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20033)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国雨巴文泽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传媒学院北京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学派
  • 1篇早期儒家
  • 1篇儒家
  • 1篇诗论
  • 1篇主旨
  • 1篇经学
  • 1篇经学思想
  • 1篇孔子
  • 1篇孔子诗论
  • 1篇夫妇
  • 1篇《孔子诗论》
  • 1篇《关雎》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浙江金融职业...

作者

  • 2篇王国雨
  • 1篇巴文泽

传媒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关于王肃经学思想的两点新解被引量:1
2014年
王肃是汉魏时郑玄之后最重要的经学家,但学界对王肃经学思想的渊源与其反对郑学的原因的研究尚有不足,需要进一步探讨。王肃经学思想的渊源,除学界认识到的其父王朗家学、贾逵与马融之学与荆州学派外,郑玄经学也是王肃经学思想主要的渊源,这点学界未能注意到。王肃反对郑学,学界普遍认为是为了争夺官方学术地位、司马氏集团与曹魏集团的政治斗争,但对这两个原因没有具体分析,且忽视了王肃为促进学术发展而批郑的原因。王肃反对郑玄,早期是为了促进学术发展,中期是为了争夺官方学术地位,晚期则卷入司马氏集团和曹魏集团的政治斗争。
巴文泽
论早期儒家的“学派”意识
2013年
先秦儒者常常自命"真儒"而相互否定和攻讦,无论后人如何总结,各自为"家"的确是先秦儒者的"学派"意识和存在状态。同时,战国儒者对"何谓儒者"又有着清醒而自觉的反思,"儒者"们以清晰的共同特征而区别于"墨者"、"隐者"、"辩者"等其他"士"人,这些特征也是秦汉学术史上将先秦儒者概括成"儒家者流"的根本原因。
王国雨
关键词:学派早期儒家
《诗·周南·关雎》主旨:从“以色喻于礼”到“夫妇之德”再探被引量:2
2017年
对《诗·周南·关雎》篇主旨的解读从先秦以来一直存在不同观点:早期儒家从情感与礼义之关系角度,以"以色喻于礼"评论《关雎》主旨;汉儒则认为《关雎》体现着"后妃之德",具有"风天下而正夫妇"的教化典范意义,将上博简《孔子诗论》和帛书《五行》联系起来,对历史时期相关论述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早期儒家和汉儒关于《关雎》主旨的评论看似颇有分歧,实际上则是内在一致的:"以色喻于礼"之论,是对《关雎》将生命意义上的男女恋情升华和规范为伦理意义上的夫妇之德的肯定;而汉儒对《关雎》具有"风天下而正夫妇"之政教意义的肯定,不仅与早期儒家夫妇伦理观念相一致,而且与早期儒家《诗》学观一脉相承;恰当理解《关雎》诗旨,才能有效解读其蕴涵的礼乐教化与美善之德意义。
王国雨
关键词:《关雎》《孔子诗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