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WB08B04)

作品数:8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刘斌蔡体久满秀玲张阳武王妍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沈阳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湿地
  • 5篇土壤
  • 3篇有机碳
  • 3篇沼泽
  • 2篇沼泽湿地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泥炭
  • 2篇化学形态
  • 1篇典型湿地
  • 1篇多样性
  • 1篇容重
  • 1篇湿地土壤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物理性质
  • 1篇土壤CU
  • 1篇土壤容重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水分物理...

机构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刘斌
  • 4篇满秀玲
  • 4篇蔡体久
  • 3篇张阳武
  • 3篇王妍
  • 2篇李奕
  • 1篇应杉
  • 1篇张功宝
  • 1篇赵天力
  • 1篇戴潇漩
  • 1篇辛国辉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森林工程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小兴安岭泥炭藓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被引量:23
2010年
在小兴安岭林区乌伊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选择典型泥炭藓湿地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对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密度及储量进行研究,并分析SOC质量分数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SOC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而减少,变化范围在433.89~523.36 g/kg之间,平均质量分数为474.27 g/kg;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增加,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66.07 t/hm2。2)SOC质量分数与非毛管孔隙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幂函数方程拟合效果显著;SOC质量分数与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二次曲线拟合效果较好(R2=0.87);SOC质量分数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线性方程拟合较好(R2=0.81)。SOC质量分数与全N、全P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P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水解N质量分数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碳循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蔡体久辛国辉张阳武戴潇漩刘斌
关键词:湿地泥炭藓有机碳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小兴安岭典型湿地土壤Fe化学形态空间分布及干扰对其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小兴安岭典型湿地土壤Fe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全Fe平均含量在12 423.81~15 755.18 mg/kg之间,乔、灌、草3种湿地类型全F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土层加深,乔木沼泽、灌木沼泽全Fe含量是降低的;草本沼泽全Fe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弱酸可提取态-Fe平均含量灌木沼泽(1.05%)〉草本沼泽(0.85%)〉乔木沼泽(0.25%)(p〈0.01);3种湿地类型可还原态-Fe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所占比例在21.71%~32.55%之间;可氧化态-Fe平均含量灌木沼泽(30.89%)〉乔木沼泽(22.29%)〉草本沼泽(12.57%)(p〈0.05)。随着土层加深,乔木沼泽和灌木沼泽的弱酸可提取态-Fe、可还原态-Fe、可氧化态-Fe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草本沼泽的弱酸可提取态-Fe、可还原态-Fe、可氧化态-Fe含量均是先增加后降低。残渣态-Fe平均含量乔木沼泽(55.75%)〉草本沼泽(55.82%)〉灌木沼泽(35.51%)(p〈0.01),随着土层加深,乔木沼泽、草本沼泽的残渣态-Fe含量先降低后增加;灌木沼泽的残渣态-Fe含量呈降低趋势。(2)采伐干扰后0-15 cm土层全Fe平均含量降低28.72%,30-50 cm土层全Fe平均含量增加25.44%;0-15 cm土层可还原态-Fe平均含量降低30.73%;0-50 cm土层可氧化态-Fe平均含量降低72.30%;5-50 cm土层残渣态-Fe平均含量增加47.03%。(3)放牧干扰后0-50 cm土层全Fe平均含量增加1.33倍;0-50 cm土层弱酸可提取态-Fe平均含量降低82.92%;0-50 cm土层可还原态-Fe平均含量降低49.03%;0-15 cm土层可氧化态-Fe平均含量增加5.65倍,15-50 cm土层可氧化态-Fe平均含量降低56.85%;0-50 cm土层残渣态-Fe平均含量增加2.66倍。
王妍蔡体久满秀玲刘斌
关键词:湿地FE化学形态
