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SKXM2009062)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江琦邓欢马静纪婷婷冯淑丹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成都师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流动儿童
  • 5篇社会支持
  • 4篇自尊
  • 3篇中介
  • 3篇中介作用
  • 2篇知觉
  • 2篇认知神经
  • 2篇认知神经科学
  • 2篇少年
  • 2篇师生
  • 2篇师生关系
  • 2篇歧视知觉
  • 2篇青少年
  • 2篇情绪
  • 2篇角色
  • 2篇角色认同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判断
  • 1篇德教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成都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江琦
  • 5篇邓欢
  • 4篇李艳霞
  • 4篇纪婷婷
  • 4篇马静
  • 3篇冯淑丹
  • 2篇李翰飞
  • 1篇胡韬
  • 1篇贺颖
  • 1篇闫秀峰
  • 1篇郭成
  • 1篇周细兰
  • 1篇苏文

传媒

  • 2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教育测量与评...
  • 1篇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特点及其与成就动机、自尊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对某市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年级576名学生(其中流动儿童242名)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学校适应的特点,并探讨了成就动机、自尊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学校适应在流动时间上不存在差异,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只有师生关系存在差异;③成就动机、自尊和学校适应建立回归模型,成就动机、自尊对学校适应的贡献显著;④自尊对学校适应起负性的预测作用,而避免失败对学校适应起积极的预测作用.
马静邓欢纪婷婷江琦
关键词:成就动机自尊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的角色认同及其与自尊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以重庆7所中小学569名儿童为被试,用问卷法考察流动儿童角色认同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自尊水平整体低于非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的城市人角色认同水平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在年级变量上,角色认同整体呈现出先上后下的趋势,其中五年级是角色认同的最高点,但在角色认同的行为倾向的维度上,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流动儿童自尊与角色认同各维度相关显著,角色认同的能力知觉和行为倾向两个维度可显著预测流动儿童的自尊水平。
纪婷婷邓欢马静江琦
关键词:流动儿童角色认同自尊
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与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被引量:17
2013年
为构建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与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采用自编的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和自编的少年儿童社会适应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3所中学和2所小学的1431名学生进行调查,从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筛选出855份流动儿童问卷作为分析对象。结果发现少年儿童的社会适应与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中各变量的关系是:家庭因素直接影响个人志气、学校因素和歧视与欺负,歧视与欺负直接影响个人志气和学校因素,学校因素直接影响社会适应和个人志气,个人志气直接影响学校因素。
胡韬郭成
关键词:社会适应影响因素
流动儿童班级人际关系与歧视知觉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以重庆市440名流动儿童与192名城市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伴评定量表、师生关系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个体歧视知觉"流动儿童版问卷,考察了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及歧视知觉的特点并考察了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与歧视知觉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同伴关系无论是在性别、学段还是两类不同儿童群体上的差异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师生关系上,女生好于男生,在正向师生关系上高于男生,负向师生关系上低于男生得分;歧视知觉方面,男生感受到的歧视高于女生。(2)同伴关系与歧视知觉呈负相关,师生冲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3)同伴关系、主观支持可以负向预测歧视知觉,师生冲突可正向预测歧视知觉。(4)社会支持在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与歧视知觉间存在调节作用。
江琦李艳霞冯淑丹
关键词:流动儿童师生关系歧视知觉社会支持
青少年内隐智力观视阈下的干预讨论
2012年
本研究通过阈下干预前后IAT效应的对比,验证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结合阈下劝说技术对于被试内隐智力观改变的有效性,并得出结论:内隐智力观可以通过阈下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加以改变,且改变效果显著。
贺颖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歧视知觉关系:角色认同的调节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歧视知觉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角色认同问卷,对386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考察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作用,并探讨角色认同对它们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角色认同不同的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的作用有一定差异。偏于认同自己是城市人和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认为自己是农村人的儿童,社会支持对其歧视知觉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角色认同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歧视知觉中起调节作用。
邓欢马静纪婷婷江琦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社会支持角色认同
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与城市人角色认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考察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的特点,并探讨师生关系、社会支持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对重庆市440名流动儿童与192名城市儿童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城市人角色认同显著低于城市儿童;(2)流动儿童群体中,社会支持在师生关系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城市儿童群体中,社会支持在师生关系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
李艳霞苏文江琦
关键词:流动儿童师生关系社会支持中介作用
基于情绪神经科学视角的互动教学及其实施途径被引量:4
2014年
现有的互动教学实践片面重视知识传授,未充分考虑互动主体的情绪发展需求,在互动形式上,不能真正实现学生认知目标与情绪目标的统一,更不用说思考互动背后的教育意义。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情绪影响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为我们发现、解释互动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此,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于改善互动教学、促进师生信息通达、实现良好教学有重要意义。
江琦邓欢
关键词:互动教学情绪认知神经科学
社会支持在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被引量:9
2012年
本文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对重庆市6所中小学的51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家庭功能越好,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少;社会支持在学龄儿童的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且对流动儿童的调节作用明显大于非流动儿童。针对研究发现,文章从学校心理咨询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冯淑丹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功能社会支持
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羞耻感与自尊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羞耻感与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羞耻感量表、自尊量表对成都市924名中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表明...
李艳霞江琦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羞耻感自尊青少年中介作用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