年
冻土的广泛分布使得青藏高原地表冻融循环与水热条件成为地球科学系统研究的关键之一.高原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导致了冻融循环与水热交换显著的空间非均一性,而坡面尺度是认识地表过程空间变化的基础.本文基于青藏高原地表冻融循环与水热交换空间非均一性研究成果的回顾,利用安多地区近期的观测、模拟成果揭示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首先评价了探地雷达在冻融循环与土壤水热空间变化研究的适用性;其次利用多元手段,显示了冻融循环与土壤水分坡面尺度的空间非均一性.另外利用冻土水热模型的敏感性试验发现:地表升温背景下,冻融过程与土壤水分在不同时期、不同深度、不同坡面的响应均有所不同,升温引起两个坡面冻结周期和速率变化明显.而且升温幅度越大,土壤水分的响应越明显,表层土壤水分的相对变化更为剧烈;对坡面而言,北坡的响应更为显著.
张寅生马颖钊张艳林高海峰翟建青
关键词:坡面尺度冻融循环土壤水热状况探地雷达青藏高原
藏北羌塘高原双湖地表热源强度及地表水热平衡被引量:6
2014年
青藏高原加热及地—气间物质能量交换对我国、东亚乃至全球的天气和气候系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客观条件限制,藏北羌塘高原腹地尚无系统的地—气相互作用过程观测。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羌塘双湖极端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11年10月-2012年9月一年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了年内季节和日尺度下双湖地区地面加热场特征,探讨了地表能量平衡及水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1)双湖地区年内地表热源强度基本为正,年平均热源强度为79.5 W/m2;然而地表热源强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夏季热源强度大于冬季,白天热源强度大于夜间。夏季地表白天为强热源,夜间为弱热源,冬季地表白天为强热源,夜间为冷源。(2)双湖地区地表能量分配季节变化明显,7、8月份地—气间主要以潜热交换为主,其他月份主要以感热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年平均上主要以感热交换为主,年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55.4 W/m2和24.1 W/m2,波文比为2.3。(3)双湖地区降水和蒸发皆主要集中在6-9月,年降雨量为332 mm,年蒸发量为312.9 mm,年水量差为19.1 mm,地表水量存在不平衡现象。(4)双湖地区地表蒸发力很强,年潜在蒸发为1888.2 mm,年均湿润指数为0.17,属典型半干旱气候特征。
郭燕红张寅生马颖钊马宁
关键词:藏北高原
青藏高原50年来水循环要素变化趋势及其区域差异性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气象台站、再分析资料分析以及过去研究成果的综合,系统总结了过去50年青藏高原水文环境变化趋势及其区域差异性。显著、同步的地表升温是青藏高原水分循环最为显著驱动特征。日照、风速的下降形成大气驱动因子的减弱,表现为蒸发力下降。大气水汽含量与其他因子造成降水量微弱增加,但区域差异明显。随着地表气温上升,最大积雪水当量减少、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尽管蒸发力下降,地表土壤湿度的增加依然导致蒸散发微弱增加。
张寅生马颖钊郭燕红Suhaib B.Farhan
关键词:水文环境青藏高原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