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JCX2-SW-L05)

作品数:17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赵建福万士昕刘刚闫娜王育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原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微重力
  • 7篇池沸腾
  • 5篇两相流
  • 5篇过冷
  • 5篇过冷度
  • 3篇气液两相流
  • 3篇相互作用
  • 2篇流型
  • 1篇弹状流
  • 1篇电池
  • 1篇镀镍
  • 1篇镀镍工艺
  • 1篇多孔介质
  • 1篇玉米粉
  • 1篇蒸发
  • 1篇双模态
  • 1篇塑性
  • 1篇塑性变形
  • 1篇碳纳米管
  • 1篇碳纤维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力...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原工学院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10篇赵建福
  • 5篇万士昕
  • 5篇刘刚
  • 4篇闫娜
  • 2篇王育人
  • 2篇孔文俊
  • 1篇崔海亮
  • 1篇王宝瑞
  • 1篇贾复
  • 1篇魏炳忱
  • 1篇李维火
  • 1篇段俐
  • 1篇刘秋生
  • 1篇刘荣
  • 1篇胡文瑞
  • 1篇胡良
  • 1篇康琦
  • 1篇李晶
  • 1篇郭建
  • 1篇万世昕

传媒

  • 9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力学进展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中国科学(G...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窄缝内汽液两相临界流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实验研究了高过冷水在窄缝内形成的汽液两相临界流动现象,考察了水的泄漏率与容器内压、温度、流道几何尺寸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拟单相流预测关系式,和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关系式可以较好地预测高过冷水在窄缝内形成的气液两相临界流动现象。
赵建福张征明张忠海
关键词:汽液两相流过冷度
一种新型Zr基块状非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被引量:5
2006年
通过在块状Zr-Cu-Al非晶合金形成能力较大的成分范围附近设计成分,利用电弧炉吸铸的方法制备了直径分别为3和4mm的Zr48.5Cu46.5Al5块状非晶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含有微米尺度的具有马氏体结构的CuZr相,同时还生成了在非晶基体上均匀分布的Zr2Cu纳米颗粒和Cu10Zr7片状相.室温压缩实验表明,直径为3和4mm块状非晶复合材料分别达到7.7%和6.4%的塑性变形,同时有显著的应变硬化现象.
孙玉峰郭建王育人魏炳忱李维火
关键词:块状非晶复合材料剪切带塑性变形显微组织
微重力池沸腾现象中的临界热流密度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利用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实验研究了微重力条件下池沸腾临界热流现象,发现基于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机制的LD-Zuber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重力条件下的池沸腾临界热流变化趋势,尽管热丝无量纲半径比该模型的适用范围扩大了3~4个数量级。这和地面常重力环境中关于临界热流尺度效应的研究结果有很大差异,表明在Bond数很小时,热丝无量纲半径已不再是描述临界热流尺度效应的唯一参数。此外,本文提出了"极限核化尺寸"的概念,来解释了不同条件下临界热流的变化特征。
刘刚赵建福万士昕闫娜
关键词:微重力池沸腾CHF
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与池沸腾传热被引量:8
2010年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完成的一系列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与池沸腾传热方面的地基实验、飞行实验和理论研究等方面获得的主要成果.在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方面,提出了半理论Weber数模型用于预测微重力条件下气液两相弹-环状流转换,并采用Monte Carlo方法,针对气泡初始尺寸对泡-弹状流转换的影响进行数值研究.通过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与IL-76失重飞机实验,获得了微重力下的气液两相流型图,与此同时在地面利用小尺度毛细管模型模拟了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特征.实验测量了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压降,并基于微重力流动特性建立了一个泡状流压降关联模型.在微重力池沸腾传热方面,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完成了两次空间实验,其中,第22颗返回式卫星搭载铂丝表面R113池沸腾实验采用控制温度的稳态加热方式,而实践8号育种卫星搭载平面FC-72池沸腾实验则采用控制加热电压的准稳态加热方式.同时,还进行了地面常重力和落塔短时微重力条件下的对比实验研究.观察到丝状加热表面微重力时轻微的传热强化现象,而平板加热表面微重力核态池沸腾低热流时传热强化、高热流时传热恶化.微重力实验中观察到气泡脱落前存在横向运动现象,据此分析了气泡行为与传热之间关系,并提出了一个预测丝状加热表面气泡脱落直径的半理论模型.旨在对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空间两相流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持.