小兴安岭典型湿地土壤Cu化学形态空间分布及干扰对其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根据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小兴安岭友好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沼泽湿地土壤Cu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全Cu平均含量在10.16~18.70 mg/kg之间,表现为草本沼泽>灌木沼泽>乔木沼泽(p<0.01)。0-15 cm全Cu含量较低,15-50 cm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波动性变化。弱酸可提取态-Cu平均含量:草本沼泽(4.33%)>灌木沼泽(3.92%)>乔木沼泽(1.60%)(p<0.05),随着土层加深,总的变化是降低的;可还原态-Cu平均含量:灌木沼泽(25.36%)>草本沼泽(14.62%)>乔木沼泽(10.35%)(p<0.01),乔木沼泽可还原态-Cu随土层加深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灌木沼泽和草本沼泽可还原态-Cu随土层加深含量变化呈现降低趋势;3种湿地类型可氧化态-Cu和残渣态-Cu平均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所占比例分别为29.90%~45.86%和37.39%~51.15%,随着土层加深均呈现增加的趋势。(2)采伐干扰后,0-25cm全Cu平均含量增加1.28倍;10-50 cm弱酸可提取态-Cu平均含量增加3.59倍;0-50 cm可还原态-Cu平均含量增加2.86倍;15-50 cm可氧化态-Cu平均含量降低48.85%;0-25 cm残渣态-Cu平均含量增加2.41倍。(3)放牧干扰后,0-15 cm全Cu平均含量增加87.84%,25-50 cm全Cu平均含量降低40.35%;0-15 cm弱酸可提取态-Cu平均含量降低74.51%;15-50 cm可还原态-Cu平均含量增加1.26倍;30-50 cm可氧化态-Cu平均含量降低66.21%;0-15 cm残渣态-Cu平均含量增加3.43倍,25-50cm残渣态-Cu平均含量降低65.80%。
王妍蔡体久张功宝刘斌
关键词:湿地
小兴安岭草本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氮和磷分布特征被引量:30
2010年
对小兴安岭草本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和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漂筏苔草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有机碳平均含量为438.40g/kg,平均碳密度为88.99kg/m3,碳储量为35.40kt/km2,且10~20cm碳含量高于其他土层。修氏苔草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平均碳含量为98.74g/kg,碳密度为56.27kg/m3,碳储量为20.03kt/km2。2类湿地土壤全氮、水解氮和速效磷垂直变化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漂筏苔草湿地土壤全氮、水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修氏苔草湿地,分别是修氏苔草湿地的271%、548%、132%和216%。漂筏苔草湿地40cm土层氮、磷储量分别是修氏苔草湿地的4.40和1.33倍。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水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氮、磷均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满秀玲刘斌李奕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小兴安岭北部沼泽湿地典型群落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以小兴安岭北部公别拉河流域上游沼泽湿地为研究区,选择6类典型湿地进行植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白桦-五蕊柳-修氏苔草群落草本层、灌木层和整体多样性指数均最大,其稳定性较好,目前所处演替阶段将会持续较长时间。柴桦-乌拉苔草群落草本层和整体多样性指数较高,但灌木层最低,群落稳定性较差,将会有新的灌木或乔木树种侵入。小白花地榆-丛苔草群落和柴桦-笃斯越橘-沼泽皱蒴藓沼泽群落各项多样性指数均较低,这与其季节性积水较长的生境有直接关系。
应杉满秀玲张阳武
关键词:沼泽湿地群落多样性
小兴安岭典型泥炭沼泽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对小兴安岭5类典型泥炭沼泽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杜香-泥炭藓沼泽土壤容重最小,非毛管孔隙最高,持水性最好;漂筏苔草沼泽和油桦-笃斯越桔-修氏苔草沼泽次之,修氏苔草沼泽和白桦-油桦-小叶章沼泽相对较差。落叶松-杜香-泥炭藓沼泽0~40 cm平均土壤容重为0.06g.cm-3,非毛管孔隙31.69%,总孔隙度高达87.19%,平均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分别为1130.1%、1586.57%、1007.71%和882.70%,是对照林地的56.6倍、26.4倍、24.9倍和25.5倍。在5类泥炭沼泽中,白桦-油桦-小叶章沼泽0~40 cm平均土壤容重最高(0.74 g.cm-3),总孔隙度最低(62.02%),土壤各持水指标均最小,但其持水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地。
张阳武蔡体久赵天力刘斌李奕
关键词:泥炭沼泽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
大兴安岭主要沼泽湿地土壤碳氮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研究大兴安岭北部两类主要沼泽湿地(柴桦—笃斯越桔和落叶松—杜香)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垂直分布特征与积累特征,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仪分别测定了土壤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并用环刀法测定了土壤密度。结果表明:两类湿地剖面有机碳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储碳层和淀积层;上层的储碳层厚度约为10 cm,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20.09、74.93 g·kg-1,全氮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8.36、3.75 g·kg-1;下层的淀积层(10~50 cm)内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较低。两类湿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与剖面深度呈指数下降趋势,有机碳、全氮与土壤密度之间相关极显著(P<0.01)。柴桦—笃斯越桔湿地和落叶松—杜香湿地0~5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66×104、1.19×104t.km-2,全氮储量分别为1.43×103、703 t.km-2。
刘斌满秀玲王妍
关键词:湿地有机碳全氮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