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SKLFSE-ZQ-04)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杨思忠金会军于少鹏罗栋梁文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哈尔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冰楔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数量
  • 1篇温度变化
  • 1篇古温度
  • 1篇Δ18O
  • 1篇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哈尔滨学院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2篇金会军
  • 2篇杨思忠
  • 1篇文茜
  • 1篇罗栋梁
  • 1篇于少鹏

传媒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伊图里河地区的冰楔冰氢、氧同位素记录及其反映的古温度变化被引量:9
2010年
大兴安岭伊图里河的不活动冰楔群是迄今发现的北半球纬度最南的冰楔,对研究该区古冻土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冰楔冰的氢、氧同位素,发现冰楔的发育过程中有3次小周期的气温波动.3次冷期峰值时段(约2800,2300和1900aBP)比现今伊图里河年均气温分别低约2.1,1.1和1.3℃.综合前人研究、孢粉记录和定年结果,推测冰楔发育时间大约在3300~1600aBP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可能向南推进约2个纬度(约200km).
杨思忠金会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
伊图里河冰楔温度变化与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初探被引量:2
2009年
冰楔是反映多年冻土区古气候(温度)变化的标志物,冰楔不同叶理的稳定氧同位素(δ18O)浓度可反映冰楔发育过程中的古温度变化过程.20世纪80年代末,在伊图里河地区发现了不活动冰楔,这是迄今北半球发现纬度最南的冰楔,它具有重要的气候和环境意义.采用稳定同位素分析、荧光显微计数和流式细胞术,对伊图里河冰楔δ18O浓度与微生物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伊图里河冰楔发育过程中有3次小周期的气温波动,不同叶理的微生物数量也出现了3次波动.温度变化与微生物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冰楔叶理的成冰温度降低,冰楔中存活的微生物数量也随之降低,且温度越低,微生物数量越少.
杨思忠金会军文茜罗栋梁于少鹏
关键词:冰楔古温度Δ18O微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