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Probe-3-01)

作品数:10 被引量:147H指数:7
相关作者:吕庆田严加永吴明安肖晓汤井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盆地
  • 3篇矿集区
  • 3篇反演
  • 2篇地电
  • 2篇地壳
  • 2篇地壳结构
  • 2篇电磁法
  • 2篇电阻率
  • 2篇三维反演
  • 2篇玢岩
  • 2篇庐枞盆地
  • 2篇面元法
  • 2篇复电阻率
  • 2篇成矿
  • 2篇磁法
  • 2篇大地电磁
  • 1篇地气
  • 1篇地气测量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形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安徽省地质调...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北京派特森科...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山西省地球物...
  • 1篇中国铁路设计...

作者

  • 4篇吕庆田
  • 3篇严加永
  • 3篇吴明安
  • 2篇张舒
  • 2篇汤井田
  • 2篇范翠松
  • 2篇王大勇
  • 2篇李建平
  • 2篇李桐林
  • 2篇赵文广
  • 2篇肖晓
  • 2篇汪晶
  • 2篇魏国辉
  • 2篇李小东
  • 1篇王万银
  • 1篇赵斌
  • 1篇刘振东
  • 1篇董树文
  • 1篇周四春
  • 1篇周聪

传媒

  • 10篇地质学报

年份

  • 11篇2014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泥河玢岩铁矿电磁法探测试验被引量:9
2014年
玢岩铁矿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床类型之一,主要产出在富钠质的安山玢岩和闪长玢岩内或接触带中,由于其围岩多为火成岩,给常规的地球物理探测造成诸多影响,很难确定矿体位置及产状,找矿难度较大。电磁法具有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等特点,是探测玢岩铁矿可能的重要手段,为评估电磁法在玢岩铁矿探测中的应用效果,作者在物性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已知地质资料,构建了玢岩铁矿理论电性模型,通过模型正演及反演,探讨了音频大地电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瞬变电磁和复电阻率法刻画玢岩铁矿的分辨率和效果。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泥河铁矿为例,开展了4种电磁法探测试验,获得了泥河铁矿区三维电性结构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地层、岩体、构造的基本信息,虽然不能直接指明矿体位置,但是通过圈定闪长玢岩岩体隆起范围,为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试验结果表明,高质量的数据采集、精细的数据处理和有效的反演方式,是电磁法寻找玢岩铁矿重要保障,泥河铁矿的电磁法探测实例可以为长江中下游玢岩铁矿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张昆严加永吕庆田陈向斌
关键词:玢岩铁矿电磁法三维反演泥河铁矿正演模型
安徽庐枞盆地与正长岩有关的成矿作用被引量:28
2014年
安徽庐枞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定位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与大别造山带之间,为一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断陷盆地。庐枞盆地内广泛发育中生代岩浆活动,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浮山4个旋回的火山岩及同期次侵入的中酸性岩体。盆地中成矿作用类型丰富,矿种多样,与龙门院旋回有关的潜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与砖桥旋回有关的玢岩型铁矿床是盆地中重要的成矿作用系列,以往工作较为全面地对这两个成矿系列进行了研究。随着近几年找矿工作的突破,盆地中与正长岩类有关的铁氧化物-铜-铀矿床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深部探测ZK01孔深部铀矿化、马口铁矿、黄梅尖岩体周边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区域与正长岩类有关的铁氧化物-铜-铀矿化系列,为庐枞整装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张舒吴明安汪晶李小东赵文广魏国辉
关键词:庐枞盆地正长岩深部探测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花岗岩与断裂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于都-赣县矿集区是南岭东段一个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钨、金银铜铅锌矿集区,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而断裂构造往往是控岩、控矿构造。因此系统探查该区花岗岩和断裂构造分布是进一步找矿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区重磁场特征与已出露花岗岩和断裂分布特征对应关系的研究,系统推断了该区花岗岩和断裂构造分布。研究表明:利用重力资料研究花岗岩分布具有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效率,而利用磁力资料只能推断出有磁性的花岗岩,推断出的隐伏花岗岩体规模大约是已出露花岗岩体规模的2倍;利用重磁资料推断了9条一级断裂和49条二级断裂;通过花岗岩体分布与断裂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该区断裂构造对花岗岩的发展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上述成果为矿集区深部控矿岩体和控矿构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刘金兰赵斌王万银李建国冯旭亮周新鹏王云鹏
