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DJK2012B005)

作品数:7 被引量:113H指数:7
相关作者:杨平恒陈雪彬袁道先贺秋芳谢世友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地下水
  • 6篇岩溶
  • 4篇岩溶地下
  • 4篇岩溶地下水
  • 3篇降雨
  • 3篇降雨条件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运移
  • 2篇水系
  • 1篇地下水动态
  • 1篇地下水动态预...
  • 1篇地下水系统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岩溶泉
  • 1篇岩溶泉水
  • 1篇运移特征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示踪试验

机构

  • 7篇西南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市国土资...

作者

  • 7篇杨平恒
  • 4篇陈雪彬
  • 3篇贺秋芳
  • 3篇袁道先
  • 2篇刘子琦
  • 2篇蓝家程
  • 2篇谢世友
  • 1篇师阳
  • 1篇胡晓风
  • 1篇叶许春
  • 1篇莫雪
  • 1篇张笑微
  • 1篇任幼蓉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重庆典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以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水系统为例,分析了地下水系统入口地表水和出口地下水两年的水文过程、物理化学及部分δD、δ18O数据,目的是掌握地下河系统地球化学在时间及空间上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流量受降雨的影响存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在岩溶含水层运移的过程中受水岩作用、人类活动和雨水稀释作用的共同影响,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规律性.地下河系统入口的地表水δD、δ18O值分布于重庆大气降水线的下方,地表水蒸发作用强烈,且旱季δD、δ18O值重于雨季,存在明显的季节效应;出口地下水的δ18O、δD值较入口偏负,且相对稳定,认为雨水主要是以通过落水洞直接灌入和通过岩溶非饱和带扩散流等两种形式转换为地下水.
杨平恒卢丙清贺秋芳陈雪彬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系统水文地球化学Δ18O
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监测和定量计算的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被引量:23
2013年
为了定量研究重庆青木关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获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将天来宝作为示踪剂,采用野外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示踪剂质量浓度历时变化曲线,输入Qtracer2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仪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经济便捷.Qtracer2模型可将获取的高分辨率示踪剂质量浓度变化数据进行定量解译.试验段的岩溶含水介质较为发育,存在单一的洞穴—管道介质,地下水流为紊流流态,洞穴—管道平均直径达2.3m,储水量为30 604m3,纵向弥散系数为0.59m2/s,摩擦系数为0.29,雷诺兹数为48 671,舍伍德数为1 867,施密特数为1 140,分子扩散边界层厚度为1.23mm.
杨平恒袁道先蓝家程陈雪彬张笑微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
降雨条件下岩溶地下水微量元素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6
2014年
对降雨期间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的化学特征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了Ba、Sr、Fe、Mn、Al这5种微量元素及其他常量元素质量浓度的高分辨率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浓度变化曲线分析微量元素来源及其迁移路径,并结合流域地质背景探讨地下河微量元素变化特征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Ba和Sr元素为碳酸盐岩溶解的产物,储存于岩石裂隙、孔隙等介质中,经扩散作用进入地下河,质量浓度变化较小;而Fe、Mn、Al均来源于土壤,其中Fe、Al元素主要通过落水洞直接进入地下河,而Mn则通过土壤-岩石多孔介质补给地下河,三者浓度变化很大,对降雨响应强烈.结果表明,5种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均低于1 mg·L-1,Fe、Mn、Al元素最高质量浓度均超过饮用水限值.地下河Al、Fe元素质量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水土流失和水质变化状况,因此有必要加强落水洞附近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从源头控制污染源.
陈雪彬杨平恒蓝家程莫雪师阳
关键词:微量元素降雨岩溶地下水土壤流失
降雨期间岩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来源及运移路径被引量:37
2013年
对降雨期间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水系统出口姜家泉的水物理化学动态变化进行监测,获取高分辨率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索岩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来源;结合水物理化学数据的变异系数,探讨化学组分在岩溶含水层中的运移路径.结果表明,水-岩作用和农业活动,以及水土流失是研究区岩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主要来源.K+,Na+,NO3,Cl和PO43等离子从地表输入后,与碳酸盐岩溶解产生的Ca2+,Mg2+,Sr2+和HCO3等一并存储于裂隙、孔隙和溶隙等岩溶非饱和带中,受岩溶非饱和带的调蓄.这些离子在降雨期间随扩散流补给地下河,其浓度较为稳定,变异系数低.而全Fe、全Mn和Al3+等未经岩溶非饱和带的调蓄,在降雨期间随坡面漫流直接通过落水洞灌入地下河,其浓度极不稳定,变异系数高.农业活动和水土流失输入的物质严重威胁着岩溶地下水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健康,因而有必要加强岩溶生态系统管理工作,从控制岩溶地下水外界物质输入端的源头抓起.
杨平恒袁道先叶许春谢世友陈雪彬刘子琦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化学组分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的建立——以重庆东温泉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以重庆市巴南区东温泉泉域为研究对象,对东温泉泉域年内及年际流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东温泉泉域流量动态不稳定,主要影响因素是降雨量和人工开采量;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通过MATLAB软件的人机交互界面、对泉流量、开采量和降雨量的系列数据进行了网络训练,发现动态预测模型预报的泉流量与实际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拟合和预报能力较好,精度较高,可用于同类型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的预测.
温金梅李德龙周军陈爱华杨平恒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
降雨条件下岩溶泉水中悬浮颗粒物的运移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降雨期是揭示岩溶地下水系统物质能量输入和输出的重要阶段.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出口姜家泉为例,监测了降雨条件下泉水中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分布,辅助以水文地球化学手段,对岩溶地下水悬浮颗粒物的运移特征和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降雨初期,由于外源物质的输入,泉口渠道地表水中0~11μm悬浮颗粒物的数量急剧升高;而后当地下水主要靠岩溶裂隙水补给时,泉水中0~11μm悬浮颗粒物的数量升高,再悬浮作用占到主导地位;继而雨水补给整个流域地下水系统,稀释作用占主导地位时,泉水中0~4μm悬浮颗粒物的数量升高,地下水悬浮颗粒物为外源物质.由于研究区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降雨强度,悬浮颗粒物的临界粒径为4μm,对于泉水是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可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
杨平恒刘子琦贺秋芳
关键词:降雨岩溶泉水悬浮颗粒物运移
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岩溶含水系统中NO3-的存储和运移被引量:14
2012年
为了研究NO3-在岩溶含水系统中的存储和运移规律,对降雨条件下重庆川东平行岭谷区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水化学动态进行在线监测和高密度采样测试,结合NO3-的月动态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降雨期间地下河中的NO3-与全Fe、全Mn、Al3+是两组不同来源的元素,在含水系统中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NO3-从地表输入后随土壤水下渗存储于岩溶非饱和带的裂隙、孔隙和溶隙等含水介质中,而全Fe、全Mn、Al3+则是地表受雨水侵蚀的土壤随地表径流通过落水洞、竖井等通道,以集中流的形式灌入地下河造成的.进而将NO3-在岩溶含水系统中的运移过程分为输入存储、快速输出和再输入存储这3个理想的阶段.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非饱和带的岩溶发育程度是影响降雨期间地下河中NO3-浓度变化的关键因素.降雨条件下存储于非饱和带的NO3-很容易被释放出来,破坏地下水生态环境,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健康安全.需要加强岩溶生态系统管理工作,改善土地利用方式,科学施肥,有效控制地下水营养成分的地表输入.
杨平恒袁道先任幼蓉谢世友贺秋芳胡晓风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非饱和带地球化学降雨条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