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X060)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费尚军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正义
  • 4篇道德
  • 3篇伦理
  • 1篇当下
  • 1篇道德问题
  • 1篇道德信仰
  • 1篇道德治理
  • 1篇德治
  • 1篇信仰
  • 1篇秩序
  • 1篇傻子
  • 1篇社会秩序
  • 1篇图景
  • 1篇图式
  • 1篇权力
  • 1篇稳定性
  • 1篇伦理分析
  • 1篇伦理学
  • 1篇公民
  • 1篇公民伦理

机构

  • 7篇南昌大学

作者

  • 7篇费尚军

传媒

  • 2篇道德与文明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学习与实践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亚当·斯密的道德报偿理论被引量:2
2013年
赋予美德和罪恶以某种"应得",体现着人自身的本性与价值,也确认着对社会合理性与生活意义的追寻。亚当.斯密的伦理学,基于人类情感的"反应性态度",在功过与赏罚、应得与正义的语境中,既彰显了人对于美德的追求所体现的卓越,因而善应善报的生活秩序原理,也揭示了恶行应得惩罚的情感逻辑与实践法则。重新厘析这一论题,不仅有助于理解赏罚应得的伦理含蕴及其有效性的社会条件,对当下社会道德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有益的镜鉴。
费尚军
关键词:正义
权力、正义与幸福--柏拉图《高尔吉亚篇》中的生活方式之争
2018年
作为柏拉图早期对话的著作,《高尔吉亚篇》提出了他在伦理学方面大部分主要的问题。以追问修辞术而开始的对话,呈现的统一性,其实却是涉及生活方式之争的道德主题。而正是基于对权力意志与自由、正义和幸福的主题论争,其阐明了唯有正义和良善之人才是幸福的,作恶和不义者必将受到惩罚的报偿观念,从中我们既能理出其为正义与幸福的一致性所提供的辩护,也为道德报偿命题提供了一种分析范例。
费尚军
关键词:柏拉图权力正义
“傻子”困境与“服从”难题--博弈困境中的合作与服从问题的伦理学探究
2014年
博弈困境为探究社会合作秩序和道德(正义)准则从一种缺乏伦理引导的状态中缘起,提供了一种富有启示性的类比。而与博弈论通过重复博弈的实验来解释合作演化的机制所不同的是,伦理学家们在分享"博弈玩具"兴趣的同时,通过对博弈境遇中人类互动合作的条件以及道德(正义)原则的获得和服从问题的诠释,力图为这一困境提供某种"道德解"。
费尚军
关键词:博弈困境正义
服从与道德的稳定性——大卫·高塞尔行为类型重构的伦理分析
2019年
协定道德一直是契约论的主题,然而如何解释人们服从道德的理由而维系其稳定性,一直是人们需要面对的解释难题。大卫·高塞尔在承继一种"不受欢迎"的霍布斯传统的基础上,力图通过行为类型的重构,以一种"有约束的最大化者"来确证服从问题的非政治性的"道德解",在实现实践理性与效用最大化的一致性的同时,确立道德的理性基础而抵御怀疑主义。然而这种区别于"康德-罗尔斯"的解释路径,通过"透明性"的假设来解决稳定性问题,同样面对如何通过理性测试而克服行为倾向的条件性,以弥补在理性自利与道德之间的距离。
费尚军
从法律正义到道德信仰——道德报偿的斯密图式及其当下省思
2015年
在亚当·斯密的道德理论中,法律正义的优先性确保了世俗社会的可能性,却也只是实现有效的道德报偿的初始性社会条件。即使有正义法则的有效性以及良知的权威,对提供公正报偿的完美信念来说,人性的弱点以及良知的"脆弱性",使信仰成为了一种"不可放弃"的要求。由此,斯密在动机与效果统一性难题的思辨中,亦以最终诉诸信仰的方式,为道德报偿命题提供了一种典型的分析范例。
费尚军
关键词:法律正义道德信仰
道德治理的三重向度——斯密视角及其当下启示被引量:1
2014年
道德治理概念的提出,既是直面当前道德问题的一种理论自觉,也成为改善当下社会道德状况、提升道德水平的现实课题。而亚当·斯密对导致道德情操败坏的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惩罚与正义、欲望与良知、报偿与信仰的理论叙述,对当下社会认识各种败德现象的成因以及就解决各种道德问题所能谋求的治理之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和实践参照。
费尚军
关键词:道德问题道德治理
“作为一个公民”的伦理——道德报偿与公民伦理建构秩序图景的省思
2019年
在现代性的世俗化进程中,道德报偿的历时性嬗变在于,从世俗生活条件本身出发来确证应得报偿的正义和伦理秩序。在日常交往与公共交往关系的分离中,当差异化的人情原则呈现出扩展性的局限,新的伦理实存便产生了"作为一个公民"的道德需求和报偿观念。新的伦理秩序的建构,不仅需要诉诸基于平等的普遍尊重和反应性态度而孕育出主体性的精神气质,同时也需要寻求正当与善相契合的社会条件来消解报偿的不规则性。
费尚军
关键词:公民伦理社会秩序正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