关键词:磁力异常花岗岩
地气测量技术及在隐伏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2
2014年
通过铅锌矿地气模型模拟研究了地气流作用下,成矿元素及围岩中多种元素的迁移现象及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铅锌矿的成矿元素Pb、Zn因迁出率大,伴生元素Cu、Mo、Au因迁出比大,可以在矿体上方形成易识别的地气异常,适合作为指矿元素。围岩对矿体中元素迁移存在复杂影响,但不会掩盖指矿元素形成的地气异常。在粤北隐伏花岗岩铀矿、桂北隐伏锌铜矿、湘南坪宝地区先后开展了地气测量探测隐伏金属矿研究及应用。根据室内实验及多个矿区、不同矿种上开展地气探测工作的成果,对地气法探测隐伏金属矿的有效性、地气场所包含的找矿与地质信息、地气测量的有效探测深度及地气异常与矿体的空间关联性、地表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获取的资料表明:隐伏金属矿正上方均有成矿主元素及一批共(伴)生元素形成的地气异常;这种异常随矿体埋深增大,其幅度不是降低而是增大;地气法探测隐伏金属矿的有效深度可以达到千米尺度;地表污染不会对地气测量产生影响。
周四春刘晓辉童纯菡胡波
关键词:地气测量模型试验
构造复杂区地下反射面元法线角聚焦成像
本文论述了一种利用搜寻界面法线角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技术。基本原理为首先将地震数据划分到不同的法线角度域进行偏移叠加,然后在法线角度域搜寻地下反射面元的法线角,最后利用反射界面面元对不同方向地震数据的选择性进行加权成像...
梁锋薛爱民吕庆田
庐枞盆地早白垩世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重要铁(铜)矿集区,盆地内闪长玢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但目前对庐枞盆地内闪长玢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的认识仍存在争议。本文分析了庐枞盆地内闪长玢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利用LA-ICP MS对盆地内泥河铁矿及汪庄铜矿深部的闪长玢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 定年。泥河铁矿深部两块闪长玢岩样品中锆石的206 Pb/238 U 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8±1.4Ma及134.5±1.8Ma,而汪庄铜矿三块样品锆石 U-Pb 定年结果分别为133.9±1.9Ma、137.5±1.6Ma 及135.8±2.2Ma。研究结果显示庐枞盆地内闪长质岩浆活动的开始于138 Ma 左右,并可能一直持续到约134Ma。而庐枞盆地内这期较早的岩浆活动可能与周边隆起区(铜陵)约140~145Ma的岩浆活动类似,同时与区内早白垩世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对于在庐枞盆地开展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汪晶吴明安李小东张舒赵文广魏国辉
关键词:庐枞盆地闪长玢岩锆石U-PB定年
安徽铜陵矿集区大地电磁数据三维反演及其构造格局被引量:18
2014年
安徽省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矿集区之一,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其深部结构,SinoProbe-03项目部署了6条大地电磁剖面。通过数据维性分析,表明该区深部2D/3D构造特征明显,进行3D反演是必要的。通过挑选适当的测点和频域数据,设计合理的参数,利用WSINV3DMT程序,进行了大地电磁3D反演研究,得到了铜陵矿集区3D电性模型;利用模型响应与实测数据的拟合对比对反演结果进行了评价,表明所选反演模型整体可被接受,但部分区域精度低。该结果的剖面切片与2D反演模型相比,整体结构一致,局部存在差异;利用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空间切片,讨论了该3D反演模型的电性结构及其所揭示的铜陵矿集区构造格局,浅部的局部电性差异大于深部;平面的电性分布显示了一定的分区特征;垂向电性分布显示出一定的分层特征;高阻体的分布代表着侵入岩的活动范围;深部的低阻区反映了该段下地壳未受到大规模岩浆的扰动。
汤井田周聪任政勇王显莹肖晓吕庆田
关键词:铜陵矿集区大地电磁三维反演电性结构
