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659)

作品数:16 被引量:107H指数:6
相关作者:秦仁义王敏朱峰石程剑张航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切除
  • 10篇切除术
  • 9篇十二指肠
  • 7篇胰十二指肠
  • 7篇胰十二指肠切...
  • 7篇胰十二指肠切...
  • 7篇十二指肠切除
  • 7篇十二指肠切除...
  • 5篇胰头
  • 5篇胰腺
  • 5篇肿瘤
  • 4篇胰头癌
  • 4篇胰腺肿瘤
  • 4篇腺肿瘤
  • 3篇动脉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腹腔镜胰十二...
  • 3篇PANCRE...
  • 2篇胆管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秦仁义
  • 8篇王敏
  • 6篇朱峰
  • 4篇石程剑
  • 3篇张航
  • 3篇田锐
  • 3篇彭丰
  • 3篇王敏
  • 3篇朱峰
  • 2篇高恒毅
  • 2篇徐盟
  • 2篇郭兴军
  • 2篇马春阳
  • 1篇任玉奇
  • 1篇冯业晨
  • 1篇申铭
  • 1篇黄焕军
  • 1篇陈冬
  • 1篇俞亚红
  • 1篇温松奇

传媒

  • 5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Hepato...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肝脏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优先技术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17年
根治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的唯一有效手段,在手术过程中钩突的离断及处理一直是最核心与困难的部分[1-3]。若肿瘤对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门静脉(portal vein,PV)造成侵犯时,在分离钩突时极易造成SMV/PV破裂出血。此时由于胰头供血尚未完全阻断,即使阻断PV、SMV、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splenic vein,SV),破口及周围组织的出血也不会完全停止。因此,术中最重要的环节是SMV/PV及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的处理。然而,优先处理静脉还是动脉系统仍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4-6]。
秦仁义彭丰王敏朱峰何睿智赵炎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切除术肠系膜上动脉
新型胰头癌分型在胰头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根据CT检查评估胰头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建立一种新的胰头癌分型,探讨新型胰头癌分型在胰头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及评估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27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评估胰头癌与血管的关系,将胰头癌分为I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种类型。根据肿瘤部位及胰头癌新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术后患者入住胰腺手术重症监护室,常规予以监测生命体征、禁食水、补液、营养支持、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支持治疗,同时保持腹腔引流通畅。术后并发症按照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ISGPS)定义进行资料收集。记录并观察患者术前情况:性别、年龄、BMI、黄疸、腹痛、其他消化道症状、近期体质量下降、合并糖尿病;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患者术后1、3、6、12、18个月,通过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范围)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1)胰头癌分型:I、Ⅱ、Ⅲ、Ⅳ型患者分别为83例、20例、11例、13例;术前分别有31例、9例、0例、2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黄疸,23例、8例、7例、7例表现为腹痛,4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3.49,P〈0.05)。(2)术中情况:80例患者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式采用静脉优先入路),其中I型74例、Ⅱ型6例。47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联�
高恒毅纪浩洋张航马春阳任玉琦王敏朱峰秦仁义
关键词:胰腺肿瘤手术入路预后
“Total Arterial Devascularization First” Technique for Resection of Pancreatic Head Cancer dur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被引量:5
2013年
Integrated resection of the pancreatic head is the most difficult step in radical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 in patients with the portal vein(PV)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 invasion or oppression by the tumor. This study introduced a new idea and skill named the "total arterial devascularization first"(TADF)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RPD. Three arterial blood supplies of pancreatic head were obstructed before dissection of veins. The critical steps included exposure of the anterior surface of the abdominal aorta(AA) by completely transecting neural and connective tissue between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 and pancreatic mesounsinate, and transection of the mesounsinate from the origin of SMA to the root of the celiac trunk. From January 2012 through May 2013, a total of 58 patients with PV/SMV invasion or oppression underwent RPD using this technique.The median operative time was 5.1 h(ranging 4.5–8.1 h). The media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450mL(ranging 200–900 mL). No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leeding of pancreatic head region occurred. Among the 58 patients, 21 were subjected to vessel lateral wall angiectomy or angiorrhaphy, and 10 to angiectomy and end-to-end anastomosi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and biliary fistula was 5.2%, 6.8%, and 1.7%, respectively. No patients die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TADF technique is a new method for intricate RPD and could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surgery and reduc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which is expected to become standardized surgical approach for RPD.
彭丰王敏朱峰田锐石程剑徐盟王欣申铭胡均彭淑牖秦仁义
关键词:腹主动脉断流血液供应
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3D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4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46例患者行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设为3D腹腔镜组,203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设为开腹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患者例数、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情况、血管切除联合重建情况。(2)术后情况:胃管拔出时间、ICU人住时间、住院时间。(3)并发症情况:胰瘘、胃排空障碍、腹腔感染或脓肿、胆汁漏、出血、肺部感染或切口感染。(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无瘤生存率。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D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334±175)min和(320±9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4±107)mL和(290±101)mL,术中输血患者例数分别为29例和35例,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3±8)枚和(14±9)枚,切缘阳性分别为1例和5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75,1.383,X^2=0.390,t=12.155,X^2=1.589,P〉0.05)。3D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分别为0和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90,P〈0.05)。(2)术后情况:3D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术后胃管拔出时间分别为(2.9±1.9)d和(5.1±1.7)d,ICU人住时间分别为(6.9±2.1)d和(7.4±1.2)d,住院时间分别为(12.9±7.2)d和(19.8±7.1)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