赵建福彭超李晶
关键词:微重力两相流流型池沸腾传热
过冷核态池沸腾中的Marangoni效应被引量:3
2008年
分析了过冷核态池沸腾过程中气泡横向运动现象,指出其成因在于相邻气泡界面温度差引起的Mara- ngoni对流对周围液体的吸引.通过对该流动的尺度分析,得到了气泡横向运动特征速度及其可观测度的估算公式,其预测结果与实验观测相一致.特别是对极细小的初始核化气泡,该公式预测了强烈的横向Marangoni对流会导致气泡顶端微射流的形成.该效应在加热面水平向下或微重力沸腾等气泡脱落频率较低的情形中尤为重要.
赵建福鲁仰辉李震东李晶
关键词:核态池沸腾MARANGONI效应微重力过冷度
气泡热毛细迁移的空间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分析了搭载于中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上气泡热毛细迁移的实验结果.考虑到液池上部存在未被排出的气泡,首先通过6个测温点的温度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温度场进行了修正.单个气泡热毛细迁移的数据显示本次实验的Ma数范围达到98.04~9288,极大地扩展了国际上实验获得的Ma数的上限.并获得多组双气泡迁移相互作用位移、速度曲线.通过分析双气泡热毛细迁移时相互影响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热毛细迁移中小气泡被大气泡超越时会引起小气泡迁移速度的降低,在两气泡半径比比较大的情况下,小泡迁移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停滞.
崔海亮胡良段俐康琦胡文瑞
关键词:气泡微重力相互作用
水雾与可燃多孔介质火焰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非传播扩散火焰形式,研究了固体可燃多孔介质中水雾-火焰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床层厚度、多孔介质粒度以及燃料预燃时间对水雾灭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燃时间增长,水雾停止后床层内部可能发生闷烧现象,随着燃料粒度的减小,这种闷烧几率反而降低。这表明,固体火焰与水雾的相互作用有其独特之处。
孔文俊刘星宇
关键词:防火
微重力池沸腾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利用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开展了微重力条件下过冷池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桥式自反馈电路控制加热面温度,加热元件为长30mm、直径60μm的铂丝,实验工质为0.1 MPa压力下过冷度为26℃的R113。实验发现,沸腾起始温度不受重力水平影响,而微重力核态沸腾传热略有增强,汽泡脱落行为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赵建福万士昕刘刚闫娜
关键词:微重力池沸腾核态沸腾过冷度
玉米粉火焰在开口垂直管道中的传播被引量:7
2007年
以对粉尘云状态参数的定量测定为基础,对玉米粉尘火焰在开口垂直管道中向上传播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情形A中,火焰从管道的封闭端向开口端传播,在情形B中,从开口端向封闭端传播.实验中,观察到两种粉尘火焰,即湍流火焰和层流火焰,火焰形态转变对应的点火延迟时间约等于1.1 s,即粉尘云湍流运动强度为10cm/s.情形A中,层流火焰的传播出现周期性振荡现象,湍流火焰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加速;情形B中,两种火焰都匀速传播,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明显大于层流火焰.在所考察的实验条件下,粉尘浓度对于玉米粉尘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不大.
王双峰贾复浦以康万士昕
关键词:粉尘浓度玉米粉
气泡初始尺寸对泡-弹状流型转换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对气液两相泡状流向弹状流转换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气泡合并是影响该流型转换的主要机制,并据此用随机数值模拟方法,对气泡初始尺寸对泡状流向弹状流转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无量纲气泡碰撞率是一条通用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确定气泡初始尺寸产生影响的区域及其大小,与实验结果的比较令人满意。
赵建福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流型泡状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