安徽铜陵舒家店铜矿的电磁法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安徽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金-铁-硫成矿带内的一个重要成矿区,成矿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和热液型,成矿作用与岩浆岩活动密切相关,而舒家店斑岩型铜矿是近年来在该地区新发现的矿床类型,矿体主体主要赋存在靠北西接触带的岩体中,铜矿化与舒家店辉石闪长岩密切相关。针对该类型矿床开展的电磁法找矿有效性试验对本地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该矿区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复电阻率两种电磁法野外测量工作,接着对两种试验的数据进行反演,并结合该区地质与钻孔资料对剖面进行了地质解释。CSAMT反演结果基本反映了该矿区的地电结构,电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花岗闪长斑岩、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和志留系下统坟头组砂岩及粉砂岩地层。铜矿体位于高阻(闪长岩)和低阻(辉石闪长岩)的过渡带上,处于高阻闪长岩的右侧。虽然CSAMT的结果不能直接反映铜矿体,但可以通过追踪CSAMT各线中高阻体的位置来大致推测矿体的存在位置与走向。复电阻率法获得了零频电阻率,极化率,时间常数和频率相关系数4个反演断面图。在零频电阻率反演断面图中,辉石闪长岩电阻率表现中等,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岩的电阻率比较高,这与CSAMT反演的结果相同。在矿体处,电阻率表现较小,极化率中等,时间常数和频率相关系数较大。本文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能够获得深部电阻率结构,对找矿提供间接信息,而复电阻率法通过反演的零频电阻率、极化率、频率相关系数和时间常数可以为斑岩型铜矿提供直接找矿信息。
胡英才李桐林范翠松王大勇李建平
关键词:铜矿复电阻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接触带辉石闪长岩
起伏地形下复电阻率法2.5维反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复电阻率法以岩、矿石的频谱参数特性为勘探依据,多种参数的组合解释能为评价异常源的性质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但其反演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该方法的应用和发展。本文由频率域电磁场的偏微分方程出发,结合Cole-Cole数学模型进行公式推导,并利用有限单元法实现了复电阻率2.5维正演模拟,能够计算起伏地形条件下包含电磁效应的复电阻率响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多个排列的视电阻率和视相位数据的复电阻率反演方法,并在反演方程中加入了Occam法的光滑模型约束,能够对复电阻率参数直接进行大规模的全区反演,有效减弱了SIP反演中欠定性严重的问题。通过理论模型的反演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演出二维地质断面上所有单元的4种复电阻率参数,从而验证了该反演算法的正确性与稳定性。
范翠松李桐林王大勇赵广茂李建平
关键词:起伏地形复电阻率OCCAM反演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地壳结构——MASH成矿过程的P波接收函数成像证据?被引量:35
2012年
利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多学科深部探测剖面于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间采集的天然地震数据,通过天然地震接收函数成像等分析研究,得到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清晰图像。接收函数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内Moho面深度存在着明显的起伏变化,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指剖面穿过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芜矿集区,下同)下方存在着"幔隆构造"。在剖面东南端(即扬子克拉通北缘),Moho面相对稳定,深度约为30km;在茅山和江南断裂附近,Moho面存在上下起伏现象;在剖面中部或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存在明显隆起,深度只有28km;在郯庐断裂带下方,Moho面明显加深,深度达到36km;进一步向北到华北地台南缘,Moho面深度逐渐恢复到了32km左右的平均深度水平。其次,我们在接收函数成像结果中发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其周边下地壳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成矿带的下地壳具有显著的地震波方位各向异性。扬子克拉通北缘的下地壳呈高速的近水平状结构,地震波各向异性特征不明显;与此相比,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下地壳虽然也呈近水平状结构特征,但是,对于沿成矿带走向方向传播的地震波,其下地壳具有高速特征,而对于垂直于成矿带走向方向上传播的地震波,其下地壳却又表现为低速特征,这意味着成矿带的下地壳存在着平行于成矿带走向(即近北东—南西)方向的地震波各向异性,我们解释其是下地壳熔融并沿成矿带走向水平流动导致矿物晶体定向排列的结果。最后,在郯庐断裂以西的华北地台南缘观测到一条从上地壳延伸到中下地壳的南南东向倾斜的转换震相,我们推测它可能是合肥盆地内地壳伸展构造的反映。此外,我们发现接收函数成像结果中观测到的"幔隆构造"与远震P波层析成像结果在成矿带下方150km深度上显示的上地幔低速异常(江国明等,另文发表)存在着良好的对应�
史大年吕庆田徐文艺严加永赵金花董树文常印佛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天然地震探测地壳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