张航王敏秦仁义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检查3D技术
植入式胰管空肠吻合术在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植入式胰管空肠吻合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85例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78例患者行进一步分析研究。根据胰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42例行传统的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术(对照组),另外36例行改良的胰肠吻合术即植入式胰管空肠吻合术(改良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在胰瘘、腹腔感染/脓肿、胆漏、胃排空延迟、出血、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等指标上的差异性。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胰瘘发生率尤其是需特殊处理的B^C级胰瘘发生率明显下降(改良组的8.3%比对照组的31.0%,P<0.05);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缩短〔改良组的(35.6±12.4)min比对照组的(52.8±24.6)min,P<0.05〕,总手术时间也明显缩短〔改良组的(322.4±23.6)min比对照组的(384.2±30.2)min,P<0.05〕;术后腹腔感染/脓肿、胆漏、胃排空延迟、出血、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式胰管空肠吻合术能明显减少LPD术后胰瘘发生率,并缩短胰肠吻合时间和总手术时间。
马春阳朱峰肖光勤张航郭兴军高恒毅王贺彬任玉奇王敏秦仁义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ZO-1和Claudin-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ZO-1及Claudin-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胆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audin-1和ZO-1在胆管癌、肝转移灶和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胆管癌细胞株中Claudin-1及ZO-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Claudin-1与ZO-1在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是胆管癌组织中的12.94倍和5.19倍(P<0.01),分别是胆管癌肝转移组织中的125.62倍和60.31倍(P<0.01);Claudin-1与ZO-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胆管癌是否发生局部或者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3种胆管癌细胞株中,Claudin-1和ZO-1在QBC939和RBE中高表达;在TFK-1中低表达.结论 Claudin-1与ZO-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胆管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郭兴军王敏江建新石程剑胡均黄焕军
关键词:胆管癌ZO-1CLAUDIN-1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与疗效被引量:4
2019年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胆总管下段、胰头部及壶腹周围病变的标准术式。其切除脏器种类多、操作难度大及消化道重建复杂,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是腹部外科具有挑战性的手术之一。Gagner和Pomp于1994年首次报道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
秦仁义熊光冰朱峰王敏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
胆胰分流消化道重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运用
2013年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胆汁胰液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并探讨其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取胆汁胰液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57例为胰胃吻合,79例为胰肠吻合.手术主要步骤:①胰胃吻合术后,在距胰胃吻合口远端5~ 10 cm处行近端空肠胃后壁端侧吻合.②胰肠吻合术后,胰肠吻合口10 cm左右将胃后壁与空肠行侧侧吻合.随后在距胃肠吻合口40 ~ 50 cm处离断空肠,形成游离肠袢;远端封闭后与胆管行端侧吻合;在距胆肠吻合口40~50 cm处与游离肠袢的远端行侧侧或端侧Y形吻合.收集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36例消化道重建(含胰胃或胰肠吻合时间)中位时间为71min(62~97 min),手术死亡率为0;术后并发症为13.2%(18例),包括术后出血2例,胆漏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并感染2例,胃瘫3例,腹腔感染3例,胰漏4例(3例A级和1例B级胰漏).结论 胆胰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朱峰王敏田锐申铭石程剑秦仁义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运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在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的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完成的58例胰头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患者术前薄层CT检查均显示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或受压,均行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即在处理胰头部静脉血管之前优先离断胰头部的所有动脉供血,即三大动脉血管的分支,主要步骤包括:在十二指肠水平部或横结肠系膜根部暴露和悬吊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肝总动脉从而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同时沿肝总动脉根部解剖腹腔动脉干上方;离断胰腺和脾动脉的胰头分支;沿暴露的肠系膜上动脉前方、右侧和后方解剖,完全离断胰头钩突部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干间的神经结缔组织,与腹腔动脉干的上方贯通,此时可清楚地显示腹主动脉前方;最后通过预置的静脉血管阻断带安全剥离、切除或重建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判断局部肿瘤可切除患者37例,可能切除患者21例。58例患者均顺利施行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为4.5~8.1h,术中出血量为200—900mL,术中及术后胰腺钩突部无出血。行肠系膜上静脉侧壁部分切除修补术21例,肠系膜上静脉受累段切除端端吻合术10例,血管受压迫成功将肿瘤从血管上剥离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7例。术后患者出血、胰液漏和胆汁漏的发生率分别为5.2%(3/58)、6.9%(4/58)和1.7%(1/58)。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结论胰头部动脉优先离断方式能保障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侵犯或受压的胰头部恶性
秦仁义朱峰王敏田锐石程剑彭丰徐盟陈冬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轻黄疸对外科治疗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术前彻底减轻黄疸对肝门部胆管癌半肝切除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8例行半肝切除术前彻底减轻黄疸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4例半肝切除术前未行减轻黄疸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未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结果减轻黄疸治疗后,患者的平均TBil、DBil、ALT分别为(27±5)μmol/L、(22±6)μmol/L、(52±42)U/L,分别与治疗前的(287±120)μmoL/L、(212±86)μmoVL、(267±180)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6.61,4.19,P〈0.05)。减轻黄疸组患者行左半肝切除术14例、右半肝切除术4例,民切除率为16/18。未减轻黄疸组患者行左半肝切除术11例、右半肝切除术13例,Rn切除率为83.3%(20/24)。两组患者R。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9,P〉0.05)。减轻黄疸组和未减轻黄疸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0±0.8)h和(6.3±1.5)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62±207)ml和(815±463)ml,术中输血量分别为(430±317)m1和(750±146)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7,7.80,4.65,P〈0.05)。减轻黄疸组和未减轻黄疸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8和75.0%(18/24),其中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8和33.3%(8/24),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18和33.3%(8/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5.14,7.58,7.58,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半肝切除术前有效减轻黄疸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朱峰王敏彭丰温松奇俞亚红
关键词:胆管肿瘤黄疸肝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