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3016)

作品数:1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邓可卉张祺陈亚君孙榕刘馨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自然科学总论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天文
  • 4篇明末
  • 3篇清初
  • 3篇历法
  • 2篇汤若望
  • 2篇明末清初
  • 1篇道术
  • 1篇东汉
  • 1篇度数
  • 1篇多德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译介
  • 1篇宇宙
  • 1篇源流
  • 1篇知识
  • 1篇之学
  • 1篇三角学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传统
  • 1篇视差

机构

  • 10篇东华大学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10篇邓可卉
  • 2篇张祺
  • 1篇高晓霞
  • 1篇郭世荣
  • 1篇宋芝业
  • 1篇陈亚君
  • 1篇刘馨
  • 1篇孙榕

传媒

  • 5篇咸阳师范学院...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科学技术哲学...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评汤若望眼中的中西勾股术
2018年
汤若望在《新法历引》中对中西勾股术进行对比,认为中国传统勾股术远不及西方的几何学。中国传统勾股从《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开始,经历数百年发展,到宋金元时期达到最高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明代停滞不前。随着西方三角学知识的传入,中国传统勾股术发展发生变化,尤其对清代学者的研究影响极大。通过梳理中国勾股术发展,并结合西学东渐的社会背景,分析汤若望眼中的中西勾股术差异,对他的观点进行评述并寻找原因。
李雨林邓可卉
关键词:汤若望三角学
清初中西历争背景下的平气、定气之争
2014年
西方天文历术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其中平气注历与定气注历的争论是清初中西历争的焦点问题之一。西方传教士借此宣扬新法优于古法,而保守天文学家也借此攻击西历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置闰方式。在前人的基础上,强调了平气、定气之争在清初历争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比较南怀仁、杨光先等清初士人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认为南、杨之争是以争夺钦天监控制权为目的,二人所论皆有偏颇之处,最后得出平气、定气之争的主要矛盾在于社会文化方面。
张祺郭世荣
《五纬历指》中译介的托勒密几何模型方法
2015年
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五纬历指》在几何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平行、岁行、本行、视行、均圈等一系列概念,以《五纬历指》中的土星理论为例,讨论了托勒密计算两心差、最高点和本轮半径等对《五纬历指》的影响,结合《至大论》给出次均数的计算,分析了托勒密引进"偏心等速圆"的历史语境及耶稣会士的态度,进而阐明编撰《崇祯历书》时建立在西方天文学几何模型基础上的"法"的思想.
邓可卉
再议九道术
2016年
文章分析了汉代前后"九道术"含义,认为导致对其认识模棱两可的原因主要与古人对交点月周期的模糊认识有关.相反,古希腊对近点月和交点月都有清晰的认识和讨论.文章以唐代一行《大衍历议·九道议》为依据,结合朱文鑫的中印历法比较观点,对"九道术"给出一个新的解释.
邓可卉
《测量全义》中的数学天文学知识及其源流被引量:1
2016年
《测量全义》被编入明末大型历算丛书《崇祯历书》中。以球面天文学在西方的发展为历史背景,重点探讨了《测量全义》中的有关知识。分析《测量全义》"球上三角形相易之法"中的"元形""次形"三角形,并和欧洲近代以前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探讨《测量全义》中"垂弧法"的来源及其在中国的流传,以及其中的计算昼夜长度的表格计算法等。认为《测量全义》在由弧角到弦的变换方面继承了西方古典传统。清代中算家在《测量全义》理论和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会通。
邓可卉陈亚君
明末清初太阳视差在中国的传播
2016年
明末清初之际,太阳视差传入中国,并被积极引入官方历法。从《崇祯历书》到《历象考成后编》均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理与修正,理论层面上已经与西方相差不远,但由于中国天文学以实用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仅将其作为历法计算的重要参数,未能产生类似于西方的影响。通过对比几部官方历法中太阳视差的相关记述,研究清代历算家对该项知识的3次主要修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清代历算家对太阳视差的认识程度以及科学诉求。
张祺宋芝业
关键词:视差天文单位历法
《日躔历指》中第谷太阳测算理论及其编撰特点被引量:1
2015年
《日躔历指》是明末清初关于西方太阳理论的译介.文章基于文献考据、比较论证和史料分析的方法,不仅详细探讨了《日躔历指》中的第谷太阳测算理论,而且缕析了其中引进第谷天文学的内容和意义.全面分析和论述了《日躔历指》的编撰特点,有助于认识和把握明末清初西方天文学的传播和会通.
邓可卉
关键词:编撰特点
明末清初天文观测的革新及其意义
2018年
明末清初,是中国天文学发展的特殊时期,天文学观测从理论、实践到仪器的使用,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同时,这些改变为最终发生的天文学转轨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仅就《表度说》《浑天仪说》《远镜说》等文献中天文学观测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从理论、实践、仪器革新三方面进行整理与分析,并阐释这些革新对发生在明末清初的天文学变革及其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与重要意义。
邓可卉杨琪琪
关键词:明末清初天文观测
明末度数之学及其在历法改革中的应用
2017年
明末开始兴起的度数之学源自《几何原本》前六卷的翻译。度数之学在古希腊有其历史渊源,后在中世纪的欧洲重新改写,主要反映在天文学和数学等领域。明清之际在历法改革方面对之进行一系列学术实践和应用,重点分析了对西方天文测量、比例规及几何模型知识的内化过程中度数之学的作用。
邓可卉王加昊
关键词:明末天文测量
论宇宙原型概念从托勒密到开普勒的演变
2014年
托勒密继承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宇宙观,在其《至大论》中第一次系统、完整、定量地描述了宇宙体系,托勒密本人坚持神学、数学和物理学相分离的自然哲学。本文从人类认识宇宙最基本的原型概念出发,探讨从亚里士多德的两球宇宙模型,到托勒密的亚里士多德式原型观,再到哥白尼的原型观和宇宙论革命,到开普勒的既有非科学和神秘特点,又有理性特点原型观等的演变,论述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原型观的含义及其差异和相似性,从而厘清西方天文学从形而上学脱胎、演化到近代天文学的一个路径。
邓可卉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哥白尼开普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