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C61B01)

作品数:23 被引量:557H指数:14
相关作者:邵全琴刘纪远易湘生李国胜尹衍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土壤
  • 7篇草地
  • 5篇生态
  • 5篇生态建设
  • 4篇政府主导
  • 4篇生态建设工程
  • 4篇江湖
  • 4篇草地退化
  • 3篇生态系统
  • 3篇农牧
  • 3篇农牧民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牧民
  • 2篇植物
  • 2篇水源涵养
  • 2篇退化草地
  • 1篇氮循环
  • 1篇地统计
  • 1篇蓄水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重庆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烟...
  • 3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科学院重...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4篇邵全琴
  • 9篇刘纪远
  • 6篇李国胜
  • 6篇易湘生
  • 4篇匡文慧
  • 4篇邵景安
  • 4篇黄麟
  • 4篇芦清水
  • 4篇尹衍雨
  • 4篇樊江文
  • 4篇王军邦
  • 3篇彭景涛
  • 3篇陈卓奇
  • 2篇钟华平
  • 2篇邴龙飞
  • 2篇周咏春
  • 1篇陈吉龙
  • 1篇胡卓玮
  • 1篇傅瓦利
  • 1篇王炳亮

传媒

  • 6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草地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自然杂志
  • 1篇遥感学报
  • 1篇Pedosp...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江源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评估与启示被引量:29
2013年
介绍了对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所取得的生态成效开展科学监测与评估的主要方法和评估结果,回答了—系列公众和决策者关心的有关生态工程成效和取得成效原因的科学问题,并分析了工程取得生态成效的主要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成效评估对决策者和工程执行者的主要启示以及建议。
刘纪远邵全琴樊江文
关键词:生态建设遥感
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光谱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青海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3大河流的发源地。草地是该区域的主体生态系统,高寒草甸是其主要类型。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草地发生了大面积的退化,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光谱特征是高寒草甸遥感分类和退化监测的重要依据。2009年8月作者在青海省三江源区对高山嵩草、矮嵩草和藏嵩草3种未退化高寒草甸,以及4种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山嵩草草甸,进行了地面光谱测量和草地样方调查。同时对实测光谱曲线进行了比较,提取和分析了它们在557nm、675nm和760nm处反射率,以及"红边"斜率。结果表明,3种高寒草甸的光谱曲线,以及4种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和未退化高寒草甸的光谱曲线在557nm处的反射率差异较小,在675nm和760nm处的反射率及"红边"斜率存在明显差异,能有效区分高寒草甸,可为高寒草甸遥感自动分类和退化监测提供依据。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与其光谱曲线的"红边"斜率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线性拟合的确定系数分别为0.93和0.87,其相关性较好,可用于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估算。本文提取的光谱反射率的"红边"斜率不仅能有效区分3种典型高寒草甸和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且与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关系优于NDVI,对高寒草甸识别分类,退化监测和生物量估算有重要意义。
喻小勇邵全琴刘纪远胡卓玮
关键词:高寒草甸草地退化
三江源典型高寒草地坡面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0
2011年
以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退化坡面为研究对象,从草地类型、鼠害和自然因素如水蚀、风蚀、冻融作用这一角度上探讨发生在不同退化程度上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对明晰高寒地区退化草地的碳变化机理和全球气候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同一侵蚀环境条件和退化程度下,以小嵩草、矮嵩草为优势种高寒草甸比以紫花针茅为优势种的高寒草原土壤有机碳蓄存能力高。轻度退化程度受水蚀影响的高寒草甸曲麻河乡QMH1坡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是相距3.5 km高寒草原曲麻河乡QMH2坡面的2.2倍(P<0.01);轻度退化程度受风蚀影响的高寒草甸五道梁WDL坡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是高寒草原不冻泉BDQ坡面土壤有机碳含量的3.8倍(P<0.01)。水蚀作用显著影响了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在坡面上的分布,表现为随坡面向下迁移富集的特征。轻度退化程度受水蚀影响的高寒草甸玛龙ML1号坡面下坡位(距坡顶580 m以下)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比上坡位(距坡顶580 m以上)高22%(P<0.01)。高寒草甸玛龙ML2坡面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不仅具有土壤有机碳含量随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的规律,还叠加有土壤有机碳随水土流失向下富集的迁移分布规律,具体表现为坡上位轻度退化>坡中下位中度退化>坡下位极度退化>坡中上位重度退化,因极度退化坡位处于重度退化的下坡位,表现出极度退化坡位土壤有机碳含量比重度退化坡位高49.3%(P<0.05)。风蚀作用使高寒退化草地表层土壤粗骨化和土壤有机碳加速矿化,表现为受湖陆风影响较弱的鄂陵湖ELH坡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比受湖陆风影响较强的扎陵湖ZLH坡面高27.9%(P<0.05)。冻融垮塌降低了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但差异不显著。鼠害影响降低了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并加速了高寒草地退化的进程。中度退化鼠洞周围SDⅠ—Ⅲ土�
