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YY009)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邓享璋陈红更多>>
相关机构:三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闽中方言
  • 6篇方言
  • 4篇声调
  • 4篇闽北方言
  • 3篇中古
  • 2篇音变
  • 1篇入声
  • 1篇上声
  • 1篇同化
  • 1篇平声
  • 1篇去声
  • 1篇闽方言
  • 1篇闽南方言
  • 1篇合音
  • 1篇方言特色
  • 1篇变音

机构

  • 8篇三明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8篇邓享璋
  • 1篇李如龙
  • 1篇陈红

传媒

  • 3篇方言
  • 2篇三明学院学报
  • 1篇嘉应学院学报
  • 1篇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古上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被引量:1
2013年
中古四声在闽北方言的今读与古今声母的类型存在着制约关系,同属内陆闽语的闽中方言也有所体现。考察中古上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上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从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分别加以考察,以明晰古上声在内陆闽语今读调类的文白层次与对应情况,并勾画文白层次的分布特征,追索其在相关历史文献中的反映。
邓享璋
关键词: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声调
古去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被引量:4
2012年
考察中古去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去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从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分别加以考察;最后对因接触而产生的一些变异现象进行分析,分析集中于来自共同语和南平"土官话"的影响,包含调类和调值两个方面。
邓享璋
关键词: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声调
古平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考察中古平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平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从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分别加以梳理,以明晰古平声在内陆闽语今读声调的文白层次与对应,并勾画文白层次的分布特征,追索其在相关历史文献中的反映;最后集中分析次要对应。
邓享璋
关键词: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声调
内陆闽语的音变与变音
描写内陆闽语的音变和变音现象:前者包括连读变调、变韵、异化、弱化、增音和脱落等;后者包括声调变音、声母变音和韵母变音三类。
邓享璋李如龙
关键词:音变变音
文献传递
古入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
2012年
为了了解中古入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情况,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入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分析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的情况;同时对次要对应情况也进行考察,勾画出文白层次的分布特征。
邓享璋
关键词: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声调
闽中方言的■韵被引量:4
2010年
考察闽中方言1韵字的中古音来源、分布和在其他闽方言的对应情况,归纳类型,分析层次,并探讨闽中方言1韵的成因。汉语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邓享璋
关键词:闽中方言闽方言
内陆闽语的同化与合音现象被引量:1
2012年
内陆闽语的同化现象一般发生于音节内部、相邻的音节之间和语言的子系统内部,也表现在相邻方言间的类推和共同语对方言的影响。有的同化发生前后的语音形式意义有所不同。内陆闽语的合音,从语音看,遵循的是反切式的拼合方式,即"前字声母+(前字介音+后字韵母)+后字声调→合音音节";合音音节一般不超出该方言的语音系统。从语义看,合音形式与组成它的原词并无二致。从语用看,合音形式均为口语中反映日常生活的高频词或短语,有的不能独立运用。书面形式上,一般用同音字或另造俗字。为避免影响辨义,同化是否发生存在变数,合音音节也时常发生变异。
邓享璋
关键词:音变同化合音
张大阔公丰场戏的方言特色被引量:2
2015年
张大阔公丰场戏的基础方言是一种闽中方言和闽南方言的中介方言。从语音、语汇、语法、文字和语用等方面分析《大田朱坂张大阔公丰场全本》(廖法昌抄本)戏文的方言特色。
陈红邓享璋
关键词:闽中方言闽南方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