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790)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戴茹萍傅迪郭曲练王娟李昌琪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痛觉
  • 2篇痛觉过敏
  • 2篇脊髓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损伤
  • 1篇烟酰胺腺嘌呤...
  • 1篇氧化氮
  • 1篇氧化氮合成酶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成
  • 1篇一氧化氮合成...
  • 1篇依那西普
  • 1篇营养因子
  • 1篇诱导型
  • 1篇诱导型一氧化...
  • 1篇诱导型一氧化...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节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篇戴茹萍
  • 3篇傅迪
  • 2篇郭曲练
  • 1篇刘丹
  • 1篇崔宇龙
  • 1篇周海洋
  • 1篇常业恬
  • 1篇刘建华
  • 1篇杨隆秋
  • 1篇卢向航
  • 1篇李昌琪
  • 1篇施旭丹
  • 1篇王娟

传媒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CREB在切割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的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在切割痛敏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异氟烷麻醉大鼠后切割后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双标对p-CREB进行定位。腹腔注射吗啡和加巴喷丁,进行行为学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后足切割痛可以使同侧腰段脊髓背角内p-CREB增加,切割后0.5~3 h内比较明显(P<0.05)。p-CREB增加主要定位于背角神经元。腹腔注射吗啡产生镇痛作用的同时,与未切割组相比,p-CREB没有出现增加(P>0.05)。加巴喷丁产生部分镇痛作用时,与未切割组相比,p-CREB增加(P<0.05)。结论:切割疼痛所致的同侧脊髓背角内p-CREB增加与切割疼痛和痛觉过敏密切相关。吗啡对切割疼痛的镇痛作用机制与抑制脊髓背角内CREB的磷酸化增加有关。加巴喷丁对切割疼痛的镇痛作用机制与抑制脊髓背角内CREB磷酸化关系不密切。
崔宇龙徐军美戴茹萍李昌琪刘丹杨隆秋王娟
关键词: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痛觉过敏吗啡加巴喷丁
大鼠迷走神经损伤对中枢核团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大鼠外周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对中枢迷走背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应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成熟雄性SD大鼠迷走神经主干离断后中枢背核神经元形态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表达的变化。结果迷走神经离断后1d和5 d右侧背核神经元形态与对照组及同时间点左侧背核相比有明显改变,神经元细胞数量有明显减少;右侧迷走神经离断后5 d大鼠右侧背核区均可见大量iNOS染色阳性神经元;右侧迷走神经离断后5 d大鼠右侧背核区均可见较多NADPH染色阳性神经元。结论大鼠单侧迷走神经离断后可导致同侧迷走中枢背核发生逆行性改变。
周海洋常业恬戴茹萍
关键词:迷走神经背核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急性心肌损伤激活脊髓水平白细胞介素1β信号通路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损伤对脊髓水平IL-1β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心肌内注射5%甲醛建立急性心肌损伤模型,于术后1,3,6,24及72h取颈部脊髓进行研究。Western印迹检测急性心肌损伤后各个时间段脊髓水平IL-1β的蛋白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IL-1β的细胞定位。电泳迁移率(EMSA)试验检测急性心肌损伤对IL-1β的下游转录因子NF-κB和AP-1活性的影响。结果:急性心肌损伤后,脊髓水平的IL-1β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且持续至心肌损伤后72h;上调的IL-1β的蛋白和mRNA主要在脊髓灰质II~IV层神经元中表达;急性心肌损伤后,NF-κB和AP-1的DNA结合率显著增强。结论:急性心肌损伤导致脊髓水平IL-1β信号通路的激活,激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因子通路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
刘建华傅迪徐军美卢向航戴茹萍
关键词:心肌损伤白细胞介素-1Β核转录因子-ΚB激活蛋白-1
脊髓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促进切割损伤导致的痛觉过敏
2009年
目的:研究脊髓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在急性切割损伤导致的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在异氟醚麻醉下纵行切割大鼠后足,在手术不同时段观察大鼠切割足50%缩足阈值,并取腰髓节段采用实时定量RT-PCR观察TNF-α的mRNA水平。另外一组实验,鞘内给予可溶性TNF受体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观察其切割后足大鼠的痛觉行为学改变。结果:大鼠后足切割导致其同侧腰段脊髓TNF-α基因水平上调,鞘内注射依那西普显著抑制切割损伤引起的机械性痛觉过敏。结论:脊髓内TNF-α参与了切割损伤导致的痛觉过敏,抑制上调的TNF-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术后疼痛的新方法。
梁纯波傅迪郭曲练戴茹萍
关键词:脊髓实时定量PCR依那西普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后足切割疼痛中的作用
2010年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后足切割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纵行切割大鼠后足作为疼痛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观察大鼠后足切割后不同时间点(1-72hr)BDNF在相应节段背根神经节与脊髓内表达的变化。腹腔或鞘内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后,以Von Frey尼龙纤维刺激后足行机械痛敏评价。结果:大鼠后足切割后1-24hr内,BDNF在切割侧L42-L5脊髓后角表达明增加,BDNF主要位于后角神经元内与神经末梢,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内未见明显表达;在L42-L5背根神经节,BNDF免疫阳性细胞百分比在切割后1-24hr内也明显增加,增加的主要为大直经神经元;鞘内给予BDNF抗体可明显增加大鼠后足切割后的缩足阈值,而腹腔给予BDNF抗体对大鼠的缩足阈值影响较小。结论:BDNF参与了大鼠后足切割后机械痛敏的过程。
傅迪郭曲练施旭丹戴茹萍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脊髓背根神经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