孙文义邵全琴刘纪远肖桐
关键词:高寒退化草地水蚀风蚀鼠害
MODIS大气产品的光合有效辐射估算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气溶胶、水汽、云以及臭氧等MODIS标准大气产品,在简单辐射传输模型基础上估算青藏高原光合有效辐射,经验证估算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实测数据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在0.8—0.9之间,最大误差为13%。经过敏感性分析发现云层厚度、气溶胶含量以及大气压力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大。臭氧和水汽含量的变化不敏感。云层厚度、Angstrom浑浊度系数和大气压力分别变化30%、25%和15%时,光合有效辐射变化分别为20%、5%和5%。
陈卓奇邵全琴刘纪远王军邦
关键词:光合有效辐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草地群落植物碳同位素组成与海拔梯度的关系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生物量加权法和直接测定法获得群落水平叶片和根系碳同位素组成(δ13C),进而探讨群落水平叶片和根系δ13C特征以及它们的海拔趋势,并调查叶片δ13C对随海拔变化的环境因子的响应,以确定影响叶片δ13C海拔趋势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发现,高寒草原植物叶片δ13C显著高于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高寒草甸植物叶片的δ13C显著低于根系;整体上,叶片δ13C以0.60‰km–1的变化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这低于在物种水平上得到的变化率,而根系δ13C与海拔无相关关系.大气压强是引起叶片δ13C随海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降水和温度的影响较小.
周咏春樊江文钟华平张文彦
关键词:青藏高原碳同位素组成影响因素
青海三江源地区土壤水分常数转换函数的建立与比较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建立转换函数是间接获得土壤水力参数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水分常数数据,本文采用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Rosetta模型3种方式分别建立了青海三江源地区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转换函数,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回归分析方法总体预测效果比较理想,特别是田间持水量的平均误差(ME)和均方根误差(RMSE)都在3.397%以下,决定系数(R2)高达0.868;(2)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效果非常理想,各土壤水分常数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都在4.685%以下,并且决定系数均在0.857以上;(3)Rosetta模型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差,特别是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平均误差(ME)和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较大,决定系数(R2)相对较小。3种方式中,BP神经网络方法所建立的毛管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转换函数均为最佳,回归方法所建立的田间持水量的转换函数要好于BP神经网络方法和Rosetta模型,Rosetta模型对土壤水分常数的预测效果不如其他两种方式。研究可为青海三江源地区土壤水力特性参数研究以及区域尺度上土壤水分估算提供科学依据。
易湘生李国胜尹衍雨
关键词:转换函数BP神经网络
农牧民响应政府主导生态建设工程的外部不经济性——以江西山江湖和青海三江源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选择两大典型的生态建设工程,使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从农牧民认知的角度,旨在查明可能诱发的外部不经济性,结果表明:①山江湖区农户参与行为的直接外部不经济性易于调整,而三江源区的则很难受控调节;②山江湖区农户参与行为的潜在外部性主要受外出转产参与或就地寻找新生计来源渠道所驱动,而三江源区虽然牧民畜群结构、成年母畜比例等也受草地退化的胁迫,但它们与草地退化间的关系内生性较强;③山江湖区农户对管理行为介入所诱发的大概率外部不经济性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且能科学定性评价,而三江源区牧民转产所导致的大概率外部不经济性则很可能促使移民选择返牧;④山江湖区农户参与行为调整带来的小概率外部不经济性体现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具有不可抗拒性,而三江源区牧民行为调整所诱发的小概率外部不经济性则受外部经济或产业引进的影响,有一定的可调控性。研究有助于弄清两大生态建设工程中农牧民参与行为所诱发外部不经济性的可比性及适应性行为调整的可借鉴性。
邵景安邵全琴芦清水黄麟匡文慧
关键词:外部不经济性生态建设工程政府主导
琼江河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估算被引量:25
