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CD111)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杜芝芝张红霞顾健龙代琴李志坚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槽枝衣与其变形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从槽枝衣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赤星衣酸乙酯(1);(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2);2-甲氧基茶痂衣酸(3);橄榄陶酸(4);β-苔黑酚羧酸甲酯(5);维任西酸(6);黑茶渍素(7);苔黑醛(8);赤星衣酸甲酯(9)。从槽枝衣黄枝变形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纯化合物:茶痂衣酸(10)。用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作对照,与槽枝衣和槽枝衣黄枝变形样品各10份进行TLC检测,确定二者的特征性化学成分以及化学成分上的主要差异。
- 张红霞王立松杜芝芝华燕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云南不同产地臭灵丹精油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英文)被引量:5
- 2014年
-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对采自云南4个不同地区(昆明,丽江,普洱,新平)的臭灵丹叶子进行挥发油提取,并利用GC-MS和GC-FID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组成,分别从中鉴定出39、37、33、44个化合物。鉴定的化合物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3.32%(昆明)、80.57%(丽江)、92.24%(普洱)和93.85%(新平)。研究结果表明,采自这四个地区植物样品提取所得挥发油化学组成不尽相同:昆明产臭灵丹挥发油富含芳香族化合物(38.06%);而从丽江和普洱样品中获得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倍半萜(分别为19.89%和44.65%)和氧化倍半萜(分别为40.85%和35.11%)为主;非氧化单萜和非氧化倍半萜化合物(分别为42.23%和33.25%)则是新平产臭灵丹挥发油的主要化合物类型。同时,对这些不同产地的臭灵丹挥发油也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从以上实验研究结果推测环境差异是影响臭灵丹挥发油化学组成差异的重要因素,而不同的化学组成可能是导致4种样品抗菌敏感程度不同的原因。
- 顾健龙Guy S.S.NJATENG李志坚张红霞代琴杜芝芝
- 关键词:臭灵丹挥发油GC-MS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