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2001-6630)

作品数:6 被引量:82H指数:5
相关作者:张耀光王志坚甘光明张贤芳葛清秀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受精
  • 2篇圆口铜鱼
  • 2篇铜鱼
  • 2篇细胞
  • 2篇卵巢发育
  • 2篇卵子发生
  • 1篇硬骨鱼
  • 1篇硬骨鱼类
  • 1篇鱼骨
  • 1篇鱼类
  • 1篇受精卵
  • 1篇受精细胞学
  • 1篇皮层反应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学
  • 1篇细胞学
  • 1篇细胞学研究
  • 1篇鲤形目
  • 1篇卵母细胞
  • 1篇母细胞

机构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水产科学重庆...

作者

  • 5篇张耀光
  • 5篇王志坚
  • 4篇张贤芳
  • 4篇甘光明
  • 1篇张昊星
  • 1篇葛清秀

传媒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圆口铜鱼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对采于长江木洞江段和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的165尾圆口铜鱼进行了常规解剖,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卵巢发育可分为Ⅰ~Ⅴ期.Ⅰ期卵巢较细,呈线状,以卵原细胞为主.Ⅱ期卵巢体积增加,呈'V'形;第2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小生长期,产卵板明显;细胞质中出现卵黄核和生长环,周围有零散滤泡细胞.Ⅲ期卵巢因血管分布呈微红色,第3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核仁外排明显;液泡、卵黄颗粒及放射带出现,形成单层扁平滤泡层.Ⅳ期卵巢呈囊状,血管分布丰富,可见卵粒;第4时相卵母细胞,液泡逐渐退化,卵黄颗粒充满细胞质,滤泡层分化为2层.
张贤芳张耀光甘光明王志坚
关键词:圆口铜鱼卵巢发育卵子发生卵母细胞组织学
唇受精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唇精孔器属深凹陷、短孔径型。精子在受精后2s到达精孔管、5s进入卵子。受精后8—15min,卵子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10min,开始形成雄性原核。受精后20min,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受精后25min,雌性原核形成。受精后30—35min,雌性原核向雄性原核移动。受精后40min,雌雄原核接近。受精后50min,雌雄原核结合。受精后70min,受精卵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80min,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受精后120min,进入末期。卵黄降解与其内部或外周小泡的泡状缺口紧密相关。雌雄原核结合是精子星光扩张、牵引和细胞质流动的共同结果。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甘光明张耀光张贤芳王志坚
关键词:受精细胞学
唇受精卵的皮层反应及其引发机制被引量:22
2005年
唇皮层小泡1-4层,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均具5种形态,由外及内,小泡内颗粒直径逐渐减少。在H.E染 色中,动物极低纬度区和精孔器附近的卵膜和质膜之间,具少量均匀的着色非常深的紫色斑点,与Ⅰ型皮层小泡内 容物形态结构相似,在透射电镜下,这些斑点和卵膜、质膜有明显的界限,其外没有包被膜相结构,我们称之皮层反 应引发斑,这是在鱼类受精卵中发现的一个新的结构。扫描电镜下,引发斑成絮状。引发斑对皮层反应的引发具 有重要作用。皮层反应可分为潜伏期、始发期、高潮期、衰退期四个时期,潜伏期没有皮层反应发生,始发期只是位 于受精卵外围的少量皮层小泡释放,高潮期为多个皮层小泡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大的泡状体,泡状体再与质膜接触、 融合后,随后破裂,释放内容物,可分为两个阶段,衰退期释放Ⅴ型皮层小泡和其他残存的皮层小泡以及未完全降 解卵黄颗粒碎屑;皮层反应是由Ⅰ型皮层小泡和引发斑诱导的爆发性的链式反应,卵子外侧的皮层反应可以诱导 内侧皮层反应。皮层反应有两个起始区域,在受精后35s开始于动物极低纬度区,稍后出现在精孔器前庭附近,随 后在这两个始发区向四周扩散,并在前庭以外的区域愈合、打通。皮层小泡分批多次释放,质膜多次重组。精子入 卵位点附近没有皮层小泡,不发生皮层反应,这提示皮层反应对鱼类多精受精的抑制效应有限。
甘光明张耀光
关键词:皮层反应
唇精子早期入卵观察
2009年
用扫描电镜对唇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μm,内径2.330μm,精子直径1.567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s,精孔器内出现精子。受精后5s,组织切片显示,精子已经进入卵子内,并形成具有强烈抑制多精入卵作用的受精锥。受精后10s,精子在精孔器前庭集结,尚未形成受精塞。受精后20s,在精孔器内形成受精塞。受精塞没有阻塞精孔管,经分析它不是来源于皮层反应产物。受精塞形成后,可以吸附入卵的精子,这对多精入卵有积极的抑制作用;精子尾部在入卵过程中相互缠绕,这也是减少多精入卵的重要机制。受精后3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向精孔器外移动。受精后5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堵塞精孔器。受精后6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开始解体,但是由于精孔管未封闭,还有精子通过精孔管进入到质膜。在人工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单精受精屏障会因其周围精子密度大、精子与卵子距离短、精子运动速度快而被打破,从而导致这些卵子出现多精入卵的现象。受精后80s,精孔管仍然没有封闭,精孔器附近的精子明显出现活动能力的差异:精孔器外面的精子活动能力最强,精孔管旁边的精子活动能力较弱;精孔管外堆积的精子活性消失,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已开始解体,经初步分析,这可能是进入其内的精子耗能有所差异的结果。受精后10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解体。
甘光明张耀光张贤芳王志坚
硬骨鱼类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研究综述被引量:21
2006年
就鱼类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中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迁移和分化,卵黄物质的来源、积累及形成,滤泡细胞的发育过程与功能,卵膜的形成、变化,在卵巢发育时期和卵子时相的划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有关硬骨鱼类研究的前沿方向及研究技术方法和发展趋势.
张贤芳张耀光王志坚
关键词:硬骨鱼类卵巢发育
长江铜鱼和圆口铜鱼肝胰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6
2001年
对长江上游铜鱼和圆口铜鱼的肝胰腺进行了比较研究 .两种铜鱼的肝胰腺都很发达 ,且同属于含脂肪为主的类型 ,二者在结构和成分上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 ,但差异也十分明显 :铜鱼的肝胰腺分为 3叶 ,肝胰腺结构较为致密 ,肝细胞较小 ,肝糖元含量较多 ,肝胰指数为 2 .2 % ,蛋白质含量 8.7% ,脂肪含量 18.2 % ;圆口铜鱼的肝胰腺分为 2叶 ,肝胰腺结构较为疏松 ,肝细胞较大 ,肝糖元含量很少 ,肝胰指数为 3.8% ,蛋白质含量 8.8% ,脂肪含量 2 2 % .
葛清秀王志坚张昊星
关键词:铜鱼圆口铜鱼肝胰腺组织化学长江上游鲤形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