2013年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是其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琼江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将极大地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文章以四川省遂宁地区琼江河流域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比较了研究区不同森林类型、林龄、海拔、坡度下的林冠降雨截留能力,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土壤蓄水能力,评估了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2007年,研究区内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总量为1125.02×104m3。其中,林冠层截留占总涵养水源量的18.07%,枯枝落叶层持水量占3.34%,土壤蓄水量达到78.59%,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柏木因其面积上的优势,使得其水源涵养贡献率最大,达到92.44%;阔叶混交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最大,达到1 568.39 t.hm-2,其次是针阔混交林(1 517.10 t.hm-2),经济林(1 461.99 t.hm-2),针叶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弱,仅1 045.39 t.hm-2,主要是因为研究区内针叶混交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较小。因绝大多数有林地的海拔都处在300-500 m处,使得其水源涵养贡献率最大,达到98.65%。同时,平坡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强,达到1171.92 t.hm-2,其次是缓坡,可达1150.59 t.hm-2,能力最小的是陡坡森林生态系统,仅1147.34 t.hm-2。近50 a来,研究区内森林覆盖率变化较大,按照其"十二五"规划,研究区在2015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根据其森林面积的变化估计其森林涵养水源量可达1 511.2×104m3。在对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差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经营与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刘璐璐邵全琴刘纪远杨存建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土壤蓄水
黄河源区草地退化对土壤持水性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7
2012年
在黄河源区草地退化严重的玛沁县军牧场地区,采用不同草地退化样地对比的方法,开展草地退化对土壤持水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毛管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在0~10 cm土层以无退化草地最大,极度退化草地最小,而在10~20 cm土层,两者在不同退化草地之间差异不明显,仍以极度退化草地最小,但两者在20~30 cm土层以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较大,无退化和中度退化草地相对较小;②在土壤表层(0~10 cm),无退化草地的田间持水量远大于其他退化草地,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田间持水量较大,极度退化草地最小,而在10 cm以下土层,田间持水量以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较大,无退化和中度退化草地相对较小;③各土壤持水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密切,主要受容重、总碳、有机质和总氮这4个因素影响;④不同草地退化程度下地表覆被状况、植物根系生物量以及分布特征引起土壤容重、有机质等发生变化,可能是进一步导致土壤持水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可为区域草地退化对土壤水文生态效应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易湘生李国胜尹衍雨王炳亮
关键词:草地退化土壤持水性黄河源区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评价被引量:83
2014年
以土壤保持量为评估指标,应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评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了近20a来的黄土高原土壤保持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对于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生态成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结果表明:1990--2010年黄土高原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305t·hm-2·a-1,年均土壤保持总量为190×10^8t。1990--2000年农田、草地和林地生态系统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分别为249、285和640t.hm-2.a-1,2000-2010年平均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分别增加了14.6%、2.9%和7.4%。黄土高原草地和林地的土壤保持率分别为83%~88%和94%-97%。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较大,农灌区和河谷平原区偏低;草地和林地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沿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变化趋势。与1990-2000年不同,2000-2010年农田、草地和林地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量的空间变化特征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榆林、延安地区和山西吕梁山区一带。
孙文义邵全琴刘纪远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